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民族星光实践团之挽民族星光,看“壮”美河山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要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民族团结号巨轮乘风破浪、杨帆启航。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民族团结,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组成了"挽民族星光"民族团结实践团于2023年7月13号结伴来到了美丽的福堂镇,进行三下乡活动。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收拾行李坐上通往清远的车,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心里即兴奋又忐忑从都市走进乡镇,从高楼大夏慢慢驶进青山绿水,慢慢的周围遮天蔽日的摩天大楼褪去了金属的外衣漫山遍野绿和被薄雾缭绕的村庄映入我的眼帘,盘旋的山路,看着身旁青烟云绕的大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青翠我心中的不安的情绪仿佛也烟消云散。 重山过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虽然在没来到之前我们在网上在这里预定了一间民宿,不过我并没有直接去民宿而是在镇政府门口下了车,第一想看看政府的规模大小,其次也想在去民宿的路上略微了解一下福堂,在没来之前我想象的正果是鸟语花香,青黄欢乐的场景,而现实并不是,有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幸苦耕种的老人,炎炎夏日下皮肤黝黑眼里却闪着光的妇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未来的五天时光里,在他们暖心的话语,热情的招待,困难时伸出的援手,点点滴滴都记在心中!
到达福堂镇的第一天,我们的第一件事是拿着接收证明抵达当地政府,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下我们与梁书记展开了一次关于我们三下乡活动开展的会议,在会议中我们讨论了关于当地一些文化背景和习俗文化,大概了解了一下当地的人口情况,以及我们的下乡的活动内容和行程安排。在我们商讨下当天上午我们坐上政府提供的大巴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抵达了杨俞将故居参观,杨俞将是一位禁毒将军所以后人在他的故居中摆放着许多关于禁毒的物件,和一些关于壮族的物品,我们在这里不仅了解到了毒品的危害还了解关于杨俞将的一些生平往事。 我们还参加了禁毒定向越野,带着孩子们在运动中了解禁毒、远离毒品,让我们也在游戏中促进情感,在他们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在当地有许多父母因为外出打工许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当地的网络并不发达许多孩子的娱乐方式都是有限的,在当地人中皮肤基本是小麦色小孩也不例外。
当天下午我们继续走访当地村民家一开始我们漫无目的的在大街小巷中穿梭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拘谨,有些尴尬。在我们迷茫的时候一个青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只见一个青年坐在一户人家门口的长椅上抬着手臂,手在无意识的抽搐着,脸上却挂着微笑,对我们说“你是外地过来的吗”我紧忙上前回答到“是的”通过这个契机我了解到他的一些具体情况住在这条街的基本都是他们家族亲戚,他现在和他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爸妈都外出打工了平常很少回来一年可能就会一两次。在闲聊过后他还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一进门爷爷就热情得招呼我们喝茶在通过简单的沟通下我们的话也渐渐的变多了,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在农业生产时期是曾担任过大队长,目前爷爷奶奶身体都不是很好,奶奶腿脚不凡便,爷爷身体也不太理想,儿媳在小时候一场突来的高烧烧伤了小脑,还有有一个孙女在家读初中,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儿子每个月寄回来的生活费和二老每个月300的养老费支撑,说到这我的心被狠狠的揪了一下,在偏远的山区医疗水平和经济水平不高的地方一个疾病对一个家庭的负担是何以的沉重,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可爷爷却笑着对我说“没事的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的。”
初来福堂没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没有落霞与孤雁长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人,在家日夜翘首以盼的孩童。就算住着这样简陋的房屋,处在艰苦的环境中,消磨不掉的是他们眼底中那对生活满怀希望的光。 若要我总结这次三下乡之旅。那必然是困难和机遇并存,唯有爱与希望可以穿越万水千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民族团结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事,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民族团结起来来维护;一个昌盛的民族,需要各族人民心连心。四分五裂的,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历史久远的文化,各有各的文字,风俗以及宗教信仰等。虽然在历史上,民族之间发生过战争,但这只是历史,我坚信,民族之间心连心,志连志一切困难,都能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