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刃神兵,伴随国王与骑士们的传世宝剑(八)——“豁口剑”施泽别克

各位同学好久不见,最近总算是有点时间,可以让我把之前写了一半的内容完成。本期是以往专栏里说过的专题,再讲一把欧洲的宝剑及其传说。本次我们要介绍的,是波兰王室珍宝中唯一的存品,历代波兰国王加冕时的礼装—— “豁口剑”施泽别克。

一、历史传说
从开头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施泽别克的剑把外观十分华丽,显然是一把礼装剑。这把剑的主要用处,就是被历代波兰国王在加冕时用来完成典礼仪式。那么施泽别克究竟有何历史传说,使其在波兰王室中也被特别对待呢?
在14世纪初的《大波兰编年史》中,施泽别克一名首次出现在文献记载中。按照波兰人自己的传说,这把剑是由一位天使送给波兰的“勇者”博列斯劳,助其战胜敌人的。相传这位统治者在进攻基辅时,正是凭借这把剑的威力劈开了基辅的金门。不过这把剑的剑刃也因此被砍出了一个裂口,遂由波兰语中的缺口一词得名“施泽别克”。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个传说,因为“勇者”博列斯劳对基辅罗斯继承权的干预发生在1018年,而基辅金门在1037年才开建。即使施泽别克威力再大,显然博列斯劳也不可能砍破时空变成对界宝具。这一传说的历史原型,更可能是“勇者”的孙子、“秃子”博列斯劳在1069年征服基辅后,用剑击门以示自己获得了对该城的控制权。
此外现存的这把施泽别克,按照制式应该铸造于12世纪晚期到13世纪。因此这把剑与11世纪统治者间的故事,恐怕更多的是后人在牵强附会,通过一些传说来彰显武功以及和先祖间的联系。据推测首次将施泽别克用作加冕礼装的,是1320年的波兰至高王弗拉迪斯劳斯一世。在他之后一直到1764年的斯塔尼斯劳二世“奥古斯特”,波兰的绝大部分统治者都在加冕仪式上使用过此剑。
而到了1795年普鲁士人洗劫克拉科夫,施泽别克也被运往了波兰国外。此后这把剑就在各地间流离辗转,直到1959年才彻底回到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城堡中固定展出。但是转了这许多手后,如今的施泽别克究竟是原波兰王室珍宝中的原物,还是其众多仿制品中的一把,恐怕也不太好说。

二、尺寸装饰
说回宝剑本身,施泽别克剑身长39英寸,约98cm。根据奥克肖特分型,这把剑由I型剑柄(尾部圆球)、6型横档手(扁平的弧形)及十二型剑身(直双刃)组成。此外施泽别克既然是一把礼装剑,那么剑身自然也少不了丰富的装饰。

先来说剑柄,剑柄握把的截面是矩形的,长4英寸(10.1cm),宽0.8-1.2英寸(2-3cm),厚0.5英寸(1.2cm)。由于四角带楞,这种矩形握把十分硌手,在战斗中挥动就更加难受,这倒也符合其礼装剑的定位。剑柄末端防止脱手的扁圆球比剑柄略宽,直径约1.8英寸(4.5cm)最厚处1.0英寸(2.6cm)。
剑把的主体由黄铜制成,宽面的表面各贴了一层可拆卸的金片,并在金片上做了装饰。握把两侧的图案均以“神之羔羊”为底,上方则各有两个福音传道者的象征,其中一边是圣马可的有翼狮子和圣路加的有翼牛,另一边是圣约翰的鹰和圣马太的天使。窄面曾经也贴有装饰用的银片,不过现已丢失。根据记录其上刻有铭文,其中一边写的是“此剑是波兰、马索维亚和文奇察公爵波列斯劳斯世袭王子的剑”,另一边写的是“无所不能的主与之同在并助其破敌,阿门”。虽然提到的这位博列斯劳公爵指的究竟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但结合前面提到的传说,很可能还是为了贴合“勇敢者”博列斯劳的故事。

此外剑柄尾部的圆球上也有装饰,正面上刻有十字架装饰的字母和一段铭文,其意为“这个标志唤起了国王和王子的爱,但却激起法官的愤怒”。背面上刻的是藤曼的图形,周边上则有菱形图案作为装饰。

剑柄往下连接的挡手部分为弧形,最长处距离为8英寸(20cm)。整个挡手两翼宽中间窄,最宽处1.3英寸(3.4cm),最窄处0.7英寸(1.8cm)。同时中间厚两边扁,中间最厚处接近握把的厚度约0.4英寸(1cm)。
挡手的主体为银质,表面也由金质薄板覆盖,并同样有十分丰富的刻饰。在正面的两端,一侧是圣马可的有翼狮子,另一侧是圣路加的有翼牛,中间则是一段铭文,其意为“无论谁随身携带这些上帝的名字,都将免受任何伤害”。背面的两侧分别是圣约翰的鹰和圣马太的天使,中间则是藤叶的装饰,在边缘还有一串铭文,意为“狂热的上帝信徒,塞达莱和埃布里希尔”。在挡手的窄边上,还雕有半菱形的三角形。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刀刃,刃长32英寸(82cm),最宽处2英寸(5cm),厚约0.1英寸(3mm)。剑身中间的凹槽长29英寸(74cm),平均宽0.8英寸(2cm)。金属相分析显示,刀刃的锻造水平并不高明,锻钢中含有大量杂质,符合中世纪手工作坊的典型特征。刀刃的一部分曾做过淬火硬化,强度倒是足以作为武器使用,因此此剑也有可能并非一开始就被当作礼装铸造。
此外剑身上还有很多岁月的痕迹,其中大多是对锈蚀进行打磨清理导致的。而剑柄下方的穿孔起初也是因锈蚀导致的,于19世纪才被修整抛光。剑身曾经配有剑鞘,但是已经在19世纪的流离辗转中遗失。如今剑鞘上的元素,只有象征波兰的金边红底金冠白鹰盾徽被保留下来,并镶嵌在剑柄下的穿孔中。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是,此剑剑身上并没有传说中砍破基辅城门时留下的豁口,至于是已经修整打磨过还是套名传说夸大等其他因素那就难以考证了。

三、现代象征
由于施泽别克是曾经波兰王室诸宝中唯一的现存品,因此这把剑也被波兰民族主义者视作波兰人的标志性象征。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红白丝带缠绕3次的施泽别克就成为多个民族主义组织的标志和徽章。到了现在这一形象又成了极右翼组织的标志,甚至被一些场合视作种族主义的标志而遭到禁止。尤其是乌克兰人对此标志意见极大,谁让传说中正是此剑劈开了基辅的大门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