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一下电子得失配平法
谁创立的电子得失配平法?今天来吐槽一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使用电子得失配平法。教材上对这种方法推崇备至,感觉只要学了它,就能在配平问题上无往不利、大杀四方。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其实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没那么简单,现在配平大王就来吐槽这种配平法,不吐不快。
我们知道,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最常用的一招是分析电子得失情况。然而,现实有点残酷——
电子得失情况并不容易分析!
电子得失情况并不容易分析!!
电子得失情况并不容易分析!!!

分析电子得失遇到的麻烦一般有(可能单一出现,可怕的是也有可能同时出现):
(1)在一些罕见的或者比较复杂的化学式中,你无法确定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复杂的价态是配平的拦路虎。比如过二硫酸(H2S2O8)、Fe3C、K2FeO4、NaH、N2H4、异氰酸(H+1N-3C+4O-2)、H3PO2次磷酸、SiH4、NaBH4、各类有机物比如CH3CH3、CH2Cl2等等。
(2)同一种元素既有得电子也有失电子。
(3)有几种元素得到电子,也有几种元素失去电子。
(4)有的元素:一部分有电子转移;另一部分却没有电子转移,即保持化合价不变。
以上种种棘手的情况,是你配平的拦路虎。它让你焦头烂额,它让你产生自我怀疑。有数不胜数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情况十分复杂,
谁得电子,
谁失电子,
谁又得又失电子,
谁不得也不失电子,
得多少,
失多少,
这些都不是一目了然的问题,这是举步维艰的问题!
即便能弄清楚电子得失情况,在系数的配置上也困难重重。
由于电子得失配平法的复杂性,衍生出了离子电子法、正向配平法、逆向配平法、零价法等纷繁复杂的子方法,这些方法会强行塞给你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新的概念、新的流程,你不理解或不接受,就没法使用。这就是现实。
但是,当你学了化学方程式大统一配平法,这些棘手的问题将会一扫而空,你会发现,化学配平如此简单!
你也会发现:可以先配平,再反过来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则轻松许多。
化学方程式大统一配平法就是这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