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倪海厦 黄帝内经11DVD

2022-12-14 13:34 作者:三饭饭  | 我要投稿

黄帝内经-全文倪师讲解大意笔记

上古天真论

主旨:

  1. 恬淡虚无,眞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 女七男八

长寿的秘诀就是快乐最重要,保持开心、减少不必要的欲望,遵从自己的内心。

虚邪贼风:

(案例case:肝有问题,实证,需要变虚,母能令子虚,就补肾。为什么能起效呢?实证是本身就很强,补水的话,水克火,火下去了,身体会自救,木就需要加大去生火,自然让肝耗费虚下去)

实证就是本身强、多余了,需要泄出去;虚证就是本身少、耗费多了需要补。


四气调神大论

春生(肝)、夏长(心)、秋收(肺)、冬藏(肾)

顺应四季的作息方式:(预防医学)

春:

晚睡早起,保持心情平静、全身放松、可散步,赏而勿罚。不然容易伤肝,夏天容易受寒。

夏:

晚睡早起,夏天热就流汗,让汗发出来,不要太过于吹冷气。不然就伤心,秋天容易咳嗽。

秋:

早睡早起,跟鸡的作息一样,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喜过忧。不然容易伤肺,冬天会有不良反应。

冬:

早睡晚起,情志上收敛,随时保温,不要出大汗,避免激烈运动出汗,冬泳也不太好,容易寒极生热。不然伤肾。

(但有心脏病的人可以洗冷水,因为水克火,一强水,母能令子虚,能虚木,木就去生火,心脏就加强起来。可以冰水冲冲脚。一年四季脚都冷的话也可以用冷水冲脚,因为寒极生热。)


空窍:就是你心情、情绪,比如忧虑时,那肺就有空窍,背部的腧穴就很容易被风邪入侵生病。


每个季节节气交接的前后一周,(一个节气一般是15天,每个季节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半在前一半在后)

这种中间的转换时间叫长夏,2个礼拜(跟百度的长夏意义不一样)——后面还有详细解释,大概是18天一个长夏,是每个季节转换

跟脾脏有关。


阳能固表,是阴在里面。

阴虚时,阳则外泄,阳过剩。

阳虚时,阴则外泄,阴就不能固在里面。

春夏养阳,需要汗能透发;秋冬固阴。


把脉:


内经DVD01 P1 - 02:57:50


寸、关、尺

关上9分内为阳,关下一寸内为阴

寸部超过9分就过阳,阴太盛的时候会顶到阳,阳也会超过1寸,叫溢脉

尺部超过一寸就阴虚,叫覆脉

阴虚就会加长


吸入肝肾(阴),吐出心肺(阳),呼吸中间是脾胃——呼吸

所以寸是心和肺,关是脾胃,尺是肝肾


生气通天论

呼吸,督脉吸,任脉呼。

几种伤阳气的原因: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小肠是火,源于心,当食物通过胃来到小肠,小肠加热,食物中的水就会被煮出来,继续到大肠,然后大肠将水分,返给肺,所以吐出来的是气化的水。这就是肺之气来源。肺主皮毛,所有全身的液体来自肺。阳气就走表。

而且这个能留到肺的水,只能是食物里的。因为普通的水在胃就蒸发掉了。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里寒很盛的时候,小肠的火不够,阳气不能固表。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阳明症,纯热证,病毒在阳明,大肠、胃,肺热,水少了。将干燥的食渣清掉就好了。

因于湿,首如里。湿然不攘,大筋緛短,小

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久坐湿地,伤阳气,就像帽子捂住头一样。(病症的来源)

“因于气,为肿。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有气伤和形伤。

脉有脉气,气是循序的速度;气受伤了,外形一定会肿。


阳气收到伤害后的状况: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 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皱,郁乃痤。”

伤阳后五官都会受到影响。

会呼呼流汗。

汗水流出来之后要及时擦掉,不然遇到湿气,容易生疣、疹子,遇到寒气生红疹、疱疹等等。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 乃生痈肿。”

比如长卧病床的人,不翻身就容易得褥疮,就是因为阳气不动,阴积攒多,加上湿气,就会生褥疮。

卫=气,营=血

脉内是血,脉外是气(动能、强度,柔和最好)

摸摸葱,辩虚实(葱白和葱绿)哈哈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 发为风疟。”

肺里的汗,腧穴是背后的穴,阳气走的脉。阳气是要发的,如果毛孔闭塞发布出去,就会有问题。

魄——肺,魂——肝,神——心

为什么用风?风是动的,比如一个正常人的手不会无缘无故动,他动了,就是风。

是古人用来统称生病、害病的名词,跟现在的物理上的“风”不一样。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就是来自外面的疾病(理解就像是病毒入侵,是从外面来的)

《伤害金匮》都认为风是百病来源。

为什么很多时候到最后,有表症,就说明病快好了,因为风出来了,病出来了。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

腑——泄,脏——藏。

阳气好的时候,坏的东西就会释放泄出去,好的东西有营养的就藏起来。

24小时是个周期循环,理论上不好的东西应该离开身体,就算是好的,待太久了也会变坏。

需要阳气行起来,才能正常的代谢循环起来。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 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阴阳太极,黑的就是阴,从中午开始阴开始生。

图示、四象-少阴太阴、少阳太阳

“歧伯曰,阴者藏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 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 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 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阴阳平衡是指:人之阴,其性能随时吸收积存营养之精华, 随时立即提供人之所需。人之阳,是专斗强固外 表,使身体不受环境之倏变而生病也。

脏腑:脏是阴(五脏),腑(六腑)是阳

五脏具体指心、肝、脾、肺、肾的总称,而六腑具体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看病时,五脏六腑是相关的,比如一个是大肠便秘的问题,需要去看内脏是不是有问题,从阴阳的角度(五脏阴,六腑阳)去辩证。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抬重物时,用的骨的力量,肾主骨,就是肾的力气,背上肩膀有大腧穴,脚下有承山穴。

黄帝内经认为人身体里有阴阳,而且阴阳需要相辅相成,阳要强到密实,护住阴,并且阴阳一起互动流动才行。

温病,表面上是热症,一定是冬天受寒导致的,其实是伤寒,所以冬天不要出大汗。

一种寒,是里面发出来的,大多是饮食不节;另一种就是外面的,冬天伤于寒。

“四时之气,更伤五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凑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 命。”

五脏对应五味、五色。

肝-酸、青

心-苦、赤

脾-甘、黄

肺-辛、白

肾-咸、黑

五味赤太过,伤的是五行相克的那个。

过犹不及。


金匮真言论

“歧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 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盛者,春盛长夏,长夏胜 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 病在心,俞在胸胁。西所生于秋,病在肺,俞在 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 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 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 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 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 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 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 泄而汗出也。”

八风:

长夏的详细解释:

“四季在交换的间隔为中央属土,即为长夏,以黄历为准可知,春季自清明后的十三日至立夏为止共十八日;夏季自小暑后的十三日至立秋为止共十八日;秋季自寒露后的十三日至立冬为止共十八日;冬季自小寒后的十三日至次年立春为止共十八日,一年有四期为“长夏”,每期十八日,故长夏即季节在交替时的中间地带,此为易患脾病的时期,邪风进入位置在背脊十一、十二稚俞穴部位。”


“夫言人之阴 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颜色淡的都为阳,颜色阴的都为阴。

男人:胸为阴背为阳

女人:胸为阳背为阴

浮尸面朝上是女,背朝上是男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 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经隔膜以上都是阳(心肺),以下是阴(肝、脾、肾)。分清浊。

阳是清,阴是浊。

正常的是所有浊气不能超过隔膜,超过就不正常需要治疗。


内经DVD01 P1 - 02:54:44


春冬为阴(春对肝,冬对肾),夏秋为阳(夏对心,秋对肺)。


五脏对应四季:


内经DVD01 P1 - 02:59:55


望诊:黑青为痛,赤黄为热,白为寒

治疗时,颜色变换的顺序应该是按顺着来。

味道淡的都入气分(三焦)

味道重的都入血分(比如肉、中药)

正常的应该是:

当令的节气看当令的颜色(春天脸色偏青正常,偏红,微恙)

五行、五脏相克,是制衡。五脏互相制衡,发力平均才相安无事,不平均就产生问题,就是病因,变成正常,才是治疗。


内经DVD01 P1 - 03:09:21


“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 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其臭臊。”

柠檬看着是绿色黄色,其实是酸的,入肝

疏肝,需要酸类的

八,源于河图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很多数都对应五行,比如五香、八角。

肝脏的象就是有曲有直的筋。

肝脏的果实是李,有很多用在治肝上。

味道是骚味(牛羊吃草,骚味)


内经DVD01 P1 - 03:17:16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 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肾脏是开窍为耳,这里的耳,是指天和气通过耳朵到心脏。

羊肉滋补心脏。

荧惑星是火星。


内经DVD01 P1 - 03:19:24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 其臭香。”

开窍于口,病在舌本:嘴里有津液,心开窍在舌,但舌头根部是脾。

甜味应该是藏在脾胃不出来。


内经DVD01 P1 - 03:23:53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肺主皮毛。有光亮的就有神,有精神,比如皮肤、头发状态能看出一个人的精气神。


内经DVD01 P1 - 03:26:06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 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 臭腐。”

肾管大小便。


倪海厦 黄帝内经11DVD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