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亮:幽灵不是实在的,冲向你也不是实在的事情
当我说“Whatever”这个表达时,谷歌将这个词翻译成“一”。不是这样的,THAT不是“一”。THAT 不是可以被定义为“一”或“二”或“这个”或“那个”的实体。THAT是终极智慧能量。THAT就是你自己。谷歌翻译是根据心智的逻辑设计的。
经验中的“我”仿佛卷入了一个故事中,时刻都非常紧张。
然而, 看到“我”的那位从来都不会紧张。
你就是那个看经验的那位,你也就是经验本身。
看到梦故事的那位(whatever)一点都不紧张。然而,梦故事中梦到的角色似乎一直很紧张。
你不是梦故事中的梦角色。你只是经验而已。
个人的“我”就像你昨晚梦故事中的梦中角色。个人的“我”只是思想的叙述,就像梦中角色是思想的叙述一样。从来没有个人的“我”。
问:能否请你解释一下超越故事或幻觉的过程? 答:
没有过程。只是慢慢地看到所有的思想叙述都是幻觉就可以了,思想叙述都是不成立的。这是直接和立即的看见;不需要任何过程。你现在就可以看到了,无需等待。
问:我感觉你在说:什么都无所谓。 答:是的,
什么都无所谓。因为无法确定此处存在任何“事物”。哪有什么“事物”可以所谓呢?
连这句“无所谓”的话都无所谓。
你可以随心所欲去所谓,那还是无所谓的。
数学理论真的站得住脚吗?他们看似是的。但数学只是一种看似只对思想理智有意义的东西。
现实是无法测量、无法计算,无法评估的。所以,数学就像梦中的故事那样,看似只适用于故事情节。
数学只是心智做出的假设而已。
话虽说数学只是心智的一种解释或假设,但你可以自由地使用数学来看似地解决日常问题。
只是不要把数学当作某种真理来崇拜,也不要断言数学是无条件正确的。
“运动”这个概念一定是正确的,对吗?你认为这个心智的假设是理所当然正确的。
“运动”这个概念是基于有一个可以确定的对象或事件存在。如果没有办法做出那个确定, “运动”这个概念就不再成立。
你越直接地注意和品尝你自己的经验的味道,你就越会震惊地发现无限的开放性。你发现心智的所有常规逻辑和概念都是荒谬的。这是直接的知道,不需要任何过程。
问:当我感到非常紧张时,我该怎么办? 答:
让紧张的感觉继续下去。你会同时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不在乎”的感觉,或者说是一种轻松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不认真的认真感觉。是的,这感觉是不合常理的。
你可以不认真地认真。你可以不在乎地紧张。你可以享受痛而不受苦。你可以快乐地悲伤。
是的,这些微妙的感觉对思想理智来说是不合常理的。为什么它必须要符合心智的常理呢?反正心智的常理都是幻觉。
在你临终前,你可能会幽默地说:“哦,这个我要死了?多么美妙的故事!” 。当你把死亡看成是一个幽默的故事时,
“死亡”的幻觉就被超越了。
当你在看鬼片的时候,电影中的鬼魂正向你扑来。但是你知道你只是在看屏幕上的故事。
幽灵不是实在的,冲向你也不是实在的事情的。
你的紧张并无所谓。
你花钱享受这种紧张的快感。
Peace of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