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



【口袋书】第一单元步入近代
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租地农场
(1)背景: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兴起垦殖运动,新开发的地区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14 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建立租地农场。
(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
(3)特点:租地农场的农产品和畜产品更多的进入市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4)影响: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
2.手工工场
(1)背景:手工业者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过的手工工场
(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3)特点:在手工工场内的工人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资本与劳动分离。3.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影响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4.新阶级的出现——早期资产阶级
(1)富裕农民:13、14 世纪,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商人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13、14 世纪,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议会。
二、文艺复兴(14-16世纪)
1.背景:14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兴起的时间、地点:14 世纪中叶;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4.性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6、文艺复兴代表: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得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2)达芬奇(意):伟大的艺术大师;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点拨】[透过现象看本质][唯物史观]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三、探寻新航路(15——16 世纪)
1.背景:
原因:
①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需要开拓海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西方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更激起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商路,征收重税。
条件:地理学的发展;“罗盘”技术传入欧洲,应用于航海;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航海家及航海活动
(1)迪亚士:葡萄牙王室资助;1487 年——1488 年到达非洲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葡萄牙王室资助;1497 年—1498 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西班牙王室资助;1492 年发现美洲大陆,开辟通往美洲的航路
(4)麦哲伦:西班牙王室资助;1519 年——1522 年他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3.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
②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密切;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图的①--④航海家及其探寻新航路的重大成果。
四、早期的殖民掠夺
1.原因(背景):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殖民掠夺。
2.时间:新航路开辟以后16、17 世纪
3.最早殖民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巴西、中国澳门等),控制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西班牙:16 世纪拥有“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4.英国的殖民扩张
背景: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
过程:1588 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17 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18 世纪参与三角贸易,成为最大的奴隶贩子。
罪恶的三角贸易: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俘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再购进殖民地的蔗糖、烟草等返回英国。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5.荷兰:“海上马车夫”
6.殖民争霸
17 世纪,荷兰与法国先后加入殖民争霸的行列,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
17 世纪下半叶,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7.殖民掠夺的影响
①欧洲的殖民掠夺给被殖民、被侵略地区带来深重灾难,长期的剥削、掠夺造成了这些地区的贫困、落后。②客观上有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考】谈谈“三角航程”
【口袋书】第二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英格兰 1215 年颁布《大宪章》,具有“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传统;
③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2.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 年,议会重新召开
3.高潮:1649 年,处死查理一世
4.护国主政治:克伦威尔
5.结束标志:1688 年光荣革命
6.结果: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7.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示意图
二、美国的独立
1.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英国的高压政策,将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
2.过程:
①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②开始: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
③建军:1775 年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④建国:1776.7.4 《独立宣言》 美国诞生
⑤转折: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
⑥1781 年英国在约克镇投降
3.结果: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4.性质: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5.《独立宣言》
内容: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体现启蒙思想)
6.性质: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7.1787 年宪法
内容:确立三权分立的行政原则(体现启蒙思想,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即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评价: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世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影响:
①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②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考】图片所示的政治制度开始于国哪一部文献的制定?该文献的制定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1787年美国宪法;“分权制衡”(三权分立)
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原因)
根本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启蒙运动(17、18 世纪)
①核心思想:自由、平等,提倡理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
②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主要代表人物: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自由、平等,推崇君主立宪;
孟德斯鸠——提倡分权制衡;
卢梭——主张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社会契约论
④影响: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为美国独立战争和亚洲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3.过程:
①导火线:1789 年三级会议召开
②开始标志:1789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③颁布文件:1789 年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内容: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④结束:1794 年罗伯斯庇尔被处死(雅各宾派)
4.影响: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
1.帝国建立时间:1804 年
2.颁布文件:1804 年颁布《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
3.覆灭:1815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思考】读图,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特点】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反扑和干涉(艰巨性) ;渐进性;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进行;是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口袋书】第三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原因:
①前提条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②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要求改进生产技术。
2.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中期
3.部门:棉纺织业
4.开始标志:1765 年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5.表现:
(1)改良蒸汽机:1785 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到 19 世纪 30 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交通运输:
①铁路:1825 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得开始。铁路时代得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得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得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②水运:富尔顿 美国人汽船
(3)现代工厂制度: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6.实质:工业革命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7.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③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学科素养】[唯物史观]工业革命极大的促使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许多国家纷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包含经济决定政治;生产力发展影响生产关系的史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1.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资本论》
3.《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
(1)内容:
①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②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
③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
(2)意义: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4.“第一国际”:1864 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建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后,领导各国工人进行斗争。
5.巴黎公社: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进行武装起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 月 28 日,公社失败。
(1)地位: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五月流血周:2018.5.21-5.28
《国际歌》:欧仁·鲍狄埃作词皮埃尔·狄盖特谱曲
【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
【口袋书】第四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 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回答19世纪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两位领导人及取得胜利的原因。
背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分)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2分)
取胜原因:①拉美殖民地人民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率领下,南北配合作战;②反殖民斗争的正义性等(2分)
二、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时间:18 世纪初;
2、向西方学习;
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
性质: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是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改革,但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化的趋势。
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1、时间:1861 年★★
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5.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实质:一场对农奴的变现掠夺
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美国内战
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
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 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
4、1862 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
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是用战争形式维护了国家统一,中国的台湾问题党和国家的政策是用“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实行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为有大国的干涉和岛内台独势力的破坏),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绝不动摇!
四、日本的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的发展;
2、美国等西方国家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动摇了幕府的统治。(黑船叩关)
(二)倒幕运动
1、背景:开港通商之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大量底层民众生活困难。德川幕府无力解决危机,受到各个阶层唾弃。
2、过程: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并扑灭了幕府的武力反扑。
(三)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主持者:明治天皇
2、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业:西方工业),发展近代经济;④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学习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
3、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①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②实现了“富国强兵”;
③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口袋书】第五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4、电的应用的过程:①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没开始);②后来,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建造了发电站;④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德国人奥拓发明煤气内燃机
2、德国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
3、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4、德国人本茨发明了汽车
5、美国人福特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6、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