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与罗马的远程武器比较
现在经常有一些刚刚入门的历史爱好者拿汉和罗马之间谁强谁弱大做文章,也不免出现一些“大汉弓弩天下无敌!”“罗马军团步兵天下第一”的“神言论”今天就让我们用客观的眼光,简单的从投射类武器这个方面来看看汉与罗马之间的差异。作者本人才疏学浅,不敢深谈,本文如有纰漏,欢迎指正。
在电影《英雄》中强悍的秦国弩阵不禁让观众对“弩”这种中国传统投射类冷兵器感到十分好奇。首先在战国时期,弩最厉害的并不是秦,而是韩,韩国国内金属矿藏丰富,并且制作弓弩水平高超,中国是最早接触复合弓技术的文明之一,而古代复合弓技术最为重要的就是牛的使用,良好的牛角是弓体的重要材料,牛筋则能作为良好弓弦的原材料,加上韩国地处晋南,是中国黄牛重要牛种晋南牛的最早养殖地,从新石器时代就有大规模饲养牛的记录。良好的原材料加上精良的工艺,使战国韩国能做出当时先进的筋角复合弓和优良的弩。当然在秦吞并韩国后,韩国优良的制作弓弩技术便被秦国纳为己用。而且被之后取代继承秦的汉朝所继承下来。

汉朝的弓弩技术继续发展,汉代基本是中国装备弩的高峰时期。为什么呢?首先弓是需要有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拉开高磅数弓(现代弓力一般用磅为单位计算,故沿用)还不计算精确度,著名的英国长弓手就是从小训练拉弓射箭,最精锐的长弓手手指会因拉弓变畸形(英国使用地中海式拉弓,三指扣弦)而中国在进行武举考试时也有“开弓”这项考试内容(中国武举开弓一般是120磅弓,与英国长弓磅数相似,笔者曾经开过40磅弓已经较为费力,而新手入门一般是25磅弓,大家可以自行比较)所以弓是需要长时间训练,而弩则是简单的多,只需要简单的训练即可让一个健壮的农民拥有控制远射程武器的能力,也与汉朝军队征集制度相适应(汉代是古典农兵,全体人民有参加军队的义务,各地都有戍卒,每个丁壮一年要服役数月,而其中佼佼者送中央成为常备军服役一年,基本是义务动员,常备军较少,所以弩这种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武器正好适合)当然弓以其经过训练后的高射速也在中国战争史上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譬如明朝弩基本被火器取代,但是弓依然凭借高射速再明军中大量装备,占有一席之地,而也因为弩这种训练简单,杀伤巨大的特性而使其成为“违禁物品”(古代不禁止民间私藏刀剑,弓箭,但是绝对禁止私藏弩,两米五以上长枪,甲胄,旗幡,印信,其中弩直到今天都是违禁品)

咳咳,扯远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罗马的投射类武器,首先,罗马是一个时间很长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分为了罗马古典城邦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以及东西罗马,神圣罗马,绿罗马(手动滑稽)等等,而汉朝也分为东西汉,而我们这次讨论的西汉对应的则是罗马共和国中晚期。
罗马共和国中晚期,特别是马略改革之后罗马基本已经形成了军团步兵体系,并且摆脱了旧希腊遗留的“公民兵制”(根据财产划分公民等级,在一定财产标准上的公民自备武器装备参加军队服役,但是服役期限较短,本质上仍然是临时召集)基本形成了军团步兵战斗体系,而稍微对罗马兵制有了解的人应该就会知道:罗马军团步兵标志性武器除了长盾和罗马短剑,就是罗马重型标枪,这种标枪和我们经常见到的标枪运动员的两头尖的细长木棍可不一样,罗马重标枪是由一个60厘米左右长的木柄,和一个几乎和柄一样长的细长枪头组成。这种标枪因为重,所以投射距离仅有数米,一般是军团步兵接敌前一顿齐射,因为重,所以标枪破防也很强劲,基本是盔甲盾牌都难以抵挡,即便盾牌抵挡下来,但是细长的枪头破盾后会弯曲“挂”在盾牌上,难以拔出而使盾牌变得十分沉重,甚至敌人不得不抛弃盾牌,而还有一种轻标枪,与短矛样式无异,这种标枪一般由轻步兵携带,而罗马轻步兵一般担任袭扰敌军作用,每人携带5~6枝轻标枪,射程更远,不过只装备了手盾和短剑,一般没有甲胄,基本没有近战能力。

而很多人认为罗马帝国不装备弓弩类武器,这是一种误解,且不说罗马大量装备,由两到三人携带操作的轻型弩炮,罗马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罗马军团也不仅仅只有罗马人,不但有着完全由异族人组成的罗马军团,而且罗马军团也大量招募,雇佣,使用其它蛮族的士兵,作为“辅助军团”而辅助军团也极大填补了罗马在骑兵,弓兵上的漏洞,罗马的辅助兵团有许多中亚民族,使用复合反曲弓。
当然罗马的地中海气候也是限制罗马军队大量装备弓箭的原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潮湿多雨多雾,导致弓弩类武器其实很难长时间保存,譬如中国古代水师,由于经常在水上作战,船内潮湿而不好保存弓弩,中国古代战舰上弓弩装备较少,也是大量装备标枪类的武器。
由此可见,罗马与汉朝的投射类武器各有特点,都是依据各自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军队制度而装备制造,并没有互相强分高下的必要,没有必要因为几部影视剧就激动的互喷:“大汉重弩天下第一,罗马军团步兵天下无敌”之类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