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的进级地震速报是怎样运作的

2018-05-21 23:31 作者:専門家じゃない  | 我要投稿

想必了解日本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发生地震之前就会通过电视台来发出紧急地震速报。那么,日本的这套系统是怎样运作的呢?

紧急地震速报标志
地震预测原理
地震预测原理

我们知道,地震波分为两种:一种是传播速度快但破坏力小的纵波(P波)

                                               另一种是传播速度慢但破坏力强的横波(S波)

所以,日本气象厅就便利用这P波对S波进行预测。甚至还可推算出S波到达的剩余时间。

具体方法如下:

警报生成分成两个部分,震源快速解析震度快速预测,其中震源快速解析由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提供,震度快速预测由日本气象厅(JMA)进行计算。从地震发生到预报、警报发出的整个过程历时不会超过10秒(又名:The Last 10-Second)。

日本气象厅预计于2015年将震源快速解析方法升级到“基于序列蒙特卡罗方法的综合震源决定IPF法(Integrated Particle Filter)”,震度快速预测也同时加入“实时观测震度预测法(PLUM法)”,构成新的混合算法以提高警报生成的速度和精度,届时紧急地震速报的后台系统将称作地震活动综合观测系统(EPOS) [6]  。震源快速解析

地震发生的瞬间,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的基于高感度地震观测网(HI-net)震源快速准确解析AQUA系统Accurate andQUickAnalysis System for Source Parameters)利用在震源附近复数个高感度地震计观测到的数据,通过P波“着未着法”进行快速定位并判级,发表AQUA-REAL(AQUA-REAL的生成用时不会超过4秒),随着更多数据的传入,定位精度会不断提高,随之生成AQUA-RAPID、AQUA-HYPO,以及用于海啸预警的震源解析AQUA-MT/AQUA-CMT [7]  。

AQUA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最核心部分,系统也在2007年获得日本地震学会优秀奖。

AQUA系统---震源解析流程


震度快速预测

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将数据通过专用回线同步发送到气象厅,气象厅于是进行地表“1千米X1千米”精度的震度推计。当两个台站的观测震度为震度5弱,或推计最大震度达到震度5弱时,气象厅会对推计震度4(包括震度4)以上的地区,发布紧急地震速报(警报) [2  。

误报

紧急地震速报(误报)一般来说会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产生:

A.震级推计

对震级和震度的推计目前还是有局限性。当多个地震同时发生,地震很难被分离识别,也就无法正确判级 

B.震度推计

由于震度衰弱放大公式的局限,就会出现震度预测的误差。

并且警报的发出是以气象厅的推计震度为发报基准的

目前震度预测的精度在±一级,而且大多数较大的地震的震度均在震度5弱的发报基准前后,误报的出现就时有发生。

另外,当深层地震发生时,由于岩层和岩浆对地震波的衰减能力不一样,就会出现“异常震域”的现象。“异常震域”与正常“地表摇晃程度以震央为同心圆向外递减”的情况正好相反,这样对于震度推计和警报区域的确定带来不小的难度。 [1] 

C.观测仪器故障或其他

当使用单台站“P波着未着法”进行速报时,紧急地震速报(误报)就可能出现。

误报也可能是交通事故、闪电或设备故障造成的。

自2007年10月1日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正式运行以来,截止2014年8月4日,系统共发布紧急地震速报(警报)共142次。其中,误判、错判约53次。



日本的进级地震速报是怎样运作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