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行业:进入健康发展新周期
报告出品方:中信建投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行业背景:从抢占市场份额转向共同盈利
前期我们已经发布报告阐述:2022 年以来,在具有挑战的外部环境下,降本增效成为长视频行业的共同主题,行业重点从抢占市场份额转向提升运营效率,实现盈利。这一转向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从行业格局看,竞争趋稳。赛道间:各个数字媒体类型用户格局维持稳定,时长和流量亦逐渐趋稳,存量竞争持续,长视频流量被短视频侵蚀问题得到缓解,同时长短视频逐步从竞争走向竞合;而赛道内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 TV 呈现“2+2”的格局,短期内各平台用户量和时长随重点内容上线、爆款带动以及节假日影响而存在小幅波动,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在整体长视频流量基本平稳,增量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国内长视频的竞争逐渐从激烈向温和转变,盈利成为行业共识。
2)从投入角度看,“烧钱”不可持续。2022 年以前,除芒果外,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均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昂的内容成本无法下降,爱奇艺 2021 年内容成本现金投入近 200 亿元,爱优腾三家近十年共计投入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唯一盈利的芒果则是受益于背靠湖南广电,拥有相对低廉的内容成本。
而随着 2021-2022 年在监管、疫情、经济的多方因素下,行业大环境遇冷,资本市场对于长视频平台的亏损容忍度下降,市场亟待看到的是平台的盈利。此外,融资环境变差,在连年亏损下,各平台的现金流也出现一定压力,综合以上几点原因,降本增效是必由之路,各个平台都选择转向聚焦主业,实现盈利。
从总流量看,短视频增速逐渐减缓,对长视频的流量侵蚀减弱,长视频流量逐渐趋于稳定状态。根据Questmobile 数据,2019 年至 2022 年,短视频用户使用总时长占比从 15.2%大幅提升至 25.7%,每年提升约 5-6pcts,而从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3 月,总时长占比仅提升 0.6pct,短视频用户流量增速整体放缓,赛道格局逐步进入阶段性稳态。反观在线视频,在短视频流量侵蚀下,2019 年至 2021 年用户总时长占比持续下降,但这一趋势在 2022 年出现了拐点——2022 年在线视频总时长占比提升 0.2 pct,今年一季度出现下降一方面系防疫政策优化后消费向线下倾斜,另一方面系春节后用户回归常态化工作生活,线上娱乐时间自然缩减。从用户规模看,四个典型数字订阅内容行业的活跃用户规模在过去一年趋向稳定,未出现明显浮动,在体量上长视频仍然拥有稳定且庞大的用户规模,总月活用户维持在 8.5 亿-9.2 亿之间。
长短视频合作互促是必然趋势,也是实现行业长期价值的必由之路。1)首先,基于长视频的二次创作内容是中短视频平台的主流消费内容。创作者有了更多拥有版权的创作素材,可以安心二创,丰富平台的内容。典型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中,影视娱乐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内容消费的重要部分,根据数据统计,抖音平台内影视娱乐相关 KOL 占比为 13.6%,KOL 数量位居所有行业之首,活跃用户的渗透率高达 90%;而快手影视相关 KOL占比为 9.6%,为第二大行业,活跃用户渗透率高达 97%。
2)其次,前期短视频侵权案数量逐年递增,主要由于监管处罚相对温和,侵权成本较低。随着短视频平台从 2018 年开始崛起,长短视频之间纠纷不断,其中尤以影视剧综的版权问题为核心。针对《琅琊榜》《老九门》《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延禧攻略》《冰糖炖雪梨》《春风十里不如你》等热门作品都曾经引发平台诉讼纠纷。短视频版权侵权案数量逐年递增,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数据,涉及短视频著作权案件在 2019 年至 2021 年的收案量分别为 540 件、729 件、1284 件,数量高企。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版权纠纷结果相对处罚较为温和,大多以二创视频下架,补偿所得经济损失为主,且赔偿金额较低。据知识产权数据分析机构知产宝发布的报告统计,2021 年我国法院作出纪录的可公开检索的视频类侵权判决共 2549 篇,绝大部分法院的判赔都低于 5 万,最高的电视剧判赔是《春风十里不如你》的 200 万。
版权保护趋于规范和严厉,短视频二创侵权监督进一步加强。相比前期,长短视频版权监管有明显的事件拐点,2022 年 10 月 26 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腾讯视频诉抖音《云南虫谷》侵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抖音平台上有大量用户对涉案作品实施了侵权行为,抖音属于帮助侵权,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删除、过滤、拦截相关视频,并赔偿腾讯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3240 余万元,这是长短视频版权之争中最严厉的一次处罚,标志着版权保护进入新阶段。
在版权保护日趋严厉的情况下,业内开始探索长短视频合作模式,至此行业头部的合作模式已经形成。自2021 年起,长短视频平台开始试行合作,前期以腰部平台为主,例如搜狐和抖音,乐视、风行和快手,而 22年中,头部长视频平台爱奇艺和抖音宣布达成合作,迈出了长短视频大规模合作的第一步。近日,抖音和腾讯视频的牵手标志着行业进入协作时代的新节点——即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用开放与合作探索双赢。
长短合作对长视频平台来说可以盘活 IP 版权资源长效收益,重塑内容营销的全域增长新机会。同时,有望为长视频打开新的收入增长空间和利润空间。其一,表观上长短视频合作会给长视频带来直接的版权收益,此版权收益没有成本,对利润的改善更加明显;其二,通过短视频为长视频引流,增加用户数和用户粘性,提升会员收入;其三,通过内容之间的互换打通用户群,得到用户群体的扩充,从而促进广告覆盖的人群和营销效果,提升广告收入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多吃”;其四,通过短视频的二创活动及运营,实现作品自发的传播和发酵,减少宣发成本。
从行业格局看,竞争趋稳。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 TV 呈现“2+2”的格局,短期内各平台用户量和时长随重点内容上线、爆款带动以及节假日影响而存在小幅波动,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长视频流量总体稳健,春节期间爆款剧集上线带动用户高质量增长。从用户数上看,23Q1 由于爆款剧《狂飙》带动,爱奇艺用户数大幅增长,Q2 回落至正常水平,2023 年 6 月爱奇艺 MAU 达 4.66 亿人(yoy+6%),腾讯视频 MAU 为 4.19 亿人(yoy+3%),芒果 TV MAU 达 2.53 亿人(yoy+0%),超越优酷的 2.24 亿人(yoy-3%)。DAU 方面,2023 年 4月爱奇艺 DAU 达 7810 万人(yoy+16%),腾讯视频 DAU 为 7885 万人(yoy-3%),芒果 TV DAU 达 4413 万人(yoy+7%),优酷的 DAU 为 3867 万人(yoy-14%)。
时长角度看,一季度《狂飙》余热过后,爱奇艺、腾讯及芒果 TV 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均处于 70-80 分钟,优酷视频略低。从市占率看,爱奇艺仍然保持领跑的状态,2023 年一季度爱奇艺全网剧集正片有效播放占比同比上升 12 pcts,市占率达到一半,远超其他平台,腾讯视频有效播放占比从 2022Q1 的 37%大幅度降低至 2023Q1的 26%,优酷和芒果 TV 的有效播放占比趋于稳定。
2、内容侧:剧集加强精品自制,综艺“品效兼具”成主流追求
2.1 剧集:降本大前提下,如何保持内容质量?
做好优质内容是长视频平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内容成本投入的减少是否会影响内容供给和质量,从而影响平台可持续性发展,也是我们要核心探究的问题之一。我们将从以下四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调整内容策略,保留头部内容,以 ROI 为导向,收缩长尾内容投入,减量增质。头部内容是 ROI 最高的内容,对于会员订阅与广告招商具有最明显拉动作用,也是提升用户和会员忠诚度的核心。虽然整个长视频行业处于“降本”的阶段,但平台对优质内容的投入并未减少,从云合数据上看,相比往年同期,22 年平台内容的整体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从口碑、热度和收益来看,精品并未缺席、甚至更多。
以首个提出降本且 22 年持续有爆款出圈的爱奇艺为例,所谓“降本”,降的是项目数量和在 60 分左右、可上可不上的内容,再对剩下的投入进行结构性调整。比如,五部剧里有两部不合适,那么就要降低成本,原来一个亿的降到 3000 万,剩下三个剧原来是一个亿,要加码到两个亿,因为它更符合头部的剧集效应,而加的码越高,吸金能力越强。22 年下半年起,爱奇艺提出“冷静增长”新策略,冷静意味着理性投入,要控制好成本,增长意味着还是要恰当的投入,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降本增效策略的延续,让理性回归成为常态,后者则是为了进一步探索上升空间。而从结果上看,爱奇艺在这个充满压力与挑战的关键时期,始终坚持原创、更聚焦头部内容、“把钱花在刀刃上”。高效精准的内容策略最终使爱奇艺迎来好作品的集中爆发期,在长视频行业中逆势上扬,2022 年至今爱奇艺收获六部热度破万剧集,品类多样风格多元,且题材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实现口碑利润双收。
2)内容制作或采购方式有所改变,定制剧和和分账剧占比提升,版权采购模式占比下滑。版权剧成本相对最高,尤其早期长视频平台大战期间,平台为获得独播版权相互竞价,大幅拉高了行业剧集采购价格,从上游影视公司看来,版权剧的毛利大多在 40%-50%;定制剧普遍毛利较低,行业水平在 10%-20%之间,且定制方掌握制作的主导权,易于把握内容质量;而分账剧一般以小成本内容为主,由制作平台自负盈亏,制作公司的毛利水平会随剧集播放量、招商情况等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平台方风险较低。
版权剧向分账剧和定制剧迁移是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分账剧数量从 2016 年的 20 部增长至2021 年的 70 部,占到 2021 年网剧总数的 35.5%,2016-2021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28.5%,高于定制剧/自制剧的 16.0%,而版权剧的复合增速则为-20.9%,下滑明显,从 2016 年的 71 部缩减至 2021 年的 22 部。
3)限薪令推动版权成本压降。2018 年 8 月,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大视频网站与六大制片公司联合发表声明,共同抵制艺人“天价片酬”现象,尝试推行单个演员单集片酬(含税)不超过 100 万元,总片酬(含税)最高不超过 5000 万元的具体定价规则。同年,广电总局亦发布“限薪令”, 要求综艺节目全部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 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过嘉宾总片酬的 70%,电视剧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 40%,主要演员片酬不超过总片酬的 70%;2020 年“限薪令”再次升级,要求单集片酬不得超过 1000 万元,最高片酬不得超过 5000 万元,综艺艺人薪酬不得超过 80 万元;2022 年,广电总局颁发新版“限薪令”,坚决反对“天价片酬”,严格执行每部电视剧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 40%的规定。
在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协力下,剧集采购成本明显下降。 “限薪令”发布前头部大 IP+大制作剧集单集网络售价达到 1000 万元以上,限薪要求落地后单集价格已回落至 800 万元以下。
4)平台加速提高自制能力,布局工作室体系。在长视频后时代,行业进入存量时期,各平台不仅要凭借优质的内容储备,更需以差异化的竞争定位细分市场,因此自制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而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头部自制剧脱颖而出,前两年《你是我的荣耀》、《扫黑风暴》、《隐秘的角落等》,而近期《苍兰诀》、《狂飙》、《风吹半夏》等爆款背后的推手正是各个平台在加速发力的工作室。
爱奇艺:以内容赛道设置工作室模式,自制工作室体系成熟。爱奇艺深耕原创视频领域多年,率先发力搭建原创内容工作室,以内容赛道进行分类,每个工作室都有一定的特长,早期对头部工作室依赖度较大,近年来后建立的工作室逐步释放产能,既形成多元内容生产线,实覆盖多元化的题材内容,并不断丰富剧综内容储备,掌握竞争优势。除原创工作室外,爱奇艺持续推出迷雾剧场、恋恋剧场、小逗剧场特色剧集厂牌,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腾讯视频:腾讯影业+在线内容制作部,以剧集制作成本分工。腾讯内部有制作能力的包括“腾讯影业”和“在线视频 Scripted 内容制作部”,腾讯影业主要出品院线电影与头部剧集,旗下涉及剧集业务的目前有生产大剧的橡树影视创作中心,偏好现实题材的大禹自制剧中心,腾讯动漫 IP 影视化的漫宇工作室,以及《上海女子图鉴》、《将军在上》制片人金屹菲负责的飞兔影视创作中心,而“腾讯影业”的内容不局限于服务腾讯视频,也向外部平台输出。腾讯视频亦有很多内部剧集工作室(归属于在线视频内容制作部),并且还在不断扩张,主要由三大制片人分管不同项目。腾讯内部工作室数量相对较少,主要以剧集制作成本分工。另外从去年开始,腾讯影业与阅文集团以及阅文旗下的新丽传媒形成“三驾马车”集体亮相,各取其长尝试高效 IP 开发协作的模式,一口气推出《庆余年》《赘婿》《雪中悍刀行》等重磅作品。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互联网 / 媒体 / 游戏 / 教育 / 培训 /
新媒体 | 自媒体 | 短视频 | 云视频 | 在线视频 | 电影行业 | 院线 | 票房 | 传媒 | 新闻出版 | 融媒体 | 社交媒体 | 游戏 | 手机游戏 | 虚拟现实 | VR | AR | 剧本杀 | 棋牌游戏 | 休闲游戏 | 网络游戏 | 海外游戏 | 云游戏 | 在线教育 | 少儿教育 | 互联网教育 | 英语教育 | 游学研学 | STEAM教育 | K12教育 | 学前教育 | 职业教育 | 国际留学 | 素质教育 | AI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