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循环系统
【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1)后前位:
(1)构成心影右缘:右心房
(2)构成心影上颈部:靠右升主动脉,移行为主动脉弓,靠左肺动脉
(3)心影下部:从右到左(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4)左心房偏后,不太可见,仅在左侧有左心耳。
2)左侧位:
(1)上方:主动脉弓在上,下方接近水平为肺动脉
(2)下方:从图的左向右:右心室、左心室
3)45°右前斜位:右肩向前旋转45°(脊柱在图的左侧)
(1)图的左侧:左心房、右心房
(2)图的右侧:右心室、左心室
(3)图的左侧显示胸腔靠后的部位,左心房扩大可压迫食管形成压迹。
4)60°左前斜位(脊柱在图的右侧):左肩向前旋转60°,左心右心正好平分,四心腔图。
2.CT
由上到下:主动脉弓和气管、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分支和气管分支、肺动脉连右心室、四心腔图(斜45°向左的图形中,靠右为右心,其中靠前的为右心室,靠后的为左心室;靠左的为左心,其中靠前的为左心室,但是左心室没有右心室更靠前,靠后的为左心房)
3.MRI
【基本病理变化】八大方面
1.肺循环异常:
1)肺充血:
(1)病因:全身性(甲亢、贫血);局部性(左向右分流: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2)影像:肺纹理增多增粗、肺动脉增宽、双肺门增宽>15mm
2)肺缺血:
(1)病因:肺动脉狭窄
(2)影像:肺纹理稀疏,类似肺气肿,但是没有肋间隙增宽。
3)肺动脉高压:
(1)血流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增宽,肺纹理增粗,肺门增宽,右心室增大。
(2)压力传导型:肺静脉高压逆推。
4)肺静脉高压:
(1)肺淤血:肺纹理模糊斑片影,肺野透亮度差。
(2)间质性水肿:渗出液进入肺间质。小叶间隔线克氏线(K线):
a.克氏A线:从肺野外带指向肺野内带,长约5-6cm。
b.克氏B线:下肺临近胸膜处,垂直胸膜走行(即水平走行),短线2-3cm长,高密度,为小叶间隔的增厚,最常见。
c.克氏C线:X线平片上不易见常位于上下肺。
(3)肺泡性肺水肿:肺野内带肺门旁片状模糊影,“蝶翼症”。
2.心腔增大:
1)左心室增大:
(1)后前位:沿心脏长轴(斜向左前下45°)扩展,主动脉弓迂曲增粗。
(2)右前斜位:向前下增大
(3)左前斜位:向后下增大,心后间隙缩窄。
2)右心室增大:
(1)后前位:心尖圆钝上翘,向上走行变平直。
(2)右前斜位:心前间隙变窄
(3)左前斜位:心前间隙变窄
3)左心房增大:
(1)后前位:双房影(左心房右心房重叠影位于心影右侧),“第三弓”(心影左侧第一弓为主动脉,第二弓为肺动脉,左心房增大形成第三弓),气管分叉处开口角度增大
(2)右前斜位:吞钡食道形成压迹
(3)左前斜位:心后间隙缩窄,靠后上方突出;左主支气管水平(本来应该向下)
4)右心房增大:特异性差
(1)后前位:右心缘增大
(2)右前斜位:靠后靠下的增大,但不压迫食道。
(3)左前斜位:靠上靠前的增大
【重点疾病】
1.房间隔缺损
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房间隔缺损导致血液形成左向右分流,右心房扩大,更多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右心室扩大,右心室更多的血液进入肺动脉,肺动脉高压。
1)右心房扩大:右心缘增大,右前斜位食道无左心房压迹
2)右心室增大:斜位心前间隙变窄,后前位心尖圆钝上翘
3)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段增粗,双肺门增大,“肺门舞蹈”,肺纹理增粗。
4)梨形心
2.室间隔缺损
1)若缺损处较小,仅在收缩期有由左向右的分流,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回左心血量增加,左心室增大。
2)进展后,右心室容量压力负荷增大,发生右心室和左心室增大。
3)与房间隔缺损的鉴别:房缺左心正常。
3.动脉导管未闭
1)先是由左向右的分流,随着肺动脉高压,引发由右向左的分流。
2)肺动脉段扩张,在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交界处出现骤然内收,为“漏斗征”;左心室增大。
4.法洛四联症
1)四联症:①室间隔缺损②肺动脉狭窄;③右心室肥厚;④主动脉骑跨。
2)逻辑记忆:首先发生室间隔缺损,产生由左向右的分流,右心室增大,本来应该更多地向肺动脉灌入,但是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血液无法排出,压力继续增高,引发右心室肥厚,血只好从骑跨的主动脉处,由右心室流向主动脉。
3)影像:①右心室肥大,后前位心尖圆钝上翘;②肺动脉狭窄,肺血减少,肺纹理减少,肺门减小,心腰减小;③主动脉处增宽;④靴形心
5.二尖瓣狭窄
1)逻辑记忆:二尖瓣狭窄,舒张期左心房血液无法流入左心室,左心房增大,肺静脉高压,肺淤血,左心衰。
2)左心房增大:双房征、第三弓、气管分叉处角度增大、右前斜位食管压迹。
3)肺静脉高压:与肺动脉高压相比,其肺内血管紊乱增多增粗,肺野透亮度差,杂乱。
4)肺间质水肿:克氏线
5)肺泡性肺水肿:蝶翼症
6.二尖瓣关闭不全
7.冠心病
1)冠状动脉分支

2)冠脉狭窄程度:四级分类法
Ⅰ级:狭窄面积≤25%
Ⅱ级:狭窄面积25~50%
Ⅲ级:狭窄面积50%~75%
Ⅳ级:狭窄面积≥75%
3)血管管腔内可见斑块附于管壁:
(1)高密度:钙化板块
(2)低密度:脂质斑块、纤维斑块
8.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升高、右心肥厚
9.扩张性心肌病:心脏扩大,但是收缩受限,血液排不出去,引起左心室或右心室扩大
10.肥厚性心肌病:心肌进行性肥厚,心室腔进行性缩小。
11.心包积液:“烧瓶心”,心影上部动脉影缩短,心影下部心腔区明显扩大。
12.缩窄性心包炎:心包钙化,纤维瘢痕壳包裹心脏,心脏各弓不清,心缘僵硬。
13.主动脉瘤
14.主动脉夹层:首选CT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呈低密度影,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真腔密度更高。
15.肺栓塞:首选CT显示造影剂不通过动脉,呈现充盈缺损的低密度软组织影。
参考:影像诊断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