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类学词典】经济人类学

2023-01-03 00:08 作者:就叫余风同学吧  | 我要投稿

经济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Economic)

经济人类学是从人类学角度出发,以民族志方式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经济行为、经济制度及其演化规律的分支学科。作为人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经济人类学不仅描述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还进一步研究这些系统如何组织、运作并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以及建立理论描述社会制度的脉络以及影响经济运作的动力等。文化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经济,经济人类学家通过实地考察,运用民族志方法,用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理论来解释经济观念。

自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学研究一直使用演绎分析法,以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为代表。边际革命后,数学模型被引入经济学研究,形成以问题假设、建立模型、数据检验为三部曲的实证研究方法。然而经济学家为检验数学模型使用的数据几乎都来自专业统计机构,属于第二手、第三手资料。以田野调查为研究方法的经济人类学十分重视研究者亲自进入所研究的社区,获取第一手资料,把自己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在第一手资料之上。这种第一手资料做出的分析更具信度,弥补了经济学数据分析的弊端。

经济人类学的开创者是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他在《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中通过对库拉贸易圈的研究,揭示出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经济理性,在原始经济中不存在,原始经济只是其他社会行为的反映,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是为了维持人际关系,完成人们相互的责任。

经济人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到20世纪40 年代。这一阶段,大部分人类学家都在在研究“原始人”的经济行为是否也出于对效率的追求,是否也适用西方经济学原理。

第二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间。其间,经济人类学针对形式主义和实体主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形式主义者认为主流经济体的概念和工具更适用于研究范畴被扩大了的世界经济,但实体主义者则更倾向于体制化的方法,即经济融入社会体制之中,这场形式主义者和实体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是经济人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经济人类学的第三阶段处于20世纪70年代的转折点,是经济人类学的批判理论、文化交替以及硬科学三个理论形成时期。此时,人类学家学习更多理论概念,扩大调查范围,试图完整定义人类经济组织的范畴。至今,他们都比较倾向于坚持民族志基于观察的传统理论。

【人类学词典】经济人类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