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第257篇 武则天写的太子升仙碑

中国的情人节是七夕节,传说此日人神相会。七夕节又乞巧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七夕节源自星宿崇拜。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织女是纺织女神,七月七日是织女的诞辰,人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东汉以后,七夕融入牛郎织女银河相会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今天说一下武则天的情人节。
武则天晚年对道教神仙世界充满神往,此时的武则天更希望升仙。特别对太子升仙的故事念念不忘。王子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嫡长子姬晋。姬晋温良忠厚,聪明博学,喜欢吹笙,能吹奏出鸾凤和鸣一般的乐曲,令人心旷神怡。姬晋15岁开始帮助父亲治国,在朝臣及诸侯间有一定的影响力。姬晋一生坎坷,刚出生不久亲生母亲就去世了。周灵王在姬晋五周岁时迎立了一位来自齐国的王后,受到周灵王宠爱。《左传•襄公十二年》中载:“灵王求后于齐” 。齐后侍宠而骄,倚仗娘家齐国的强大军事实力,多次无理要求周灵王立自己的儿子姬贵为太子。机会说来就来。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洛两水暴涨,危及王宫。谷水发大水,在王城的西边决口了,把王城西南部毁了一个角,危及王宫的安全。周灵王决定堵塞谷水河道以保王宫。时龄十多岁、年轻气盛,口无遮拦的太子晋认为堵水祸害百姓,堵塞肯定造成百姓财产的埙失。遂犯颜直谏父亲周灵王。周灵王爆怒,杀了太子晋。30多年后,升仙后的太子晋见到恒良,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这天,他果然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公元700年7月7日,七夕节。77岁的女皇武则天拿起早已准备好金简。来到嵩山祈福,举行道教祭祀活动,派遣道士胡超将金简抛在嵩山的最高峰峻极峰上,以求除罪消灾。“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是道教请求解除灾祸,获得长生的用语。“好乐真道长生神仙”是武则天对对道教的崇慕和升仙的向往。
武曌(音zhào)金简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这是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也是中国发现的唯一金简。武曌金简整体无纹饰,长36.5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33.5克,黄金纯度在96%以上。金简呈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武曌金简出土于1982年5月21日,登封县农民屈西怀在中岳嵩山游玩时,无意间在峻极峰山顶的石缝中发现了这块闪闪发光的纯金简片。离武则天嵩山封禅所筑“登封坛”西北一块约一米见方的石头缝中。

武则天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太子升仙碑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歌颂武周盛世。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隐十个鸟形笔划。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
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河南偃师市缑山之巅,2006年3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个石器,一点兽骨,一团青铜,一块秦砖,一片汉瓦,一棵古树,一座石桥,或者一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视频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洛阳游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第257篇,武则天写的太子升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