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中的比目鱼」见过天天把自己卡住的傻蜥吗? | 橙头刺尾鬣



橙头刺尾鬣 oplurus grandidieri
科:盾尾蜥亚科 Opluridae
属:盾尾蜥属 Oplurus
分布:马达加斯加
体长:20 ~ 26 厘米
习性:岩栖,日行
适宜温湿度:23 度 ~ 32 度
保育级别:非保育物种
异属相似种:三眼鬣 Chalarodon madagascariensis
这是一种只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的蜥蜴(马岛特有种),对爬友来说,它还是一类偶尔会出现在市场的冷门蜥蜴。它们主要栖息在马岛中南部的高地,拉丁名 Oplurus grandidieri 中的 grandidieri,是为了纪念法国的博物学家 Alfred Grandidier。

马岛不止有独有的陆龟种类,独有的守宫种类,还有独有的 Oplurinae 盾尾蜥亚科(该科接近 90 % 的物种都是马岛特有种)。Oplurinae 盾尾蜥亚科下分为橙头刺尾鬣所在的盾尾蜥属 Oplurus 和柔齿蜥属 Chalarodon。
* 柔齿蜥属 Chalarodon 乍一看可能颇为陌生,市场上偶有出现的三眼鬣就是这个属唯二物种之一。这两个姐妹属里的物种都是偏陆生鬣蜥(还有个直观感觉是它们的顶眼,也就是松果体,特别明显),区别是柔齿蜥属的物种尺寸较小,并且有明显的背脊。

盾尾蜥属 Oplurus ,则分化出了树栖和岩栖两类,橙头刺尾鬣自然就是岩栖的代表。

Anzamala madagascar Swift (Oplurus fierinensis)
树栖进化枝的 Merrem's madagascar Swift (Oplurus cyclurus),形态和岩栖完全不同。

扁的像被熨斗熨过
「扁」就是橙头刺尾鬣的最大特色,身体扁、头扁甚至连尾巴四肢也是扁宽的。这种扁平的身体构造,更容易挤进岩石缝隙中,可见外观是因岩栖习性所演化出来的。


扁平外观下,它还是种颇为鲜艳的物种。橙色头部,橙色尾后端,刺尾,一条兰白宽竖纹贯通身背。

在马岛原产地,橙头刺尾鬣的数量不少,随着太阳升起,温度慢慢升高,巨型岩石边上会爬满晒太阳的橙头刺尾鬣。

见过把自己卡住的傻蜥吗?
饲养方面,这个物种颇为好养,可能和第一感觉不同(顺带提一句,它来自马岛的亲戚 —— 三眼鬣,也比较适应人工环境)。
作为岩栖物种,橙头刺尾鬣适合有点高度的饲养箱,并且建议放置一些泡沫(或 PU)背景板(或者类似可抓爬设置),白天打开 UVB 灯,它会用爪子牢牢固定在箱子背板上,享受 UVB 照射。

这种蜥蜴机敏,躲避处是很有必要,喜欢到处乱挤,很偶尔的时候,甚至会把自己卡一些不大不小的缝隙里。

上手对于大多数橙头刺尾鬣来说,着实是奢望,它们移动速度奇快,还能凭借身形的优势,迅速钻入缝隙中。别说上手,只要一个不小心,打开饲养箱门的一刻,它已经窜到爬房某处缝隙里了。(它是一类以欣赏为主的物种,比同为观赏性爬宠的孔雀针蜥还难上手)

它对湿度的要求不高,放置一个水盆,作为水源就够,对温度的要求也不高。

食物方面,主食昆虫。人工养一般喂食蟋蟀或者面包虫就行。只要感觉到环境给的压力没这么大,它还是难以抵挡住食物的诱惑,算比较容易开食的物种。
更 多 该 物 种 文 章
文丨达叔
编丨达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