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羊放映室观后感第1~5期

2021-08-14 22:32 作者:保存者6166  | 我要投稿

勉强抽出了一些时间写影评。考虑到时间有限,有一些电影也未必值得专门开一期来讲,所以五期一写。本人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就稍微看过一点导演和编剧的基础,主要还是一些自己的理解和随想,很可能漏洞百出,大家多包涵。如果后面有了新的想法,影评的内容可能会随缘再补充一些吧,随缘。

第一期:《鲨卷风

导演:Anthony C. Ferrante

类型:灾难片

豆瓣地址: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772770/

豆瓣评分:3.7

站内观影链接:鲨卷风


小羊的放映室的试水之作。据小羊本人说,是有朋友给他推荐了这部电影。为啥推荐这部电影的具体原因尚且不得而知,但是单单从展现的内容来看的话,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太多被推荐的理由。

这部电影有比较明显的好莱坞流水线痕迹。可以简单看出电影的三幕式结构(铺陈、对抗、解决),灾难片的要素,人物的模板,还有一些我们一般称之为“俗套”的情节。视觉特效的话,也有人说完全不能看,个人觉得考虑到拍摄经费的话,这个效果也算马马虎虎吧。

这个电影做的不好的地方,首先是鲨卷风作为一个灾难要素,场面本身就不够宏大(对比一下《2012》、《后天》),气氛塑造也不太行(对比一下经典鲨鱼灾难片《大白鲨》),导致最终的成片显得很寡淡,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不够吓人。另外,剧情方面除了框架合格之外,其他的完全不能看。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尚且不甚饱满,其他配角就更加拉跨,观众很难有代入感。

总的来说,各种因素导致了这部电影几乎没啥亮点,如果不是鲨鱼发烧友或者某个演员的狂热粉丝(有吗?)的话,是不推荐观看的。

个人评分:4(框架合格6分,灾难要素不足减1分,剧情拉胯减1分)


第二期:《惊魂记》

导演:Alfred Hitchcock(希区柯克)

类型:惊悚片

豆瓣地址: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181/

豆瓣评分:9.0

站内观影链接:惊魂记


很多影评将《惊魂记》称为心理惊悚片的开山始祖,其实这个称呼并不准确。同为希区柯克导演的心理惊悚片《迷魂记》(英文名Vertigo),是在1958年上映,比1960年上映的《惊魂记》还要早一些。当然了,两者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作为惊悚片,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始终都抓着观众的心脏,紧张的情绪几乎一刻也没有得到过缓解。我也看过诸如《禁闭岛》、《七宗罪》、《沉默的羔羊》等评价颇高的同类型作品,但是我个人感觉,如果单纯论惊悚程度的话,还是这部《惊魂记》要略胜一筹。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也是非常精彩的,导演从开篇就抛出了四万美元这个悬念,它串联了整部电影,并且在剧情的推进中,围绕着它翻来覆去做了很多文章。但是直到电影的结尾,四万美元才被证明只是个障眼法。而女主角在电影才演到三分之一处就被谋杀,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设计。这样的剧情用现代商业片的逻辑去分析的话,即便从编剧的角度去看,也是不合乎规律的,更不用提演员戏份的问题了。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值得欣赏,但是值不值得模仿,尚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演技也很不错,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处。一个是女主角捐款逃跑时在汽车里的那段表演,可以说深刻表现了她内心的彷徨不安和反复挣扎。而另一个,就是男主角在电影结尾的邪魅一笑,真是让人一回想起来就不寒而栗,甚至都让我不太愿意找到什么词汇去描述了。

受限于知识水平,我无法专业地去评价这部电影配乐的质量,只是主观上觉得配乐对整体紧张气氛的塑造,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也查了其他人对这部电影的配乐作的分析,有人提到电影前半段多次出现了拉丁文的安魂弥撒祷词Dies Irae(神怒之日)。这段祷词描绘了末日审判、死者重生的景象,在电影中暗示了女主角的死亡。

最后谈一下这部电影唯一让我不大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它的中文译名。个人觉得,将电影的原名Psycho翻译为“惊魂记”多少有点不切题,香港版翻译为“触目惊心”也不是很合适。而直译成“精神病人”或者“精神病患者”同样不令人满意。我自己也想不到啥好的中文译名,所以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吧。当然了,中文译名的问题肯定是没啥必要列入评分范畴的。

个人评分:10(剧情、演技、配乐都很棒)


第三期:《桃色公寓》

导演:Billy Wilder

类型:爱情片

豆瓣地址: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94218/

豆瓣评分:8.8

站内观影链接:桃色公寓


《桃色公寓》这部电影,绝对可以称为爱情题材的教学片,即使是五十多年后的经典,其中的精神内核依然是值得学习的。

整个剧情叙事很流畅(不流畅的典型请参考下一期的《奇招尽出》),男主角从一个唯唯诺诺、胆小如鼠的社畜加舔狗,最终却为了爱情当着领导的面拍了桌子;而女主角从一个感情方面很天真的女职员,在电影结尾也走出了自己对爱情抱有的幻想。相信大家与男主角还是很容易产生共情的,因为我们自己的经历,也未必比他好多少。此处就不展开了,人艰不拆啊。

这部电影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场景少得可怜,仅有公司、公寓、餐厅聊聊几处,堪比情景剧的场景数量了。虽然只有几个地方,但是调度、构图和取景都很棒,对白、演技也都在线,所以整体不会显得单调。不过,我个人是比较偏好更加跌宕起伏的剧情的,所以我在这里是要扣一分的。

可以说,这部电影其实非常符合现代商业片的逻辑,与上一周刚看过《惊魂记》相比,体现出了强烈的反差。考虑到《桃色公寓》和《惊魂记》正是角逐196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对手,似乎符合与不符合现代电影理论的框架,都不会妨碍优秀作品的诞生。所以我就有点迷茫了,究竟优秀的电影作品需要具备的是什么样的特质呢。

个人评分:9.5(剧情稍显波澜不惊,扣了0.5分)


第四期:《奇招尽出》

导演:Woody Allen

类型:爱情片

豆瓣地址: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8484/

豆瓣评分:7.1

站内观影链接:奇招尽出


伍迪艾伦的电影风格可算是独树一帜,但是我不大喜欢这种风格,我相信大部分人也并不会爱看他的电影。

就比如这部《奇招尽出》,无论是男主角杰瑞也好,伍迪艾伦本人饰演的大卫也好,在电影中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都是叨逼叨,叨逼叨,唠个没完。如果是日常生活中真的有这么个人在闲暇时光跟你喋喋不休,或者这些台词是出现在一部小说中,那可能也没那么让人不适。但是出现在电影中,明明两三句话能讲清楚的事情,非要来来回回讲上二三十句话,情节过于拖沓,以至于一些很棒的台词都被这些碎碎念给稀释掉了。再加上生硬的转场,整部电影的节奏就像是一个人光着脚在泥浆里艰难跋涉,却还时不时踩到尖锐的石头

其实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挺不错的,男主角杰瑞从一个毫无主见的窝囊废,一步一步摆脱了对女友、女友的老妈、经纪人的依赖,以至于最后连他的“精神导师”也不再依赖了。主角的成长过程其实很能让人信服,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也能从男主角身上找到不少共同点。但就我个人而言,原本我是可以与男主角产生较强的共情的,但是硬生生被那些叨逼叨给破坏了。

另外,整部电影的配角也多少显得有些脸谱化,很多行为缺乏内在逻辑,导致剧情推进的时候,显得不太自然。当然,比起这部电影这个让人一言难尽的节奏,其他的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就是了。


个人评分:无法评分(风格过于独特,评分的话主观因素太重)


第五期:《二十二》

导演:郭柯

类型:纪录片

豆瓣地址: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430107/

豆瓣评分:8.7

站内观影链接:二十二


可能小羊并不知道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否则他应该会把《二十二》的放映日期延迟到本周。当然了,我也不知道,否则我应该会建议他延一周。不过今年的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和七夕节正好撞上了,如果真放一部让人心情沉重的纪录片,可能并不合适。

说回电影本身。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的现状。相信大家对抗日战争都不陌生,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讲一遍。这段历史,即使再讲多少遍也并不为过。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华民族在足足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持续遭受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压迫。在诸多帝国主义国家中,给中华民族带来最深重灾难的,毫无疑问是东方隔海相望的日本。

1894年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惨败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半年内东北三省尽数沦陷,三千多万东北同胞成为了亡国奴;1937年的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的12月即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伤亡3500多万,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这种级别的血海深仇,放眼整个人类文明史,也罕有哪个国家的人民能够感同身受。

而慰安妇,正是日本政府及其军队为顺利实施并完成侵略战争而推行的一种军队性奴隶制度。从这个角度看,将受害的女性称为“慰安妇”并不妥当,个人认为应当将她们称为“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会更为准确一些。

电影的名字叫《二十二》,其所代表的,正是截止2014年,在中国内地幸存的受害者人数——二十二人。七年以后的今天,尚健在的老人已经不超过三人。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这段屈辱的回忆正在慢慢离我们远去。

作为纪录片,无论选择了何种题材,其不变的核心就是真实,所有的拍摄手法、表达形式都要以展现真实为目的。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这部纪录片做到了极致。

透过导演的镜头,我们会发现,这些受害者如今的日常生活,与普通老人几无二致——吃饭,睡觉,晒太阳,和街坊邻居聊聊天等等。当然生活条件会有一些差别,比如有的老人有子女照顾,或者居住环境相对好,等等。

当提及那段往事的时候,老人们所表现出的那种“无声的哭诉”,可以说是整部纪录片最为震撼人心的部分。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情节有两个,一个是韩国籍老人毛银梅唱起民歌《阿里郎》的时候,另一个是一位老人看着老去的日本军人照片说“日本人老了,胡子也没有了,以前是有胡子的”。她们没有哭,但是作为观众的我,却能感觉到泪水在自己的眼眶中打转。七十年了,肉体上再深的伤口也能愈合,心灵上的伤口却不能。不仅不愈合,这份痛苦还能清晰地传递给银幕前的观众。

在这种强烈的真实感面前,其实拍摄技巧之类的东西真的没有太大必要去评说了。然而,某些媒体对这部电影的报道中,却把“拍摄技巧粗糙”放在标题里,真是其心可诛。

最后谈谈这部纪录片带给我的东西。相信每一个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无法原谅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再加上近年来的国际局势,使得国内反日情绪高涨,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对日本这个国家深恶痛绝。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种情绪完全可以被理解,但刻意地煽动这种情绪并没有什么好处。铭记血一样的教训,其目的在于激励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不断自强,而不是单纯的复仇。

个人评分:10(题材直接给10分,无其他明显减分项)








小羊放映室观后感第1~5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