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每天排便,更重要的是?答案出乎意料……重庆仁同肛肠医院?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那就是拉屎时间太久!
明明有便意了,蹲坑许久,却依旧败兴而回;
憋了好几天,上厕所时总有“没拉干净”之感;
内心羡慕那些5分钟,排完大便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排便花5分钟和花30分钟的人,身体真的有差别么?今天就来给大家解开谜底!
01
蹲坑5分钟 VS 蹲坑30分钟的差别
长时间蹲坑持久的人来说,想在5分钟内解决,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反观蹲坑30分钟的人,在时间上就已经给身体压力了。
● 腿麻是常态
长时间蹲坑,会造成腿部神经与血管受压迫,下肢血液回液变慢。如果这时起身,腿已麻木不能动弹,从脚底往上蔓延开来……
若有长时间蹲坑习惯,不仅会脚麻,还会下肢水肿、下肢静脉血栓。
● 潜在的有“痔”之士
在排便时,肚子会用力,这时腹腔压力会升高。如果排便时间延长,用力过猛,就会增加患痔疮的风险。
研究证明,蹲厕时间一旦超过3分钟以上,就会导致直肠静脉曲张淤血,从而诱发痔疮,且蹲的时间越久,其病情越严重。
● 收获易晕倒体质
蹲厕久了,站起来就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跌倒损伤还会致命。
所以蹲坑一定要适度,蹲得越久就会越伤身。注意:理想排便时间需控制在3-5分钟内,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02
比起天天排便,更重要的是规律排
大家都想“一天拉一次大便”,要是哪一天没有拉,或是多拉几次,就会觉得是身体问题。
其实不然,一天拉2次或两天拉1次,都是正常现象。

有时候便便也会因某些变数从而改变这个规律,如:身处环境、心情、饮食、习惯等。
养成固定排便时间:
人们有便意的时间一般是在清晨起床或早饭后20分钟,可以把握好这个时间,多喝水或轻揉腹部,再到厕所排便。
若蹲坐5分钟还是没有便意就起身,等有便意了再去厕所排便。
除了早晨,可以选一个充裕的时间,让排便的固定时间形成条件反射,当身体适应过来就慢慢规律起来了。
把握每一个便意时刻:
在养成固定排便前,一定要把握每一个便意,别有便忍着不排。当憋便次数多了,就会导致直肠释放排便信号变低,憋住的大便就会返回结肠再被吸收。
憋便越久,便便越硬,因为水分被吸收完了,便便就会变得又硬又干,排出就更加的困难。
总之就是记住两个重点:
定时拉;
不要憋;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不管是固定时间还是其他时间,排便都别打“持久战”!
03
如何快速排便的妙招
拨开迷雾,放下俗务,给身体预留点排便时间吧。
要想排便更畅快,试试这几招:
掌握排便正确姿势:
通常来说,当直肠肌与直肠形成的肛肠角度越大,排便越顺畅。
蹲着排便时,腿部支撑力更足,肛直肠的角度可达到:100~110度,下蹲时腹部压力增大,可以让排便来得更猛烈些。
坐着马桶时,肛直肠的角度可达到:80~90度,排便的力量就会稍弱一些。可坐厕适合中老年人和孕妈等人群,可以通过脚踩板凳的方式来增加腹压。

专心排便,放下手机:
信息时代,人们都是手机不离手,上厕所也会拿上手机。
可以上厕所玩手机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这会增加如厕的时间,久坐久蹲会施压给身体的器官,从而埋下隐患。
所以排便时请专心,排便便尽快离开厕所才是头等大事。
避免久坐久蹲,多做提肛运动:
排便很重要,所以不想肛门罢工的话,平时还是多做提肛运动吧!
操作方法:有规律地往上夹紧肛门,然后放松,一松一紧练习肛门的收缩力,锻炼肛门肌肉。每天1~2次,每次3~5分钟即可。
可以适当保持轻度的运动,如:饭后散步、瑜伽等,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日常保证喝水量,注意饮食:
日常饮水可以减少便便干燥的情况,每天饮用水大约为1.5-2升,能减轻肠胃压力。
饮食方面可以选择膳食纤维高的蔬菜、水果、粗粮,因为膳食纤维不会被肠道吸收,还能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
注意:如果什么办法你用尽了,还是排便问题,那还是赶紧去医院寻求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