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减少自闭症幼儿的自我刺激

2022-03-18 11:42 作者:宜童自闭症学院  | 我要投稿

一、案例情况

孩子会将手伸到自己的嘴巴里面,玩舌头,还会用手在眼前搓弄,晃动,频率较高。家长反馈孩子的自我刺激是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出现的。孩子目前已经5岁多了,发展年龄为2岁3个月。有着1万年的干预史。

二、行为分析:孩子出现这样行为是在获得刺激上的满足,以此来补充或替代心理活动的不足,这种行为是由自身行为满足直接引起的。

三、理想目标:在训练过程中将搓手与玩舌头的动作出现频率降低

四、干预策略:

1.前提控制

孩子出现自我刺激很多是因为无事可做,感觉到无聊,或者是对现在进行的活动不感兴趣,才会出现这些自我刺激。我们就不要让孩子出现这种无聊,无事做的情况出现,要随时让他有事情可做

孩子在家时,除去可支配的教学时间,还会有很多碎片时间,恰巧,就是这些碎片时间,孩子最容易出现一些自我刺激,这时我们就需要提前去控制孩子,给孩子进行一下其他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例如,捡豆子,洗菜,团面团。这些日常活动既好玩,又可以在活动中学习的词汇,生活技能。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生活和教学中发现孩子出现自我刺激的动作,一定要及时打断,并找其他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

例如,孩子在家正拿着雪花片,摇晃雪花片。这时家长可以拿出手机播放一段孩子喜欢的儿歌,吸引孩子的注意并将孩子手指的雪花片拿走,家长和孩子一起唱儿歌,做律动。

3.差别强化

差别强化是指对良性行为给予强化,而对不是良性行为不给予强化。这里是指当孩子出现其他有意义的行为时给予孩子强化。

例如,孩子手里拿着一辆小汽车,孩子拿起小汽车在桌子上前后推动。这个时候要马上强化孩子,并描述孩子这个有意义的行为。孩子拿起汽车反复磕自己的下巴就不给予孩子强化,因为这是一个无意义的动作。

4.及时辅助

如果孩子出现上面案例的第二种情况,就是孩子会转动汽车或者眼睛看向汽车缝隙,并且举手在眼前揉搓。这个行为没有进行前提控制,对于现在的行为也转移不了注意。我们可以采用身体辅助孩子,老师将孩子的一只手控制好,辅助孩子将汽车放好。

6.提高自身能力

孩子理解能力较差,不能理解到其他有意义事情也可以满足他的心理活动,我们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名词,动词等词汇的理解,玩教具、生活物品的使用方法,拓展孩子的偏好物,来提高孩子的能力。

7.培养替代行为

这里面“替代”指“问题行为的替代”。也就是说当个案出现为了满足自我刺激的这个行为时,我们在遏制自我刺出现的同时还要寻找其他更为合理恰当的方式来实现满足孩子的需求。例如: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孩子玩舌头可能是比较喜欢手部湿湿的有粘性的触感,所以老师这边准备了水晶泥以此来进行替代玩舌头的这种触感。

四、干预结果:经过一个月的线下一对于练习训练,并且在家庭线上指导中看到的,该名幼儿在进行任务是,自我刺激的频率明显下降.



如何减少自闭症幼儿的自我刺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