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云蔽日
防微杜渐
杜渐防萌
干云蔽日
《后汉书·丁鸿传》
【原文】
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今译】
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丁鸿代袁安为司徒,当时窦太后临朝听政,出现了日食现象,丁鸿认为是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僭越权势,上天以示警告的缘故,提出要防患于未然,他给汉和帝刘肇的奏折上有一句原文是:“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湊矣。”(意思是,他建议汉和帝应亲自掌理国政,若理政自责,趁不良势力尚未凝聚成庞大力量时,早日根除,防患于未然,永绝后患,那么凶灾妖异就会消除,害除而福降,国家步上康乐富强的道路)。
【成语故事“干云蔽日”】
东汉的丁鸿(? ~ 94年),字孝公,颖川定陵(今河南舞阳县)人,丁鸿承袭父亲的封爵为侯。
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官居大将军,专揽大权,权力极大,一般官吏逢迎谄媚,政局混乱不堪。
窦家兄弟都被封为文武大官,窦氏家族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朝中大臣们无人敢向皇帝表奏揭露他们的恶行。
唯有丁鸿是个直言不讳的人,对朝廷很忠诚,便找了一个机会对汉和帝刘肇说:“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意思是:毁坏山崖、破损岩石的流水,来源于点滴涓流,涓涓细流;参天蔽日的大树,起于刚露绿色的葱青小枝)。
“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隐而显的。禁绝细微的容易,可是人往往忽略了微小细碎的事情,任其发展蔓延,而难以救治,以致于酿成大祸的。
“凡错误或坏事在发生之初,刚刚冒头的时候,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及时制止,否则,日子一久,就难以解决,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大将军窦宪依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陛下您也不放在眼中,这不是朝廷的隐患吗?陛下如果亲自来整顿朝政,防微杜渐,就能消除灾难,保证汉室安定。”
汉和帝听信了丁鸿的建议,丁鸿上书十多天后,就革掉窦宪的官职,收缴了他大将军的印绶。
窦宪本人及他的众兄弟们都被迫自杀。
“防微杜渐”、“杜渐防萌” 堵塞事物的开端,防止祸患萌生,把事故防止在微小的时候,而不让其增长 be precautious beforehand.
“干云蔽日” 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参天,或建筑物高大,高入云际,可以遮蔽太阳 tall trees or buildings cover the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