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特摄PERPECT MOOK-创刊号:特摄片的根据地-圆谷制作
特摄片的根据地-圆谷制作-----其挑战与光荣、困难与再生、重组与新生

1、1948-1963年
1963年4月12日,引发东宝特摄电影黄金期的特技导演圆谷英二成立了圆谷特技制作,后来成为了圆谷制作。它的前身虽然也叫做圆谷特殊技术研究所,但与圆谷英二在1948年被开除公职后在自家成立的制作特殊技术与预告片的圆谷特殊技术研究所是不一样的。早期的圆谷特殊技术研究所后来改名为圆谷研究所,于1950年迁移至东宝摄影所内,并在1952年圆谷英二被解除开除公职处分后与随之复活的东宝特殊技术科合并。由于1954年《哥斯拉》的巨大成功,,东宝改变体制结构,增加了特摄电影投入,对圆谷的特殊技术的需要也随之增加,因此1956年圆谷英二又在自家成立了同样叫做圆谷研究所的另一部门,其目的是进行制作计划表上未收入的合成与镜头拍摄。1958-1959年间,圆谷研究所聚集了中野稔和佐川和夫这样的人才,剧本家金城哲夫也开始加入。
1962年,圆谷研究所改名为圆谷特殊技术研究所,并从富士电视台那里收到了使用特摄技术制作电视剧的委托要求。圆谷英二早就预感到电视节目的前景,欣然接受了这一请求。在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的帮助下,1963年4月向富士电视台提出了宇宙生物主题的《WoO》。与此同时,为了拍摄电视剧,圆谷英二开始计划以研究所为主体设立圆谷特技制作股份公司。主要成员是:董事长兼经理市川利明,总务处长今津三良、企划文艺科长金城哲夫、特技导演川上景司,技术人员有中野稔、佐川和夫、铃木清、中堀正夫等人,副导演是熊谷健。在承包了日活.石原制作的电影《独渡太平洋》的特摄场面制作要求后,又招聘了摄影师高野宏一。此时TBS也向圆谷制作委托制作特摄,对此圆谷方给出了比《WoO》更具有神秘感的科幻选集剧《UNBALANCE》。
2、1964-1966年
当初,得知圆谷特技制作成立这一消息的东宝认为不能无视圆谷英二的事业,在1964年4月30日决定入股,并将摄影所附近的旧衣服仓库与用地全部租给了圆谷制作作为工作场所。在东宝帮助下步入正轨的圆谷制作开始了富士电视台与TBS的企划制作,圆谷英二为了保持作品质量,向美国的公司定制了光学合成机器光学打印机1200系列。但是,由于与富士电视台关于《WoO》的合同签订推迟,资金调集也变得困难起来。这时,TBS电影部门决定买下这台光学合成机,并且圆谷制作可以根据情况随时使用,。TBS支付了4000万日元的机器费用并同时决定了《UNBALANCE》的制作,与圆谷签订了1964年8月播放一季的合同。另一方面,《WoO》的企划也在进行中,虽然预计在1964年9月播出,但是制作进度缓慢。
《UNBALANCE》虽然在1964年9月27日开拍了,但因为由此引发的合同问题,这一企划实际上被冻结了。
在这之后,因为流行语「奥特C」大热,《UNBALANCE》被改名为《奥特Q》,并在11月发表在媒体上,这一决定也是TBS的提案。在年末,TBS主张将内容改成怪兽路线,《奥特Q》从当初的科幻神秘路线到怪兽特摄路线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虽然这使得一部分剧集被迫停止,重新拍摄变更后的内容,但是也在电视上实现了能与电影相提并论的压迫力,怪兽特摄路线大成功。1966年1月2日开始的《奥特Q》作为「空想特摄系列」的开山作,成为了收视率超30%的大热门节目,并且引起了「怪兽潮」这一现象。见到这一成功,TBS立即决定用彩色电视机制作下一作。这一企划从上一年就开始有了想法,最初的企划是讲述正义的怪兽战斗故事的《科学特搜队百慕拉》,1966年后将角色变更为英雄,基本决定了《奥特Q空想特摄系列:红超人》这一企划,并在三月上旬将标题改为《奥特曼》,同年开始拍摄。
3、1966-1969年
1966年7月17日开播的《奥特曼》成为了超越《奥特Q》的热门之作,其收视率在第37集创下了42.8%的记录,可惜的是由于特摄制作的进度赶不上,只能在39集完结。但从各种角度看,《奥特曼》都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另一方面,为了公司经营,市川提议接受其他电视台的企划委托。其中之一就是讲述愉快快兽的《噢噢!布斯卡》。这一企划被日本电视台采用作为11月节目,以《快兽布斯卡》的标题在6月开拍。圆谷特技制作就这样同时制作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并在1967年初接到了TBS制作《奥特曼》下一部作品的委托。因为已经计划由东映制作的半年番节目《奥特船长》接档《奥特曼》,所以新作品必须在1967年10月开播。圆谷方面给出的企划是《奥特眼镜》,重点营造机械感与描写人类社会。TBS又提出希望其舞台能扩大到宏大的宇宙背景,新作在5月以《红超人》的暂定标题开拍了,并且在拍摄到第五集时正式改名为《赛文奥特曼》。
《赛文奥特曼》的科幻感很强,虽然收视率不及《奥特曼》,但剧组在保证特摄进度的情况下以极高的水准完成了全剧49集的拍摄。圆谷特技制作保持这一劲头,于1968年4月与富士电视台联合宣传「日本首次的一千万元电视剧」,推出了科幻机械间谍剧《全能杰克》。这部剧每周六晚八点开始播放一小时,可以说是一个将特摄运用于成人向电视剧的实践,但很遗憾其收视率仅有个位数。因此富士电视台将这一企划砍到了13集,其预算被继续运用于7月开播延续两季的子供向节目《战斗吧!全能杰克》。
这一年的9月,《赛文奥特曼》的接档节目《怪奇大作战》开始播放,作为终结怪兽浪潮并引领怪奇路线的系列,根据TBS制作人桥本洋二的想法,用特摄手段拍摄科学犯罪,并描写潜入黑暗的人类的恐惧。其剧本、拍摄、制作各方面完成度都很高,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不过节目持续了两季,在1969年2月完结了。在这之后,富士电视台也参考这一想法制作了每集长达一小时的电视剧《恐怖剧场不平衡》。这一部13集怪奇神秘剧集比起特摄更加注重逻辑与冲击性。但由于经营困难,圆谷特技制作于1968年12月6日接受了东宝的增资投入,企业名也改成了圆谷制作有限公司。
4、1970年代
1970年1月25日,TBS的一般电视剧《独身扫描》刚刚开播,疗养了很久的圆谷英二就由于病情恶化与世长辞。3月,日本电视台开始播放《俏巴喇》,经营情况逐渐稳定的圆谷制作从东宝那里接到了TBS制作午间连续剧的请求,与东宝一同制作时代剧。
即便怪兽潮已经散去了,但每次「空想特摄系列」即《奥特Q》、《奥特曼》、《奥特赛文》重播时,总能创下收视率纪录,可见儿童层仍然风靡怪兽与英雄特摄。这一点被1970年9月TBS播放的泡面番《奥特格斗》证实了。顺着这股风气,TBS接受了上一年圆谷推出的「续奥特曼」企划的发展企划《归来的奥特曼》。1971年4月开始播放的《归曼》从第二季后期开始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结局更是达到了29.5%。由此再次引发了怪兽浪潮。12月,富士电视台开始播放镜子超人,1972年TBS开始播放《艾斯奥特曼》和《三重战士》,同时日本电视台开始播放《红超人》,NET(现在的朝日电视台)开始播放《紧急指令10-4-10-10》,圆谷制作同时制作多部电视作品。并且剧场版电影《大怪兽奋战 戴葛洛对戈利亚斯》也被提上了12月公开的「东宝冠军祭」日程,圆谷制作在这一年再次忙得团团转。
1973年是圆谷制作成立十周年,《戴葛洛》成为了第一部纪念作品,第二弹是1月在日本电视台播放的《火焰超人》,同月在NET播放的《詹伯A》是第三弹,4月开播的《泰罗奥特曼》是第四弹。但从这开始,怪兽浪潮逐渐冷却下去,经济状况也由于石油冲击受到影响。因此1974年的《雷欧奥特曼》开始减少光学合成的使用,后来推出的《猿人军团》干脆以电视剧为主体,特摄节目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奥特曼系列就此停摆了。
为了应对急剧恶化的外部环境,圆谷一方面开始接受东宝之外的节目制作委托,另一方面开始研究模型动画与定格动画的融合技术,于1976年在NET推出了《恐龙探险队》,在《摔跤之星·阿兹特克凯撒》中也尝试了定格动画的运用。随后,1977年又以恐龙为题材在东京12频道(现在的东京电视台)推出了第二弹作品《恐龙大战争》。在此之后的1978年则是在读卖电视台播出了真正的宇宙科幻作品《星际之狼》,在东京12频道继续以恐龙为主题,融合了特摄、动作并强化了科幻性与写实性,推出了《恐龙特急克塞号》即便在这个环境巨变的时期,奥特曼系列仍然很稳定。1977年开始重播《奥特曼》到《雷欧奥特曼》的作品,奥特曼在儿童群体中的人气第三度升温,对此,1979年富士电影播放了奥特曼系列的剪辑电影,动画作品《乔尼亚斯奥特曼》也是这一时期的结果。
五、1980年代
《乔尼亚斯奥特曼》的推出使得真人奥特曼的呼声越发高涨,于是在1980年4月推出了《爱迪奥特曼》。这部时隔五年的奥特系列作品具有极高的特摄质量与技术进步。但《爱迪》并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收视率,这使得奥特系列没有持续下去。圆谷制作从1978年开始为朝日电视台的黄金档《周六WILD剧场》提供节目,没能赶得上转型。1982年起开始为日本电视台的《周二悬疑剧场制作怪奇神秘向单集电视剧。但是脱离了英雄特摄的圆谷经营困难,于是从1983年2月开始在TBS播放傍晚档泡面番《安德鲁美洛斯》,但这部作品作为特摄来讲并不是很合适。1984年,圆谷公开了剪辑电影《佐菲奥特曼》和《奥特物语》。1985年又推出了新种类的《S.F.3.D》与《饿鬼魂》这样的OV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未成为长篇电视剧企划。
1983年,《宇宙小超人》开始在电视杂志上连载并推出了剧场版,为面向这一方向做市场营销,1986年在TBS播出了电视动画版。在动画方向上,讲谈社、日本哥伦比亚公司、万代与圆谷方合作,计划将奥特系列打出海外。这一计划取得的成果就是与Hanna-Barbera制作公司合作的《USA奥特曼》。这一作品于1987年在美国播出,1989年在日本上映剧场版。
六、1990年代
圆谷公司在1989年初就开始摸索全新的奥特曼企划,希望以《USA奥特曼》为踏板开发海外市场。当时内容逐渐丰富,开始了全新的企划。制作委员会有万代、讲谈社、TAKI社、KSS、丸红,在南澳大利亚电影公司的帮助下制作了以澳大利亚为舞台的13集作品《葛雷奥特曼》。《葛雷奥特曼》于1990年播出,内容富含哲学意味,制作水准也很高,广受好评。1992年,东宝同圆谷解除了资产关系,圆谷在美国Major Havoc娱乐公司的帮助下制作了《帕瓦特奥特曼》。该片于1993年末播出,圆谷希望能借此机会推动1996年奥特曼系列30周年的TV企划。
1993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Takara(现Takara tomy)公司久违地委托圆谷制作英雄电视剧。其结果是TBS的《电光超人古利特》,由作为主角的古利特与机械合体强化战斗,在玩具发售上也有对应玩法,或许正是这一角色为之后创造新的英雄奠定了基础。次年即1994年,在通产省的帮助下,圆谷拍摄了《奥特赛文》的两集TVSP,这让奥特曼系列再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圆谷制作为了迎接奥特曼系列30周年,在同年开始准备新企划《奈欧斯奥特曼》。1995年圆谷在TV杂志上对奈欧斯进行了介绍,并将企划案交给了TBS,但TBS要求他们重新修改企划,将其提交至每日放送。1996年4月下半月,圆谷将修改后的企划《世界最初奥特曼》交给了每日放送。开播日期定在9月初,时间已经非常紧迫。随后这一企划改名为《迪迦奥特曼》被每日放送采纳。《迪迦奥特曼》不仅重视镜头与特摄部分,对文艺部分也非常重视,因此这部作品的质量极高,也获得了巨大的反响,玩具等相关商品大卖。在这些影响下,诞生了1997年的《戴拿奥特曼》与1998年的《盖亚奥特曼》,这三部高质量作品被冠以「平成三杰」的殊荣。同时,1996-1997年间还有一条不同于TV剧的制作路线,基于出光兴产的广告制作了喜剧基调的剧场版电影《哉阿斯奥特曼》。在1998-1999年,继承《奥特赛文》世界观,讲述后续故事的平成赛文三部作、六部作也被制作成OV作品。包括2000年发行的《奈欧斯奥特曼》OV,这几个系列的作品经常被一同提起,这些主角也常常被认为具有某种稀有性质。
七、21世纪
以圆谷英二诞辰100周年即2001年的《高斯奥特曼》为起点,圆谷制作开始了21世纪奥特曼的探索。《高斯》活用了《奥特曼》初期的「秩序」概念,强调对怪兽的保护与共存。2004年的《奈克瑟斯奥特曼》则与之相反,彻底走现实路线,集中描写在人类社会暗中活动的怪兽。2005年的《麦克斯奥特曼》带了一丝综艺感并追求娱乐感。2006年的《梦比优斯奥特曼》活用了当年的那些废案设定,尝试将奥特兄弟的故事在现代展开。在这之后,2007年圆谷被TYO收购,预算被进一步削减,新作品《超银河大怪兽格斗》开始着重展现怪兽的魅力,但最终,这一展开产生了面向新时代的《赛罗奥特曼》,奥特系列的世界观在不同的电影故事中编织形成。2010年圆谷制作成为了Fields的子公司,在2011年与剧场版同时推出了《奥特曼列传》,这之后终于在2013年开始播放《银河奥特曼》这一全新的奥特曼,年轻的新生代英雄们的故事就此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