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演义】汉末三国曹魏阵营

2022-06-26 22:03 作者:世离弦音ば音声断が  | 我要投稿


曹操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
曹操
司马懿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张辽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此后,立下众多显赫的功勋。洞察敌情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进军江淮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袭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皆披靡。在东吴撤军时,张辽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关羽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

徐晃

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后来,归顺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 、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

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夏侯惇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

夏侯渊

夏侯渊早年跟随曹操征伐四方,先后任骑都尉和陈留、颍川二郡太守。参加官渡之战,负责督运粮草。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出其不意,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渭南之战后,夏侯渊率军剿灭关陇地区的韩遂余部以及羌、氐部落,威震关右地区。凭借功勋,累迁征西将军,受封博昌亭侯。张鲁投降曹操后,夏侯渊负责镇守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夏侯渊被黄忠袭杀。

庞德

襄樊之战时,庞德率军支援樊城的曹仁,在与关羽的战斗中,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后来,因为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关羽趁机率领水军进攻,庞德连同于禁全军覆没。兵败被擒后,庞德誓死不降,最终为关羽所杀。

张郃

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归属袁绍后,击破公孙瓒有功,迁宁国中郎将。参加官渡之战,攻曹洪不下,随后投降曹操,授偏将军。

跟随曹操攻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建安二十年(215年),进军巴西,迁徙民众到汉中,后被蜀将张飞击败。接任荡寇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随夏侯渊进入汉中定军山迎战刘备。夏侯渊战死,代理主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李典

李典自幼好学,不乐兵事,起初治民,后来从军。并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伪遁之计,救下了夏侯惇、于禁。又参与了逍遥津之战。

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尊敬儒雅,尊重博学之士,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

乐进

乐进容貌短小,以其胆烈而成为曹操帐下吏,南征北讨。攻获嘉,斩俘数千。在官渡之战时,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又大破黄巾、雍奴、管承。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刘备入蜀后,乐进击退关羽、苏非,降伏南郡蛮夷,又大破刘备的临沮长、旌阳长。后来,跟从曹操征讨孙权,获假节。曹操自合肥还,留下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

典韦

典韦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曹洪

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荥阳兵败,舍命献马,救驾于危难。随军征伐四方,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官渡之战时,留守本阵,击退张郃、高览的猛攻。汉中之战时,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

曹仁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又督诸将据守潼关,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曹彰

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曹纯

曹纯雅重纲纪,礼贤下士。中平四年(187年),起家黄门郎。董卓之乱后,跟随曹操募兵,开始征战一生的戎马生涯。建安年间,授议郎,迁司空参军,督帅虎豹骑参与平定北方战争,封为高陵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随从曹操南征荆州,追杀豫州牧刘备,占领江陵。参加赤壁之战,率军返回谯郡。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纯去世

于禁

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关羽围攻襄樊时,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

许褚

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早年聚亲朋数千户共同抵御贼寇。后来,率众归顺曹操。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累迁武卫中郎将,赐号“虎侯”。

在潼关之战中,许褚吓退马超。为人谨慎奉法,并因此拒绝曹仁的邀请。曹操去世时,哭至吐血。

吕虔

吕虔有勇有谋,曹操在兖州时,任命他为从事,率领家丁驻守湖陆。后升任泰山太守,与夏侯渊共同镇压济南等地的黄巾军。被推举为秀才,加任骑都尉,仍管辖泰山郡。

李通

东汉末年人物,汝南太守。早年以游侠闻名于江汝,曾谋杀周直,独霸朗陵县。后来,率众投奔曹操,补充兵源有功,拜为阳安都尉,其间不因私而忘公,不因其妻子的求请而过问扏法者。官渡之战不但不被利诱,在当时许都以南民心不稳,唯李通的阳安犹存。建安十四年,救援曹仁,且战且前,病死于途中。谥曰刚侯。

文聘

此后,文聘守卫江夏,典北兵、镇荆江。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进封延寿亭侯、讨逆将军。后来,攻取关羽辎重,烧毁关羽战船,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

臧霸

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阳,自成一股独立势力。于建安二年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导致吕布发兵攻击臧霸,而后两人和解。吕布战败后,与孙观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琅邪国相。臧霸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战功赫赫,官至镇东将军。

郭淮

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联合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迅速稳定局势。

荀彧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调离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享年五十岁。

荀攸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贾诩

贾诩以举孝廉出身,起家拜郎官。后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献计打败曹操。建安四年(199年)随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在赤壁之战前,主张先安楚地,后图江东,没有得到采纳。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

郭嘉

郭嘉出身颍川郭氏。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程昱

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戏志才

经过荀彧的推荐,成为丞相曹操麾下谋士。善于谋略,深得曹操器重,不幸早卒。

刘晔

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初仕庐江太守刘勋,识破孙策的伪盟之计。后随刘勋投奔曹操,成为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料事如神,筹谋画策,又慧眼识人。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官职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

蒋济

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时期,蒋济出任东中郎将,代替曹仁统率大军,后升任尚书。魏明帝时期,蒋济出任中护军,封侯关内,功勋颇多。

陈群

陈群出身名门望族颍川陈氏,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封昌武亭侯。

华歆

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出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归顺小霸王孙策,成为上宾。官渡之战时,出任议郎、司空参军,累迁尚书、侍中、尚书令。曹操讨伐孙权时,担任军师。曹操封王后,担任魏国御史大夫,支持曹丕即位,出任魏国相国,册封安乐乡侯。

钟繇

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被比为萧何。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

满宠

满宠曾担任督邮,后来又代理高平县令,曾将犯人拷打致死,于是辞官归家。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招募,后来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汝南太守,开始参与军事,曾参与赤壁之战。后关羽围攻樊城,满宠协助曹仁守城,劝阻了弃城而逃的计划,成功坚持到援军到来。

董昭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昭自此成为曹操的谋士。

建安年间(198年)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职,多有功劳,深受曹操器重。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谋划都是出自董昭之手。

王朗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甘忍流放的困境,拒绝为孙策效力。后来受到曹操的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崔琰

出身清河崔氏。体态雄伟,相貌俊美,美须髯,师从于大儒郑玄。最初跟随冀州牧袁绍,拜骑都尉。曹操平定河北后,授冀州别驾,迁丞相东曹掾,教导世子曹丕,侄女嫁给平原侯曹植。曹操成为魏公后,担任魏国尚书令,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坐罪下狱,为曹操所赐死。其家族发展为中古名门清河崔氏。

毛玠

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后来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的欣赏。

毛玠与崔琰主持选举,所举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为人廉洁,激起天下廉洁之风,一改朝中奢华风气。曹操大为赞赏,曹丕也亲自去拜访他。

曹操获封魏公后,毛玠改任尚书仆射,再典选举。又密谏曹操应该立嫡长子曹丕为魏国太子。崔琰被杀后,毛玠十分不快。后来有人诬告毛玠,曹操大怒,将毛玠收于狱中。及后在桓阶、和洽营救下,只被免职,不久逝世于家中。

杜畿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出身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田畴

年少喜爱读书,善于击剑,初为幽州(刘虞)从事。率领全族隐居,不受袁绍征辟。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时,进入麾下,担任司空户曹掾。参与平定乌丸、攻打荆州,颇有功勋,授议郎。

建安十九年(214年),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王脩

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官至大司农郎中令。

杨修

杨修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在曹植与曹丕争夺魏太子的事件中,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的阵营中,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最终曹操选择了曹丕作为魏王的继承者。后来曹操知道了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颇为气愤。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天,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处死。

辛毗

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平亭侯。

杨阜

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

田豫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王粲

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表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于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被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蒯越

东汉末期人物,演义中为蒯良之弟。原本是荆州牧刘表的部下,曾经在刘表初上任时帮助刘表铲除荆州一带的宗贼。刘表病逝后与刘琮一同投降曹操,后来官至光禄勋。

杜袭

建安初年,投奔司空曹操,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军咨祭酒、魏王侍中、丞相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累封武平亭侯。

枣祗

枣祗早年跟随曹操起兵,担任东阿令。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枣祗和韩浩建议设置屯田,政府将耕牛借给百姓,用于农耕,并按规定收租。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在许下募民屯田,兴修水利,当年收获了万斛粮食。此后,各郡县都设置田官。经过数年积累,仓廪丰实,所产的粮食能够满足军队供给和百姓日常生活所需,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枣祗死后,曹操追思其功,追赠为陈留太守,追封列侯,其子枣处中继承爵位。

任峻

董卓作乱时,任峻劝说中牟令杨原治理河南,抵抗暴乱。适逢曹操起兵,任峻征集宗族家客数百人归附曹操。之后曹操每次出征,任峻通常在后方补给军队。后来发生饥荒,枣祗建议实施屯田,任峻被任命为典农中郎将,招募百姓在许下屯田,结果连年丰收,积谷足以装满全部粮仓。官渡之战,任峻主持军备和粮草运输,敌军企图抄绝粮道,但在任峻的设法保护下,敌军不能得逞。曹操亦知任峻劳苦功高,任命他为长水校尉,封都亭侯。任峻经常周济他人,其信义为人称道。卒于204年,曹操哭泣良久。

陈矫

陈矫本姓刘,因过继与母族而改姓陈。早年避乱江东,后广陵太守陈登请为功曹。曹操辟为丞相掾属,迁任相县令,转任征南长史。又为彭城、乐陵太守,迁任魏郡西部都尉。曹操东征,拜丞相长史,转西曹属、尚书。

郗虑

出身高平郗氏。少时,受业于大儒郑玄。建安初年,拜侍中,守光禄勋,迁御史大夫。参与构陷少府孔融,持节册封曹操为魏公,软禁伏皇后。

丁仪

建安中期,丁仪与曹操的长女清河公主曾有婚约,但曹丕却以丁仪有眼病为理由,向曹操提出把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结果丁仪不能娶公主为妻。后来被曹操聘任为西曹掾。丁仪兄弟与曹植交好,拥护曹植为曹操的太子。曹丕成为太子之后丁仪转任右刺奸掾。

丁廙

三国时期魏国沛郡(今安徽濉溪)人,丁冲之子,丁仪之弟。

司马朗

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后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最终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韩暨

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屡辞公府辟命。后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宜城长,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又转为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监冶谒者等职。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因功加拜司金都尉。后封宜城亭侯,又升任太常,进封南乡亭侯。晚年因年老逊位,拜太中大夫。

韦康

身材魁梧。雅度弘毅,起家京兆郡主簿。举孝廉出身,得到荀彧的推荐,受到曹操的重用。接替父亲出任凉州刺史,颇受百姓爱戴。

建安十七年,受到马超攻击。为了保全百姓,执意出降,遭到马超杀害。

邴原

邴原家贫、早孤。初为北海相孔融所举。曹操为司空时,任邴原为东阁祭酒。

建安十五年(210年),邴原担任丞相征事,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吴,于途中去世。

赵俨

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

娄圭

后来曹操和他的儿子们一起出去游玩,娄圭当时也一起随行。因言语不当,被南郡人习授举报,曹操认为有意诽谤,遭杀害。

徐庶

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三国演义】汉末三国曹魏阵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