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外科-泌尿外科-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
任何原因导致的尿液淤积,造成肾积水、影响肾功能;
病因:
功能性:
神经传导紊乱或肌肉弛张障碍,尿路的连续性仍然保留;神经源性膀胱
机械性:
肾脏-肾结石、肾癌、肾盂癌、肾下垂(致输尿管折叠);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癌、狭窄、异位血管压迫、腹腔肿瘤压迫、结扎;
膀胱-结石、膀胱癌;
前列腺-增生;
尿道-后尿道瓣膜、结石、狭窄、尿道口狭窄、包茎;
上尿路梗阻:
梗阻部位发生在膀胱及膀胱以上,肿瘤和结石多见;
下尿路梗阻:
梗阻部位发生在尿道,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多见;
病理生理:
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减轻肾盂内压,尿液经不同通道回流;
长期梗阻一方面压迫肾实质,另一方面压迫血管导致肾缺血,都损害肾功能;
下尿路梗阻时膀胱起初代偿性肌束增生形成小梁,后期失代偿出现残余尿和输尿管的反流,进一步引起肾积水;
肾积水:
肾盂肾盏潴流的尿液超过正常容量时称为肾积水,积水>1000ml或超过小儿24小时尿量时为巨大肾积水;
大多由于上尿路梗阻如输尿管结石、先天性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慢性下尿路梗阻也可发生,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
轻度-肾盂扩张、中度-肾盏扩张、重度-肾盂肾盏融合;
临床表现:
腰部钝痛-由于肾盂扩张,内压增高,肾包膜受压,并发输尿管结石有绞痛;
腹部肿块;
排尿异常-肾髓质受损,肾小管浓缩能力降低,可发生肾性尿崩,多饮、多尿,即使排除梗阻也要数月才能恢复;
尿路感染-尿液淤积、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尿液外渗可致全身感染;
肾功能减退-出现尿毒症提示肾损害严重;
辅助检查:
BUS-双肾、膀胱BUS;
静脉尿路造影-轻度肾小盏杯口变浅、中度肾盏乳头变扁平、重度肾盏呈球形或囊状,晚期肾盂肾盏合并呈多房性囊袋;
MRA-可以替代逆行肾盂造影(有创、易感染);
经皮穿刺肾盂造影-可置管引流解除梗阻;
肾盂压力测定-肾盂压与膀胱压的差越大越提示梗阻;
放射性核素-排出一般需要的时间>20min提示梗阻,<10min排除梗阻;
利尿肾图-利尿后为梗阻性肾图提示存在梗阻;
尿流动力学检查-用于可以动力型梗阻;
处理原则:
尽早解除梗阻-完全梗阻>6w会出现不可逆肾损害;
一般状况差不能治疗原发病时,或原发病无法治疗时,用简单的方法引流尿液,解除症状(保留尿管、肾盂穿刺、膀胱造瘘);
特发性肾积水
输尿管肾盂连接处先天性病变,多由于平滑肌细胞失去伸缩能力,导致梗阻;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男性多见;
起病隐匿,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其后出现腹部、腰部慢性钝痛;
并发感染可致高热、寒战、肿块增大、腹痛加重,好转后肿块缩小(间歇性肾积水),晚期出现肾功能衰竭;
治疗: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尽量切除受累的肾盂和输尿管,顺位处进行肾盂和输尿管吻合;若肾萎缩明显可切除肾脏;
良性前列腺增生
病因:
不清,至少需要老年+有功能的睾丸;
睾酮-睾酮需要在前列腺由5α还原酶转化为双氢睾酮才能刺激生长;
病理改变:
腺体+间质(平滑肌、纤维组织);增生的主要是间质;
移行带-尿道周带,增生起始于此部分;
中央带-有射精管通过;
外周带-前列腺癌起始于此处,增生时被压迫为假包膜;
增生的前列腺常形成结节,增生的腺体可压迫正常腺体形成假包膜,尿路梗阻程度与前列腺大小不平行,更多取决于增生位置;
病理生理:
机械性梗阻-增大的前列腺挤压后尿道,尿道前列腺部变长、变窄,排尿阻力增加;有时腺体突入膀胱造成膀胱出口梗阻;
动力性梗阻-前列腺a受体增加,导致平滑肌紧张,前列腺张力高;
继发膀胱功能障碍-下尿路梗阻导致逼尿肌增生形成小梁,后期失代偿不能排空膀胱而出现残余尿;最终膀胱成为无张力的水袋,可出现充溢性尿失禁、输尿管反流;
临床表现:
刺激期-尿频,尤其是夜尿增多;前列腺血管增多刺激膀胱,膀胱出现残余尿经常处于充盈状态;
代偿期-进行性排尿困难,踌躇、尿柱变细、射程近、尿后滴沥、排不尽感;
失代偿期-尿潴留,膀胱成为无张力的水袋,可出现充溢性尿失禁、输尿管反流、肾积水、肾功能不全;
症状评分-0-7轻度、8-19中度、20-35重度;
前列腺指诊-体积增大(正常为20ml)、表面光滑、质纫、有弹性、中央沟消失、指诊无结节样改变,如有结节应考虑到癌的可能;
辅助检查:
BUS-前列腺、观察膀胱残余尿量>60ml为手术指征;
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15ml/s提示排尿不畅,<10ml/s提示梗阻严重,尿量应>150ml,主要取决于逼尿肌力量/尿道阻力;
PSA-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4ng/ml为异常;
鉴别诊断:下尿路梗阻的几种原因
膀胱肿瘤-膀胱颈附近的肿瘤可导致膀胱出口梗阻,但多有血尿、膀胱镜易鉴别;
膀胱结石-可有排尿困难但可突好突坏,尿痛向会阴和龟头放射、终末血尿,KUB可见高密度影,BUS高回声可动;
前列腺癌-指诊质地硬、结节样,PSA升高,针吸活检可见癌细胞;
膀胱颈挛缩-由于慢性炎症导致,前列腺不大,膀胱镜易鉴别;
神经源性膀胱或膀胱逼尿肌老化-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后者可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道狭窄-有尿道损伤、感染史,尿道造影可见尿道狭窄和扩张;
治疗:
等待观察:
早期<7分时可随诊观察,每年随诊一次查症状评分、前列腺BUS、残余尿、尿流率、PSA;
药物治疗:
适于刺激期和代偿早期的患者;
a受体阻滞剂-减轻平滑肌张力,减少动力性梗阻,主要用a1A受体拮抗剂,选择性a1受体拮抗剂特拉唑嗪、哌唑嗪副作用较小;
激素类药物:5a还原酶可使睾酮在前列腺转化为二氢睾酮而发挥作用,5a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可使前列腺缩小,睾丸切除,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植物类药物:如舍尼通机制不清
手术治疗:
残余尿量>60ml、并发结石、积水、感染时考虑手术,一般状况差时先引流尿液,待一般状况改善后手术治疗;
主要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综合征见于切除时间过长,大量膀胱灌注液被吸收,导致高血容量、低血钠、脑水肿,一旦发生应立即利尿和输入高渗盐水;
前列腺体积大、1小时不能完成手术的应选择开放手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