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网友评论问题之三:被转移的问题
问题类型之三:
·首先,抛开你的观点,论据等一系列的长篇大论,通篇透漏着对戴建业老师的不屑,不尊重,甚至最后你所说到的不配做学问乃至为人,可见你的为人高尚。这是你会说,他戴建业如何不尊重古人,不尊重陶渊明之所云。接着往下看。
·其次,调侃古人应该独非戴建业老师的吧,何况这简单调侃在这里就不尊重了,污蔑。照你这么说是不是迅鲁写了《故事新编》就应该要给老子等人去一一道歉,是不是伟人写了《沁园春》要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辈去一一道歉,简直可笑。再说戴建业作为一个教书者,以这种调侃,幽默去教学,去引导大众去了解诗歌,传播诗歌有何不可,到你这里就成了抖机灵、居心叵测,请问你的居心又何在。

我的答复是:有何不可呢?我在视频中明说了:要分得清什么是幽默,什么是抖机灵。

《故事新编》里,有赞颂,同样也有批判,但唯独没有因为自己的见识短浅而以无端的原因诋毁他人的劳动成果为“鬼”,更没有将这样彻头彻尾的错误在公众媒体面前大肆宣扬。
(同时,新编本身就是对原本史实进行了新的创作,这一点读者也都明白,人不可能跟一个本身就是假的东西去“打假”;而作为研究第一人的戴老师,不管第一还是第一万,“新编”百分百得跟现实有区别,“研究”百分百不能跟现实有冲突——这应该是常识吧)
《沁园春》亦然。其他再举例子也亦然,因为问题不在“调侃”上,它们调侃归调侃,但不存在错误呀。请你明白:错误就是错误;而错误如果再被以调侃的形式向公众大肆宣传,那么其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传播诗歌有何不可呢?幽默、调侃的教学又有何不可呢?除非说教学、传播的内容是错误的,那么,无论多么滑稽搞笑或者严肃认真,都影响不了错误这个事实,都否定不了其带来的后果。我想请问:自己不进行思考就直接臆断成相反的结论,而以此无根据地调侃古人,甚至在公众面前大肆宣传这个虽然错误、但是(被迫)“幽默”的内容——你觉得这种行为属于什么呢?
最后这个问题,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吧?

根据
《晋书》卷九十五·《列传》的第六十四章《隐逸传》中的“陶潜”部分、
《宋书》卷九十三·《列传》的五十三章《隐逸传》中的“陶潜”部分、
《南史》卷七十五·《列传》的第六十五章《隐逸传上》中的“陶潜”部分,
这“二十四史”之三,
外加昭明太子萧统编纂《陶渊明集》时撰的《陶渊明传》(作者问题尚未石锤),
统一口径记载:
陶渊明29岁从州祭酒任上辞官后,州里再次征召他当主簿的时候,就已经“躬耕”——亲自种地了。而且再加上后面紧跟的“自资”二字,就已经可以百分百地肯定,是真正的种地,而不是像我们部分现代人那样,体验生活、社会实践。

戴建业老师的问题,就在于,现在:他要么是作为“陶学第一人”却连这样的基础知识都不知道;要么他知道,却故意歪曲事实,(常年)向大众宣传这个完全相反的事情。

最后呢,因为实在受不了先贤被如此诋毁,在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之后,退一步越想越气,实在忍无可忍,故此将这个问题公开发布了出来。就因为我个人的问题,忍受不了这点儿小事儿,结果惹得这么多朋友们急忙赶来维护,实在是多有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