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时代如何玩转体育营销?
如果体育运动是人类顽强意志力的绝佳体现,那么近年来的体育赛事,无疑就是亿万受众的精神家园,一个新伊甸。从东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各大品牌、各界明星纷纷开启“追星模式”,奥运顶流、奥运单品、冠军品牌、双奥之城等等营销关键词顺势将体育IP推向时代风口。那么在全民健身时代,企业或品牌如何才能玩转体育营销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当下体育营销的新逻辑是需要更快、更轻、更强。
更快
优秀的营销往往是“重策划”的成果,从体育领域来看,对于运动员的挑选、热点的预测以及激活方式的创新,都需要企业长期的耕耘和准备,这样的准则在现在和将来也始终成立。不过,在新的体育传播方式塑造下,体育营销的节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与过去的“提前签约、看时机官宣”不同,如今的体育营销跟看重快速的临场反应,如苏炳添跑出9.83秒后,其赞助商调整售价为9.83万的营销动作,以及举重运动员谌利军与平安健康险的合作。

更轻、更强
体育营销设计变得更轻,主要还是源于热点传播、发酵的速度在加快的时代背景。从体育营销的内容运营机制来看,重要的话题词会被人工“加热”,从而更快地出现在榜单被大家讨论;而在各类垂直讨论区,兴趣相同的用户聚集也能够让话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圈层内被引爆。然而除了在体育圈内狂欢,体育营销还需要打破圈层壁垒,吸引除了体育迷以外的更多人群,因此更轻巧更强的营销表达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