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钉子户”放手!美队都怀念的Home键,曾是iPhone最好用的设计!

2022-06-26 00:01 作者:科技观察官  | 我要投稿

近日,美国队长的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发了一条有趣的推文,换上新手机的他悼念了一番iPhone 6S和它的Home键。iPhone 6S是iPhone史上最为畅销的机型之一,发布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也成就了一代iPhone“钉子户”。不过美队的iPhone 6S能用这么久,着实有些超乎想象。

有网友在评论里玩起了美队故事的一个梗,能撑这么久,你的iPhone是跟你一起被冰封了吗?虽然有些小题大做,但iPhone上的Home键,无疑是iPhone最为经典的设计。和稍微年长的人谈起iPhone,他脑中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那个带Home键的模样。

Home键之所以能成为标志,不仅在于其外观设计,还有其承担的功能和使命。毫不夸张地说,它曾是iPhone最好用的功能。iPhone Home 键的前世,是iPod的滚轮。它浓缩了苹果极简设计的精华,当时市面上的MP3,用户如果需要在海量的曲库寻找一首歌,就得不厌其烦地按键切歌,几十次、几百次。

苹果前全球营销副总监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认为,iPod滚轮是快速导航的最佳实现方式,你转得越快,切歌就越快。无论曲库有多大,你都能快速地切到你想找的那首歌。

起初研发iPhone时,乔布斯也曾想方设法地将滚轮融入其中。iPod的成功,已经将滚轮设计与苹果绑定在了一起,做一个iPod Phone,岂非理所当然?但最终的过程并不顺利,iPhone最终长了如今的模样。

2007年,乔布斯向世界介绍了第一代iPhone。Home键是iPhone正面唯一的按键,为了让用户更快地适应全触屏这一全新形态,乔布斯化用了一句俗语来解释Home键的功能:“It takes you home from wherever you are。”就算你不知道自己卡在了哪一步,不知如何后退和返回,只要按下Home键就可以回到Home界面,重新开始。

2008年的iPhone 3G和iPhone 3GS上,Home键的外观和功能得以延续。不过在设备内部,苹果做出了一个微小而有用的变化。两款iPhone的Home键不再和第一代一样和屏幕连在一起,维修更方便。好在Home键的功能也确实单一,这几代iPhone的Home键维修率并不高。

之后,基于Linux的安卓系统为智能手机引入了多任务的概念,任务管理按键是安卓原生的四大系统按键之一。苹果iOS和微软Windows  Phone都以此借鉴,推出了类似的后台管理功能,虽然两者皆是“假后台”。

2009年的iPhone 4上首发了这项功能,双击Home键,你就能快速地在已打开的应用中切换。已经熟悉全触屏操作,有了方向感的用户,就不必每次都返回Home之所在了。不过也因为如此,Home键的消耗速度大大加快,使用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故障,变得松松垮垮。你是不是因为iPhone 4,第一次学会了自己拆机换Home键?

为了缓解Home键的磨损,苹果在2011年的iPhone 4S上做了改进,决定使用橡胶垫片和黏剂来加固,但因为Home键本身的连接方式没有改变,并没能缓解损耗问题。好在,苹果提出了一招“曲线救国”的方法——“辅助触控”。在iOS操作界面最顶层显示一个虚拟的按键,提供返回主界面等多种功能。

这一代对Home键最经典的更新,便是长按唤醒语音助手Siri,比之前的Voice Control功能更丰富。iOS 5还新增了双击Home键弹出相机快捷方式,不过后来被划动手势取代。

2013年,iPhone 5S为Home键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Touch ID。你可以用指纹解锁手机,在App Store中消费,堪称是手机生物识别支付的推广大使。

只不过,苹果精明地将Touch ID和手机绑定在了一起,一旦录入指纹,iPhone就不再认其他Home键了。若是维修Home键的过程中损坏了排线,iPhone基本就和Touch ID说再见。

然而在丰富iPhone功能的同时,苹果也在盘算着,如何逐步为Home键减负,甚至取消Home键。2015年的iOS 9加入了锁屏下插入耳机自动播放音乐的功能,状态栏上沿的角落加入了返回上一个应用的按钮,Home键的使用频率得以减少。

2016年的iPhone 7系列上,苹果为Home键加入了振动反馈,能感知手指压力,灵敏的反馈让按键更不容易被按坏。与此同时,iOS 10推出抬起唤醒功能,拿起手机就能亮屏,进一步减少了Home键的消耗。

万事俱备之后,Home键开始功成身退。iPhone面世十年后的2017年,苹果发布iPhone X,引入Face ID和全面屏手势,分别取代了Touch ID和物理Home键。

尽管全面屏手势带来了一定的学习成本,但好在多年来被Home键熏陶的我们,也可以很快地适应全新的操作逻辑。可见iPhone的全面屏手势绝非一时拍脑袋的产物,而是苹果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最符合直觉的交互方式。

曾经的Home键又何尝不是呢?它带领我们认识了智能手机,熟悉了智能手机,功成身退之后也依然影响着我们操作智能手机的思维,给我们予以启发。与其给你一本注定吃灰的说明书,不如启发你在脑海里自己编一本说明书,或许这就是苹果达到如此成就的秘诀所在吧。

“钉子户”放手!美队都怀念的Home键,曾是iPhone最好用的设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