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赏析?如何塑造?小说从入门到精通!【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

小说手法?人物塑造!
一、理论
1.正面描写
①外貌②语言③动作④神态⑤心理
2.侧面描写
①写别人
<1>对这个人的反应
<2>直接只写别人
- 衬托:用一个事物来衬托另一个事物的好/坏
- 对比: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
②写景物的反应
- 烘托了......氛围,进而凸显主人公的......
3.工笔细描(细节描写)
- 对一个事物,说好几句话
4.粗笔勾勒(白描)
- 对一个事物,只说一句话
二、刷题
1.2019I卷
理水(鲁迅)
①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直透到门外虎肯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鱔青腴,青苔滑……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義入卦体,有的是仓顿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挥体,可以宣付史馆的。(对比+衬托+反讽,通过大禹和其他官员的对比,突出其他官员不干实事、无所作为、欺压百姓,来衬托出大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优良品质)
②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③“什么?一看明白!” 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④卫兵们在昏黄中定晴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大禹的威严)
⑤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侧面描写)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⑥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震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大禹干实事)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⑦“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⑧“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⑨大员们一面滕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起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一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⑩“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⑪“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⑫“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⑬“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 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一个公里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
⑭“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 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⑮“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开拓创新)
⑯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⑰“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⑱“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⑲禹一声也不响。
⑳“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㉑禹一声也不响。
㉒“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㉓“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㉔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 ‘导’不可! 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㉕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指大禹)的。
答案
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2.2019II卷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题方向
外语动心神、衬托、对比、细节描写、白描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