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记录】创作《女王的华生》时的一些记录

要是问起《女王的华生》有的剧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又是什么契机想要写这个故事之类的细节问题,我其实也记不起来了。
作为人生三大论系列的第三论(第一论是《猫箱试验论》,第二论是《思想转移论》)——既然是“人生”,一定是离不开与人生有关的东西,包括有些设定。
比如,在先行公开内容里,我没有写作人类世界和吸血鬼世界,而是写作人类社会和吸血鬼社会。
除因为“社会”这个词能让大多数人,特别是对于已经工作了的社会人来说更熟悉外,还有一个就是“社会”这个词更能让大伙们联想到残酷、复杂、阶级等关键词。
至于为什么是叫《女王的华生》,其实没什么原因,起初也不叫《女王的华生》。
题目的由来完全是因为在跟小西瓜交流剧情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说出来,然后发现这个作为题目还挺合适,于是就用了。
后来我发现,这个作品可能也没有多少推理的内容,像是物理诡计什么的肯定是不存在的,所以应该只能算是带着一点推理元素的悬疑作品。


(望了望手里的奶茶)
当时写这个作品时基本上每天一杯奶茶(无糖的,因为糖利尿,经常跑厕所很浪费时间)或者其他的饮料。
奶茶是创作最好的“毒药”,只要喝上就能想出东西,不喝就真的一天都想不出,而且奶茶真就怎么喝都不腻。
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种类似每天都要吃饭、刷牙这样必须要做的事。
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在奶茶店,或者在奶茶店还没开门时就坐在店门口想剧情,一坐就坐一天。
用了11个本子,笔彻底用完的有几支没数过,印象里有4、5支吧,有的是用了一点又去用别的笔,算下来可能没这么少。

要说创作中麻烦的地方……好像还挺多。
像是先行公开的内容,当初已经修改过很多次了,最近返回去整理时还是觉得有的地方不对。
另一个麻烦的就是“以第一人称叙事的非线性叙述”的多角度考虑。
写作方式不是线性叙事,还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要考虑的实在太多。
之前有写过关于第一人称的注意事项,其中一个要考虑进去的点已经写在里面了。


咱们暂时把“突出人物性格、剧情节奏、要表达的东西、诡计设计、伏笔埋藏”等基本内容分别看做一个个体。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把以上内容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小说生态链,也就是在创作时保证角色符合他们的性格,剧情节奏稳定,逻辑上尽量不要出现BUG等。然后再在这上面加一条“要求”——这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
选择用非线性叙述写,除了是本身已经不会第三人称外,还有一个是这个作品没办法以一个视角阐述完整个故事,有的细节和伏笔只能从另一个角色的视角里才能知道。
是的,我在举的栗子就是素晴日(素晴日 x N)
虽然也有在一个故事里不同视角切换,但这种我觉得用在这个作品里不行,会影响到节奏以及在阅读体验。
所以之后会分为谜题篇和解密篇,以及总集篇。
看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读者不习惯这样的阅读方式,在有的地方会产生不理解,或是有“你这里读起来很奇怪啊,而且都没有跟读者说明然后就突然就这么说了,显得很唐突”、“这个角色的情绪怎么突然就变了,感觉很奇怪啊”之类的疑惑。
哦对,这也是我在创作的时要考虑进去的问题,加上这条↑
以上的情况我想肯定是多少避免不了的,既然已经想到了,肯定会尽量避免出现太多。
还有一件事(老爹附体)!
最让我弄起来头痛的是女王!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一个正常人去设计一个非正常人三观的角色。
这也是我给自己设的挑战,因为我完全没有写过这类型的角色。
她是个三观障碍的三无少女,除了要深思她的心理活动,还得把这种三观障碍融合进剧情里,很多次都被她奇怪的想法给绕进去,也因为,她有时候还会搞得我怀疑人生。


要说累是肯定的,搞不明白、想不透的过程很痛苦,但痛并快乐着。
这个过程很有趣也很享受。
很多时候坐下来一整天其实也仅仅是解决了一个小地方,或是把某个剧情节奏把控好、检查逻辑有没有问题而已,可也不会因此认为这天下来收获少,而是觉得这天的时间都用得值,而且也并非一无所获。
写作的乐趣当然就是享受这样的过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