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巧立名目成违建“顽疾”招商企业血本无归
邛崃:巧立名目成违建“顽疾”招商企业血本无归
十年前,以招商身份满怀信心到成都市邛崃市投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项目。当项目2015年获得验收批复后,本该到手的300亩集体建设用地节余指标却悬而未决。这是四川恒裕欣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裕欣公司”)的尴尬遭遇。
正是在当地社区、村委会、镇政府和国土局等多个部门的配合下,将本该属于恒裕欣公司的该土地指标变更到另外的村组。由此,另一个偷梁换柱的乡村振兴项目横空出世:由同一个人控制的两家关联公司打着享有前述土地指标的旗号,非法流转、圈占农用地700余亩,并在该土地上大肆违建,向老百姓兜售,获得了高达2亿元的销售额。如今,因项目不具备合法手续,购房的老百姓同样成了受害人,矛盾已经扩大到社会面。
七年时间过去了,恒裕欣公司乃至购房群众找遍了当地所有职能部门,最终都不了了之。到底是谁在为违 法占地、非法买卖土地和违 法建设一路大开绿灯?七年时间当地主要领导更换了一任又一任,可为何这些问题却始终难以查处和纠正?

北部新城二期因遭举报已成临时菜园,前排为一期建筑。
社区蓄意布局“一女二嫁”
虚增131户安置户 非法卖房所得3000万去向成谜
恒裕欣公司投资的项目系位于邛崃市羊安镇仁和社区,属于农民集中建房整理项目,按照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方案,以“拆院并院”让农民自愿有偿腾出宅基地,盘活集体建设用地,保护耕地红线。
恒裕欣公司负责人郭吓平介绍,在2012年11月,他是通过招商引资到仁和社区发展“乡村振兴”项目,恒裕欣公司和仁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委托的公司邛崃市仁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公司”)签订了农民集中建房整理项目建设投资协议书。根据该协议:恒裕欣公司自筹资金按不低于20万元/亩的标准投资6600万实施仁和社区农民集中建房整理项目,并取得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330亩。同时约定项目建成后,恒裕欣公司无偿将4万平方米安置房移交仁和公司安置。此协议是经过民主程序,村民自治签字同意,按照成都市国土局文件要求签订一式六分,其中两份报羊安镇政府备案监督执行。
但在2013年4月,仁和公司又与四川和盛家园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盛公司”)签订项目合作投资协议。据郭吓平介绍,当时恒裕欣公司跟仁和公司签订的协议当中已经包含了该项目所有的内容,但在几个月之后,仁和公司又将宅基地复垦、项目验收、安置房销售等内容重复签给了和盛公司。“这就是个阴阳合同,针对的本身就是同一个事。”郭吓平说,这是典型的“一女二嫁”。他称,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仁和社区实际只有160户需要安置,但是上报的安置户为291户,虚增了131户,这虚增的131户的安置面积则由和盛公司卖出洗钱。据悉,这131户安置面积和盛公司兜售累计所得将近3000万元,此笔售房款没有台账明细,没有财务公开,至今去向不明。“按照成都市国土局的文件要求,安置户必须要做到做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不能虚增作假。另外,房子不能卖给本社区以外的村民,但他们大部分卖给其他村社的人了。”
恒裕欣公司的法律顾问指出,仁和公司与和盛公司签订的协议属无效合同。原因是根据成都市“拆院并院”工作实施细节,项目的相关事项必须要经过仁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民主讨论、民主决策,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签字同意方才能让仁和公司对外签合同。而且,后面这份合同没有也不可能在政府备案。

北部新城实地一角。
忽视农民主体地位和意愿
300亩节余指标成“空中楼阁”
即便如此,恒裕欣公司承接的该项目一直在稳步推进。该项目复垦工程于2014年完成,2015年4月获得成都市国土局验收批复。该批复最终确定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为298.2亩。该批复下发后,恒裕欣公司正在满怀希望的等待这个节余指标登记到其名下。然而,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仁和社区和恒裕欣公司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仁和社区给恒裕欣公司有一份承诺和两份说明,指标挪用仁和社区毫不知情)该指标变更到羊安镇的界牌村和汤营村。正是在当地社区、村委会、镇政府和国土局等多个部门的配合下,将本该属于恒裕欣公司的该土地指标变更到另外的村组。
据了解,邛崃市国土局、羊安镇根据邛崃市羊安北部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部新城公司”)关于指标落地区域意愿情况,请求将该298.2亩节余指标,忽视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意愿,擅自转移到界牌村和汤营村。“时至今日各方都认可这个指标应该属于恒裕欣公司毫无争议,但有绝对话语权利的还是仁和社区,因为这是该社区集体资产。”郭吓平说,要充分尊重仁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愿,在没有经过仁和社区履行法定的程序和手续的前提下,是不能将指标落到另外的村组的。

北部新城涉嫌倒卖销售土地名册。
非法买卖农用地百余亩违建10万余平
违 法获利上亿元长达七年监管何在?
羊安北部新城已成为近几年反复出现的网络舆情。除了购房村民到处投 诉举报外,主流媒体也曾大篇幅报道其未批先建。2020年《城市建设》杂志社就报道其涉嫌非法用地、未批先建、偷税漏税、严重侵害施工方和村民的合法权益。开发商一直隐瞒真相,项目并未取得土地使用证,更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等事实。据了解,北部新城涉及总用地面积780亩,已开工建设134.53亩。但是该宗土地性质未经过合法征收,未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建设好的房产至今都没有取得规划、施工、建设、环评等所有手续。
“这是彻头彻尾的黑项目,就靠着北部新城公司和和盛公司左手转右手倒腾。”郭吓平说,北部新城公司以租代征的方式违 法圈地,“土地流转协议仅仅只有一户村民签字,且没有落款时间,违 法给一百多人以办理社保的形式违 法圈地(农用地)。”据悉,从2014年11月起,北部新城公司将圈到手的土地再转手倒卖给村民,再以北部新城名义集资建房。一份北部新城公司农用地买卖明细显示,对外销售土地的合同金额高达1.5亿元,实收金额1.4亿元。“二期基础工程都已经动工,土地又销售了6000多万元出去,在我们多次不断向职能部门举报下才被迫叫停,也就是说他们一共非法所得达到2个多亿的土地款。”
处处违 法,屡屡举报却未得到任何纠正,北部新城背后是否存在“保护伞”站台撑腰?这是购房百姓和恒裕欣公司挥之不去的阴影。据悉,七年来当地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也更换了几次,每次虽有接待但都没有下文。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是一把手工程,各地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本案问题的根源,正是当地政府没有按照中央相关政策要求以及《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规定: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意愿。否则,所有问题就不会出现。郭吓平期待新官要理旧账,当地领导要有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切实查处纠正相关的违 法行为。
而对恒裕欣而言,从2012年签订投资协议后均全面履行了义务,投入了6000多万元做好了仁和社区的项目,但作为回报的300亩节余土地指标一直悬在空中,导致公司没有任何回报。“十年时间我们增加的管理和财务成本过亿,血本无归,现在公司债台高筑。”郭吓平气愤地表示,这样既不讲法律又不讲诚信的政府,欺上瞒下,偷梁换柱基本把我们企业置于死地,这样的营商环境谁还敢来此投资兴业?(文图 马斌)
信息来源:搜狐网社会
责编:胡俊、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