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任是极品”作者究竟是谁
1944年7月22日是一个无比炎热的日子,燥热仿佛就是裕仁天皇念想的倒影,此时的他满头大汗,嘴中却挤不出一个能给自己宽宽心的名字。众所周知,这一年的日本上上下下过得都不太好,就连天皇肉眼可见的内阁重臣们,似乎也各怀心事,他们都怕天皇召见自己,然后把那个注定烫手的位置交给自己。

但这一天,一个从朝鲜奉命归来的小矮人,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早,他就在米内光政等内阁重臣的陪伴下来到皇宫觐见我们的天皇老哥。自从军部搞事控制了内阁到现在,这还是第一个天皇亲自接见的新首相,在外界看来似乎此举是想给日本民众吃一颗定心丸,实际上,天皇自己也不清楚眼前这个跟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相比都是个小个子的男人到底是不是自己和这个国家的救星。
他就是1944年日本驻朝鲜总督小矶国昭阁下,勋一等旭日大绶章的获得者,官至陆军上将的暴躁小个子。为了觐见天皇,小矶国昭极尽礼数,提前三天沐浴更衣,亲自参拜靖国神社后,在回到东京的第三天才前往皇宫。在裕仁天皇眼前,向他走来的人群颇有层次:走在最前面的人个子最小,后面的人映衬着他的矮而不群。也许是眼神不济,也许是心有侥幸,也许就像中国的科举殿试中也潜规则地看颜值一样,见到这样的队伍裕仁天皇心中已有些不安。走近些,再走近些……人群站定,天皇跟自己的皇后面面相觑,他们知道:完蛋,被坑了。军部推荐的人真是大麻子后面二麻子——一个比一个坑。

据记载,站在天皇面前的小矶国昭,长相属于外貌协会辟邪兽等级,他有着日本人平均的矮身高,看着像一个滚黑了的雪人套上了皇军军服,身子和脸蛋都是圆的,蛤蟆眼鲶鱼嘴大呲牙凑成了整个人的第一印象,笑起来那就更难看了。就在天皇与皇后不断调整呼吸与心态力图接受眼前这个辟邪兽时,一阵难听的笑声劈面而来:
“您就是皇后梁子吧久闻大名,都说你漂亮得像天仙,今日一见,果然不假!皇后啊,你太美了!嘿嘿……”
在场所有人都斯巴达了,心想就算天皇有所倚重,军部极力推荐,可是你小矶国昭胆子也忒大了吧!你是把礼数全都用在进皇宫之前了吗?还没跟天皇打招呼呢就招呼皇后,还如此色眯眯。这人啥呀?
如此僭越,众人都看出来此时天皇已经是怒从心头起,满脸铺愤怒。此时,高松亲王过来解围,他悄悄跟小矶国昭说:“首相,先见过天皇!”想不到小矶国昭丝毫没有感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有所不妥,而是大大方方地对裕仁说:“天皇陛下万福,小矶国昭给您见礼了!”接着一个军礼致敬。
如果你对日本有所了解,就应该知道军礼送天皇,也并非合适之举。但此时的裕仁天皇显然不在意这些了:这人早就让我好感全无,爱咋地咋地吧!随后说:“不必多礼了!请坐吧!”

裕仁显然是错看了小矶君,他接下来的举动,证明了自己将天皇的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听进了心里。小矶先是用他军国雪球般的身体成功地一屁股坐塌了天皇赐予的座椅,一时间仰面摔在地上无法爬起;接着天皇举碗向他敬酒,小矶国昭嫌弃碗小要求换个大的,一时间众人皆以为自己在的不是皇宫而是忠义堂;随后的聊天中小矶如同懂王附体,宣称应今年将他的前任千刀万剐,明年带裕仁天皇到华盛顿旅游散心。就这样在小矶国昭爽朗但无教养的大笑中,近代日本历史上最尴尬的天皇召见就这样接近了尾声……
我们都知道1944年的日本已经在失败的下坡路上叽里咕噜顺下了,可日本政府偏偏选了这样一个奇葩接任首相,有人不禁要问了:日本政府是不是战事紧急地忘记吃药了?为啥是小矶国昭呢?我们把答案先说出来:一是因为小矶国昭的履历是对军部那味儿的;二是日本军部真的选不出人来了;最重要的是,小矶国昭实在是自视过高了。
如果一句话概括小矶国昭任首相前的职业生涯,那就是“虽然干了很多坏事,但总觉得脑子有问题”。1880年3月22日,小矶国昭出生于山形县的一个警察家庭。虽然曾经就读于山形县最好的中学,可即将毕业的时候小矶非常清楚自己的本事不足以考上大学,于是就报考了陆军士官学校,希望从军打开自己人生的职业大门。

凭借自己强壮的身体与充满汗水的努力,小矶国昭在陆军士官学校第12期655名学生中取得了排名第79的好成绩。虽然看着并不太光鲜亮丽,但已经尽其所能了。接下来,小矶国昭就等着分配工作了。由于出身平民,他被外派到了步兵第30连队,并授予少尉军衔。随后没多久,小矶国昭就迎来了一次血与铁的试炼:他的部队参加了日俄战争。
小矶国昭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在他自己的口中简直就是蚩尤下凡间。在他的眼中,战场上的俄国士兵就像王母娘娘的仙桃一样,只有被他吃的份。这个形容是准确的,他确实干了这个事。例如在辽阳首山,小矶国昭连杀16人,并把一个俄国军官在战场上开膛破肚,活吃了他的内脏,吓得敌我双方士兵都离他远远的。因为他非人般的勇猛,小矶国昭成功地成为了一名军官,成为了第30联队的一名中队长。1907年,他成为了杉山元、畑俊六、西尾寿造等人的同学,考入了陆军大学第22期,最终成绩倒数第18名,毕业后再次由于出身被下放到了那个自己职业生涯的宝地——中国东北。

提到中国东北,那小矶国昭加入的肯定就是臭名昭著的关东军。在这里,小矶国昭决心大展宏图,在他“非人般”的武勇指导下,小矶国昭非常鄙视关东军力图拉拢、利用张作霖发展在华势力的做法,不如直接干就完了。如此直接的做法得到了当时日本关东军的参谋长田中义一的无视,但他的态度令军部非常欣慰,因此小矶国昭的军衔不断高升,他自己也并没有特别在意关东军高层对他的态度。而是深入到了中国东北,了解这片土地,为日后谋夺东北做准备。
从1912年开始,小矶国昭在辽东半岛流窜,为关东军搜集情报。作为一名特务,他选择获取信息的方法非常“非主流”——看书。他觉得,辽东半岛各大城市的图书馆中的兵略与地方志书籍,可以让自己了解这片土地以及中国人的作战方式,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战前准备。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日本人在东北人厌狗嫌,没有图书馆愿意把书借阅给大和子民。因此,小矶国昭决定化妆成中国人,学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学中文,但是最难的是起名字。你要是想让中国人不怀疑,名字一定要起好,不少日本特务都是在名字上被识破的。曾经有一个日本人给自己起名“范健”,非常疑惑为什么周围人都不跟他往来。小矶国昭决定在古籍中寻找字眼,给自己起一个文化名。最终,他在《风俗通》中看上了神话传说时代的葛天氏族,决定让自己姓“葛”,随后他又选择了“山”“杉”二字,给自己命名为葛山杉。讲真,实践中就算没人质疑,也一定有人疑惑。
在东北“窜访”多年后的1931年,小矶国昭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刻。当时任军务局局长的他不断给日本政府发报,要求加军费准备开战。可他开战的对象并不是那个民国四大帅哥之一的张哥哥,而是苏联。他叫嚣说苏联觊觎东北,要早做准备,但日本内阁又一次无视了他的想法,因为当时关东军的一些其他青年军官才是内阁的“大麻烦”,随后的9月18日,这些青年军官们发起了那个载入中国历史的大事件:“九一八事变”。

事变发生后,小矶国昭精神了。他必然知道事变的真相,但他更在意的是扩大战端的机会难得,大赞关东军青年们的勇猛之举,并在9月23日召集自己的同学杉山元、参谋次长二宫治重和荒木贞夫商议,确定了事变后关东军下一步的军事作战方案。在四人的谋划下,关东军逐步吞食着东北全境,小矶国昭也因此功劳升任陆军省次官。这次他又因自己的出身而被排挤,最后没能回到东京任职,继续在关东军任职,成为了参谋长。这次日本军部的内卷,如同半泽直树的剧情般,但是从此小矶国昭的名字开始被中国人熟知。当时日本关东军司令是武藤信义,与小矶国昭一起辅佐他的,是一个中国人更熟知的战犯:冈村宁次。

在这对儿卧龙凤雏的谋划下,关东军占领东北后开始进一步推进势力。小矶国昭一方面着力于与东北境内的抗日义勇军作战,另一方面积极执行日本人移民东北计划;1933年初调兵进攻并占领热河,随后参与指挥了包括古北口、喜峰口战役在内的长城战役。最终逼迫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这些历历在目的屈辱给小矶国昭带来的是勋一等旭日大绶章,上面都是中国人的鲜血。1935年,小矶国昭不再迫害中国人了,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他开始担任朝鲜军司令官,对朝鲜人施行奴化教育与死亡迫害去了。总而言之无论他在哪儿,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只有灾难。
时间就到了1944年。这一年的日本内阁,已是世界独一份的神奇。我们都知道纳粹领袖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独裁,但在此时的日本首相面前,都自愧不如。日本当时的首相真正做到了“一人内阁、大权独揽”,但日本政府并非幸运地捡到了一个当世诸葛,而是因为战争不利,内阁大员们纷纷撂挑子不干了,逼得首相不得不兼任包括内务、陆相等五大臣的工作,这份累个半死的首相工作虽然在权力欲望上达到了极度的满足,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估计干不长了。这位如此“勤政”的首相有着中国人恨之入骨的名字:东条英机。

1944年,“勤政”的东条英机接连在军事与内政方面拉出了长长的政绩清单:军事上马绍尔群岛、塞班岛战役皆败,皇军海军家底儿就要彻底打光,当年山本五十六担任的海军老大职位已经换到了四代目,前三代目皆非正常死亡,缅甸日军也在中国远征军的进攻下兵败山倒。内政方面老百姓的周末全部取消了,老少男女都被赶去了工厂不断加班,收入却非常微薄,老百姓日常用品全部供应紧张,烤白薯都成了奢侈品。虽然几代内阁都在军部的把持下皆将百姓死活放在末位,但再嚣张的军头也都关心着天皇,1944年“欣欣向荣”的局势让一些日本政客决心采取行动,让东条英机赶紧下台,不要再给天皇添堵了。世界政坛难得一见的奇景将在日本发生,一句话形容就是:前任的逆袭。
7月,首相东条英机的前任近卫文麿生怕东条再这么搞下去会让民众对天皇产生不满,于是暗中拉拢一众大佬发起对东条的政治攻势,这些大佬皆是前任首相:评沼骐一郎、冈田启介、若槻礼次郎、广田弘毅、阿部信行、米内光政,这些政客任首相的时间段加起来,就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全部执牛耳者。在顶级大佬的联手进攻下,东条英机果然是无法招架。包括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等仅存的内阁大臣的辞职下,东条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终结。7月18日,东条英机向天皇辞职。4天后,小矶国昭就在天皇面前上演了那处无礼闹剧。
为了寻找东条英机的继承者,陆军部愁死了,当时的小矶国昭不仅已经从朝鲜返回国内,而且还从军队系统几乎退役,担任拓务大臣,让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官越当越高,但是离权力核心越来越远。在这段基本脱离军队的日子里,太平洋战争没他的份,中国战场并未参加,海军事务毫无经验,并且被军部几乎遗忘。值此无人可用之时,陆军只好启用了小矶国昭,只能说争取创造奇迹吧。

小矶国昭上任后,摊开了局势,虽然自己从未经营过如此大的布局,从未指挥过如此庞大的军队,甚至像样的大战役都没打过,还是得迎着困难上。他发现,内阁纸面上的物资供应纯属虚构,实际上能够运到战场的不足一半,关键的飞机、船舶、钢材、石油等命脉产业都只有纸面产量的一半,而且不断地积极进攻已经让盟军可以直接攻击日本本土,因此这些物资的运输已经到了保险公司拒赔的程度,极有可能半路就被盟军笑纳。上台还没有半个月,8月1日天宁岛丢了,10日再丢关岛,马里亚纳战役以美军胜利告终。几乎无子可调的局面下,小矶国昭愤怒又无奈地说出了金句:
“我的前任是极品!”
而在另外一边太平洋战争的起点珍珠港,麦克阿瑟大帅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野心,他希望能够借助持续猛烈的进攻力量,帮助自己日后竞选美国总统。此时也在珍珠港视察的罗斯福,也早已将目光放在为美利坚经营一个新的、更有利的世界局势上。他也无法预测到之后自己无法看到伟大胜利的到来。

小矶国昭主持下的日本内阁只能用一句话形容:“道不同不相为谋”。由于陆军看不上他,当时的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不让他插手战争,面批首相“你不懂战争”;陆军大臣石原莞尔力主放弃菲律宾,小矶国昭非要在莱特打一次天王山之战,最后导致日本海军全军覆没;外交上1945年3月他召集伪南京国民政府,希望他们去跟蒋委员长聊聊,看看能不能调解结束战争,被华丽丽地无视了。4月份,苏联告知日本政府:“咱们之前签的《苏日中立条约》我们不续费了啊!”这就预示着苏联即将对日动武。截止到此,日本面对的内外局势还不如东条英机时代,不续费的消息传来后,小矶国昭只得率内阁向天皇无奈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