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4.4 普列汉诺夫

2023-05-07 08:4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普列汉诺夫(公元1856—1918年)


  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的创始人,写过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来成为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的首领之一,堕落为修正主义者和社会沙文主义者。

  他一生的思想和政治观点的变化过程非常复杂,开始他是民粹主义者;一八八〇年逃往国外,认识了恩格斯,逐渐抛弃了民粹派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一九〇三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倒向孟什维克一边。此后,虽曾几度拥护列宁的革命主张,但最终还是彻底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他在政治上常常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立场,例如,否定农民的革命性,过高估计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主张俄国的无产阶级应当帮助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一九〇五年的革命失败后,他责难这次革命“本来是不需要动用武器的”[1],并提出臭名昭著的“全权的杜马”的口号,与资产阶级唱一个调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拥护反动的护国政策,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沙文主义者,并对十月革命抱敌视态度等。所有这些,都给工人运动造成很大的危害。列宁说,这“要比伯恩施坦的机会主义给德国工人带来的危害性大百倍”。[2]

  他在一八八三至一九〇三年的二十年间,即在向孟什维克立场转变之前,写的许多哲学著作,对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起过重要作用。列宁称赞他的这些著作“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3]他遵照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哲学基本问题,阐明了战斗的唯物主义理论,对机会主义、马赫主义、民粹主义、康德哲学、休谟哲学以及新康德主义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大力宣传了唯物史观,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作了深刻分析。他还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问题,在这方面也作出一定贡献。但是,普列汉诺夫在哲学上有许多严重错误,例如宣扬过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以及折衷主义和二元论等错误思想,陷入了资产阶级反动哲学的泥沼。他虽然对康德哲学及其他不可知论作了批判,但多半是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并带有浓厚的学究气,根本抓不住要害。他对马赫主义的批判也是肤浅的,甚至没有看出马赫主义者在“经验”问题上与唯物主义的对立,列宁指出这是“糊涂思想”。[4]

  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错误进行了长期的原则斗争,同时对他在哲学理论上的贡献给予应有的评价。列宁号召大家要重视研究和学习他的哲学遗著。

  主要哲学著作有《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唯物主义史论丛》、《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论艺术》等。


注:

[1] 转引自《列宁全集》第十二卷101页。

[2] 《列宁全集》第十一卷398页。

[3]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84页。

[4] 《列宁选集》第二卷152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4.4 普列汉诺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