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让网红进入驾驶舱究竟有多危险?

2019-11-08 15:51 作者:雷斯林raist  | 我要投稿

01.


 

最近,桂林航空机长邀请女网红在飞行途中进入驾驶舱泡茶并自拍一事引起热议。

震惊愤怒之余,我想起另一起无关人员引起的飞机失事。

 

1994年俄罗斯航空593号班机在从莫斯舍列梅季耶夫国际机场飞香港启德机场途中,坠毁在西伯利亚荒郊。机上75人,全数罹难。其中俄罗斯 52人(乘客40人+机组12人),中国 6人,英属香港 6人,中国台湾 5人,英国 4人,印度 1人,美国 1人。

 

事故调查过程中,两个小孩尸体在驾驶舱中出事前机员没有向地面控制发出求救信号,也未汇报任何故障或问题。

在搜索到黑匣子并听取驾驶舱录音带后发现,事发前机长按正常程序离开驾驶舱去客舱休息,第一副机长和第二副机长在驾驶舱当值。


第一副机长带了他两名年纪分别为15岁和12岁的子女到驾驶舱参观,并让他们在机长座位体验飞机驾驶。

第一副机长指挥儿子左转后不久,飞机突然右转并向右侧倾斜和下降,飞行记录仪显示,自动驾驶因维持33000英尺飞行高度指示而自动增大引擎马力并拉高机头爬升,并因为机头拉太高而导致机上所有人 (包括客舱内休息的机长,在机长座位的15岁男孩以及机长座位后的第一副机长)被加速度压在座位上,只有在副机长位的第二副机长能拉操控杆并试图控制飞机。


飞机在第二副机长把机头拉高进行第二次失速并进入螺旋下坠时,第一副机长才跟儿子调换座位。虽然最终让飞机停止下坠,但因为下坠幅度太多,两位副机长并未察觉,几乎在两位副机长成功控制飞机水平飞行后,飞机立刻撞山并爆炸起火。

用自己的职位之便,满足个人的好奇和虚荣,拿他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这种事情,怎么看都让人咬牙切齿。

进入驾驶舱的女网红、副机长的一对儿女,以及允许他们进入的机长们,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想过这些问题吗?

 

你愿意失去家人吗?

 

如果你不愿意,那么别人愿意吗?

 

你愿意死于飞机失事吗?

如果你不愿意,那么别人愿意吗?

从马航到川航,有些班机再也没有回来,有些班机经历生死化险为夷。这些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事件,在一次次地告诉所有人,飞行安全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关系着整个班机上大几十号人的生命,关乎着那么多家庭的幸福。

 

但还是有人,为了一己之利,把众多生命,当作儿戏。


 

02.

1998年,在阿拉斯加航空做飞机维修技师8年之久的约翰里欧丁,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他向美国联邦航空总署,揭发了老东家。


阿拉斯加航空是美国航空巨头,这家公司在1990年,受到经济不景气的重创,不得不靠减少开销来保本。具体落到实处,就是增加航班。

 

随着每天平均班级数量急剧增加,往来的航空班机数量给维修工人加大了工作量。有时候没等到更换或修复零件,主管就批准飞机重返机场。

 

有一次,一架MD83例行保养,约翰下令更换飞机的伸缩螺杆,提议被下一班的主管驳回了,于是飞机又继续载客飞航。

 

约翰觉得维修上新增的压力会威胁到旅客的飞行安全,于是给联邦安全总署写了揭发信,指称公司违反维修保养程序。结果他被公司强制休假,损失了数千美元的加班工资,还终结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这架没能及时更换伸缩螺杆的MD83,最终成了“阿拉斯加261号”惨案的主角。

 

2000年1月31日,未能迎来下一次保养的阿拉斯加261号,从墨西哥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瓦亚塔港起飞后,因伸缩螺杆螺纹被全部磨平,无法有效控制飞机的安定面,保证正常飞行,最终从一万八千尺的高空中,以250里的时速,坠入太平洋,飞机在冲撞中四分五裂,88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包括3名小孩,无一生还



那次执飞的机长和副机长,均是资深飞行员,他们驾驶MD80系列的飞机,已有数千小时飞行时数,对该机型了如指掌。


261号飞机起飞没多久,就出现了故障,机尾的水平安定面不能动,正副驾驶试图以例行检查排除故障,但深藏在飞机尾翼里的重要缺陷,并不是驾驶员们在空中所能排出的故障。

 

最终,二人竭尽全力,让飞机在不威胁其他班机安全的情况下,坠入太平洋。

难过的是,这两位资深驾驶员,临死都不知道,让他们集体死亡的原因,竟然是航空公司例行保养时,没给伸缩螺杆上油。

 

飞机失事后,联邦安全总署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在打捞上来的飞机残骸中发现,控制安定面的伸缩螺杆和机上的螺帽并不符合,该螺旋杆上没有润滑剂,也看不到油渍。

 

伸缩螺杆是什么呢?


在MD83机尾有伸缩螺旋杆控制安定面上下活动,安定面上升机尾下降,安定面下降,机尾尾上升。

 

可以说,伸缩螺杆对于飞机飞行来说,是四肢一般至关重要的存在。

 

可是,这么重要的东西,被磨损得如此严重,没有上油是罪魁祸首,但在表象背后,掩藏着巨大的维修保养过失。

安全局的调查中显示,阿拉斯加的34 架MD83中,有6架飞机的伸缩螺杆不符合规定。也就是说,这样的惨案,还有6次发生的可能。

 

也就是说,还有另外528个活生生的生命,在不同时间,分不同批次,因阿拉斯加航空节省保养成本,而丧失性命。

 

这些人,可能是第一次出行的小孩,可能是出差归家的丈夫,可能是学期结束返家的女儿,可能是要和朋友一起出游的年轻生命,可能是垂垂老矣的老人。在他们亲人的回忆中,他们是世界上最温柔善良乐观可爱的人,却会被航空公司省钱逐利的行为,猝不及防的夺走生命。

而罪魁祸首阿拉斯加航空,在261号飞机坠机之前,还信誓旦旦地向安全局说,他们的维修一律按照流程走,他们不会拿任何一个生命开玩笑。

 

他们道貌岸然说出这样的话,才是开玩笑呢。

 

被利益冲昏头脑良心泯灭的阿拉斯加航空公司,被判处重金惩罚。联邦总署要求该公司严格按照要求改善维修保养和飞安程序,将两名做假记录的主管免职。

 

让最看重钱的人失去钱,本来是很好的惩罚。但与88条生命相比,我觉得这个判处,还是太轻了。

 


03.


 

飞机失事已是既定事实,所有谩骂、责怪、痛心,都换不回那些在事故中失去的生命。

 

他们之中,有的人热爱旅游,刚刚拿到微软的offer,搭乘此次班机,是和朋友庆祝完要回家的;

 

有的人,在父亲心中,是天下最乐观开朗的善良女孩,34岁了,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订了婚,本来打算这次旅行回来,就和未婚夫一起结婚的。结果,双双坠海。

还有的人,与妻子一起飞行过很多次,这次是他一个人出行的,没想到回家的路,成了永远无法到达的目的地。

有些人的亲人,一直在等他们回家,哪怕,飞机被撞的四分五裂,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没有。

2003年,加拿大Cineflix公司将“阿拉斯加261号”制作成文献性纪录片,囊括了飞机失事的前因后果,以及遇难者亲属对他们的回忆,让逐利者的狭隘和黑心无处遁形,让最温情的痛楚警示人们,生命的厚重。

也由此,Cineflix公司拉开了《空中浩劫》纪录片的大幕,以模拟演出的方式,分别以乘客、机组人员、调查人员等不同人的视角,从事故发生前几分钟到事故发生、后续善后及调查为止,重现事件的整个过程。

 

在片中会穿插对于乘客及机师的访谈(若有生还者愿意受访时)或播放飞行记录仪录音(若有相关资料,且相关单位允许公开时),另外也会访问空难调查人员、目击者等。取材以事故调查报告及相关新闻报导为主;若因调查单位不公开报告以致无法取得事故调查报告时,则会征询相关专家的说法以拼凑出全貌。

 

同时,为了让观众了解相关事故的发生原因,片中会加入相关航空知识的简介。

 

至今,《空中浩劫》已经播出了19季共116集,后续内容还在制作中。

 

看完纪录片,我一直在想,造成空中惨剧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原因,可能太复杂了,包含着许多人无法说出的秘辛。而惨剧的传播和扩大化,并不是让我们评价很多东西的是非对错,也不是增加某部分的怨恨,只是让我们知道,生命诚可贵,不是儿戏。

 

因为每个生命背后,都有好多个生命对此的希冀、热爱、包容、无尽的等待。让这些瞬间变为绝望,太残忍了。

 

最后,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桂林航空涉事机长被终身停飞、相关机组成员被停飞 12 个月外,桂林航空的董事长、总经理、维修副总经理、原安全总监、飞行部总经理等多名高层也被处分并扣罚工资。

生命诚可贵,希望担负着人民安全的人真的能明白自己的责任,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安全知识,别被虚荣的猪油蒙了心,以无知为出发点,作出自己无法承担后果的事情。

让网红进入驾驶舱究竟有多危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