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江大到清华:一战盲目自信,二战如何调动潜力上岸科普展示?

2022-06-08 16:10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朱慧心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科普展览策划与设计

本科院校|江南大学

本科专业|环境设计


初试| 368分

英语| 51分

政治|  63分

专业一| 126分

专业二| 128分


我的研究生报考的科普展览与策划专业,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本科的时候对展示类的课程非常感兴趣,并且对于依托于新兴科技传达普遍科学的价值观更感兴趣。另一方面,在2021年十月左右出的招生简章中,通知环艺专业只招收2个学生(学硕、专硕各一个),备战清美环艺的同学中大佬云集,科普展示与环艺相关最大并且招收名额也要更多一点(专硕收5个),因此最终我结合自身考虑,选择了报考科普展示专业。


我是二战,第一年盲目的自信让我的初始成绩不那么好看,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专业课方面的弱点,但是我不想接受这个结果,我觉得我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去找工作,而是继续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我也在准备出国的作品集制作,即便我再次失利,我也可以通过作品集申请国外学校或者用这份作品集去一些公司投简历。 


以下是我初始的四门科目具体的学习方法:


 1史论:

我的史论成绩第一年考了118第二年考了126,两次成绩都相对较高,第二年的126也算是科普展示录取5人里最高的了,但其实我的史论在本科学习期间并不算优秀(设计史和建筑史都挂科了T-T),因此我觉得我的学习方法还是值得被参考一下的。

首先是最主要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和《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守之)》的课本像看小说看故事一样粗略的翻阅1-2遍,能大概做到熟悉即可。然后我结合笔记资料每一章节前面的框架,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且参考其试着自己总结属于自己的知识点框架。我觉得在这一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以及理解知识的方法都对之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核心笔记每一章节前面的知识框架梳理,可以利用它在脑内搭建框架,梳理知识结构)

(这是我自己尝试总结“装饰艺术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在刚开始总结的时候可能会太面面俱到或者有不充分都是正常现象,不影响整体知识点在脑内的构成)


在大致梳理清楚了每一章节所涵盖的内容后,我就开始关注后面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写作方法、内容,找到了一些往年考察的题目,参考核心笔记解答逻辑和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练习,并请求了一些上岸的学长学姐和老师对我的答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一期间深化了我的史论学习内容,让我所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更加细致。

核心笔记后面的练习题,我通过反复阅读它来学习其中的答题逻辑和涵盖的知识点)(在网上找的往年考察题目回忆版,对上面考察的题目进行了初步的练习)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的答案,算是细化知识点以及巩固背诵)


在关注到细节的学习之后,我发现我之前构建起来的框架有些模糊,于是我对我总结的知识点框架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并且开始对论述题的写作进行练习。我发现之前我从整体到局部总结的知识点框架的方法和内容对论述题的写作思路有很大帮助,在我分析一道论述题的时候,也是先在草稿纸上列出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框架,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总结。

(以上是在练习题目的时候写的知识点框架)

PS:从2020到2022的题目结构上来就看,史论的考察越来越综合和灵活,这就需要在背过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会贯通,就比如你有一支笔,并且你要知道要怎么使用这支笔。所以我觉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提升,还是需要着重于论述题的练习的。

另一方面,考试中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和《世界现代设计史》的考察分数所占比并不是均等的,在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我对我复习的重心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即更多的放在了《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学习上。同时也从《设计概论》以及其他的资料中补充学习了一些知识,丰富了我的知识框架。

最后,我觉得把知识点清楚的背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熟练的知识内容可以将题目的回答更加有理有据。


 2手绘:

虽然我是跨专业考研,但是科普展示专业和环艺的相关性还是挺大的,因此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对我的难度不是很大。即便如此,我还是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因为去年在考手绘的时候,我对自己盲目自信,导致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画完。所以在22年的考研中,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即一定要对完整画面进行练习,先画完,再在之后的练习中逐步丰富细节,完善设计内容。练习到12月中旬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在2小时40分钟内画完2张4k的完整画面。

另一方面,因为20年的时候考察了素描,所以我也进行了一定的素描练习。但是因为考试的时候时间有限且画幅较大,因此素描关系的区分以及节奏的控制显得更加重要,在这方面我也进行了一些短时间的色块练习。


 3政治:

作为一个高中学理科的艺术生,我对政治的理解力非常的有限,并且本能的排斥它。第一年考研的时候也是因为逃避政治的学习,导致我只考了45分。

第二年再去学习政治,我每天都暗示自己:我爱政治,我必须要学政治。然后在8到10月份听徐涛老师的网课,相比于第一年,我在听课方面听的更加细致,不再是一知半解就过,同时也配合肖秀荣1000题等大量的考研政治练习题进行巩固。

我买肖1000题的时候,赠送了一本政治知识框架,我发现结合知识框架可以帮助我理解的更透彻,并且条理分明的结构让背诵也更容易,史论学习我也是利用了同样的方法去背诵。


(赠送的知识框架,这种方法我觉得巨好用,也可以从网上找徐涛老师的知识框架,然后搭配课程使用更佳~)


(这是后期我结合肖四肖八做的背诵笔记,手抄一遍是为了加深记忆,巩固背诵)


 4英语:

首先是用扇贝单词每天进行单词的背诵,扇贝的优势是可以查看词根词缀的组合,我个人觉得结合词根词缀背起单词来更容易理解一些,也比单纯的背一个单词的字母组合更有意思一点。

其次是结合《考研真相》,对于我这种基础比较弱的人来说还挺友好的。它包括历年真题的原题、解析、答案和长难句分析,并且上面的解释非常全面,每一道题都具体标出了在原文中的位置以及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高频词也会有注释。从2016年到2021年,每一年份的题目做了2遍(其实这个重复次数真的有点太少了,我周围的大佬从2001到2021刷了4-5遍,基本吃透了出题规律和常考知识点。所以我才考了51分,果然还是必须要刷真题!!)

在我一战失利后其实我还是很沮丧的,我在不停的否定自己,尤其是同寝室的室友初试成绩非常高,这种挫败感让我非常绝望,好在周围的家人、朋友、同学都非常鼓励支持我,在二战期间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研友”,我们之间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分享学习经验等,让我在苦闷的学习之中感到了温暖。


2020年我大四,在12月份第一次参加考研,失利之后虽然非常失落,但是我依然选择继续脱产考研。2021年毕业后在准备考研内容复习的同时也在准备作品集的制作,若是再一次能力不足失利,还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或者找工资等的其他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考研复试也是需要作品集的,所以若是学有余力,提前准备一下作品集也未尝不可。


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

我们总是接受着

各种各样的风言风语

有人唱衰行业

有人散播焦虑

然而,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一个真正热爱自己的所学

真正打算在学术之海中航行的人

断然不会因为

庸人的耸人听闻

便消磨自己的信念

慧心同学人如其名

以一颗聪慧机敏的心

洞悉自己所爱与所长

精准地找到了最合适的专业

并且不惧旁人口舌

坚定地走了下去

风雨兼程

最终成就这美好的结果

愿你今后也能

在这方舞台尽情施展才华

愿你不被任何噪音所困扰

成为行业巅峰

学业有成,事业有成

从江大到清华:一战盲目自信,二战如何调动潜力上岸科普展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