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家长必看的家庭教育秘籍!
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孩子成绩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拒绝上学,整天沉迷于游戏或者无所事事?你是否感到焦虑、无奈、愤怒、失望?你是否想过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那么请继续阅读这篇文章。我是吉易和躺平复学机构的刘得穗老师,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你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1、两个培养目标:健全的人格和有学习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找到高薪工作,成为社会精英吗?还是让孩子快乐成长,发展兴趣,实现自我价值呢?
其实,这两个目标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竞争,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了探索世界和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两个培养目标:健全的人格和有学习能力。
健全的人格指的是孩子具备良好的品德、情感、意志、创造力等方面的素质,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和合作。

有学习能力指的是孩子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主动地获取、处理、运用信息,能够独立地思考、判断、解决问题,能够持续地更新、拓展、创新知识。
这两个目标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根本和方向,也是我们评价孩子的标准和尺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受益于学习,并且享受学习。
2、游戏不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而是孩子厌学后的选择
其次,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玩游戏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游戏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而是孩子厌学后的选择。孩子玩游戏,是因为他们在游戏中找到了快乐、自由、成就、认同等心理需求的满足,而在学习中却感受不到这些。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逃避现实、缓解压力、满足欲望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娱乐、放松、充电的方式。
因此,家长不应该一味地禁止或者限制孩子玩游戏,而应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和体验,让孩子在学习中也能感受到快乐、自由、成就、认同等心理需求的满足。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和时间,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也要有一定的约束和责任。
与孩子一起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水平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只是消磨时间和精力。
与孩子一起参与他们喜欢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陪伴,也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经历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成绩不好的孩子要做三件事:不纠错、及时表扬、守护自信
再次,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很多家长认为成绩是衡量孩子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对成绩非常看重和重视。他们会经常地检查、纠正、批评孩子的作业和考试,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和负担。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成绩不好的孩子会感到自己不被认可和尊重,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他们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用,会放弃努力和进步,会选择躺平和放弃。
因此,家长不应该过分地关注和干涉孩子的成绩,而应该关注和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不纠错:当孩子做完作业或者考完试后,不要立刻去找他们的错误或者缺点,而要先给他们一个肯定或者鼓励的反馈。如果有必要纠正错误或者提出建议,要等到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并且要用委婉、友好、尊重的方式进行。
及时表扬:当孩子取得一些进步或者成绩时,要及时地给予他们表扬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增加他们的动力和信心。表扬和奖励要具体、真诚、适度,要针对孩子的行为和过程,而不是结果和能力。
守护自信:当孩子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挫折时,要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有家长陪伴和帮助。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鼓励他们再次尝试,而不是放弃。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自卑或者自满。
4、习得性无助是孩子躺平的根源,要避免家长否定、责骂、限制或打骂孩子
最后,我们要明白孩子躺平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即当一个人反复地遭遇到无法控制或者改变的不利情境时,他会逐渐地认为自己无能、无力、无望,从而放弃努力和改变,陷入一种消极、被动、无助的状态。
习得性无助往往是由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造成的。当家长经常地否定、责骂、限制或者打骂孩子时,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爱、不被尊重、不被接受。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来说,既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又是他们最害怕的人。他们会对家长产生一种既依赖又反抗的情感,也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既恨又爱的情感。
因此,家长要避免使用否定、责骂、限制或者打骂等暴力教育方式,而要使用肯定、赞扬、引导或者拥抱等温暖教育方式。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不否定:当孩子做出一些错误或者不合理的行为时,不要用“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坏”、“你怎么什么都不会”等话语来否定孩子的人格或者能力,而要用“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可以做得更对”、“你可以学会这个”等话语来肯定孩子的潜力和可能。
不责骂:当孩子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挫折时,不要用“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这么失败”、“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等话语来责骂孩子的表现或者结果。
不限制:当孩子有一些合理的要求或者愿望时,不要用“你不配”、“你不行”、“你不该”等话语来限制孩子的自由或者选择,而要用“你可以试试”、“你可以做到”、“你可以决定”等话语来赋予孩子的权利或者机会。
不打骂:当孩子做出一些违反规则或者道德的行为时,不要用暴力或者威胁来惩罚孩子,而要用教育或者沟通来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和影响,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和改正错误。
总之,家长要用爱心、智慧、耐心、信心来帮助厌学躺平的孩子,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乐趣,走向成功和幸福。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努力的过程,但只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梦想。
(我是吉易和躺平复学机构的刘得穗老师,关注我获取更多青少年躺平复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