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我在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姓孔的大师,他把我一生的命数用占卜都给算了出来,包括哪一年考试第几名,哪一年俸禄多少,还说我命中没有子女,一直到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我是半信半疑,把孔先生说的都给记录下来。
没想到从此以后,凡是考试得到的名次,都跟孔先生预料的一样,这让我对孔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更让我坚信了命运有定数,不必要强求,心里也没有什么妄念了。
后来,在栖霞山拜见了云谷禅师,进行禅修,在一间房里打坐三天三夜不曾睡觉。
云谷禅师问我:“一般的凡夫俗者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有各种妄念,你坐了三天三夜,不见你起心动念,是什么原因呢?”
我说:“有个算命的老先生把我一生的荣辱得失已经算的明明白白了,我就算要起动念,也没什么可想的了。”
玉谷禅师笑着说:“我原以为你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原来还是一个凡夫。”
我疑惑问他为什么?
禅师说:“所谓的命数,只能困住些凡夫俗子,非常非常善良的人,命数很难困住他。非常非常邪恶的人,命数也很难困住他。因为善与恶积下的种子,使命运变得很不明确。你被一个算命先生算定了命数,就不在努力分毫,难道不是凡夫俗子吗?”
我问道:“难道可以逃脱命数吗?”
“血肉之躯,落在命数里,就可以推算。但是,如果我们透过修行让心念和行为合乎义理,就可以超越命数,自己决定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的造作而成。命运的好坏,离不开人的心,从心这个层面上寻找,求不求在于自身,我们可以向内求得道德仁义,向外求得功名富贵,内外都能有所追求。”云谷禅师说:
“世上享有千金财产的人,一定是配得上千金财产的人;享有百金财产的人,一定是配得上百金财产的人;饿死的人,一定有饿死的理由。上天对待一切,从根本上是公平的。如果你能认识到自己过去的种种过失,那就要把自己考不取功名、没有后代的原因彻底扭转过来。”云谷禅师又说:
“孔先生算定你考不取功名,没有后代是过去的业力所致,既然是业力所致,那就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呢?就是要种植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实。从现在开始,你要不断扩大充实自己的道德,对人一定要宽容,坚持不懈做好事,而且是默默做好事,积累阴德。就是乐于做好事的人家,一定会得到许多幸福。从前的你,在昨天就彻底了断,从今天起,将诞生一个新的你。这个新的你,一定可以超越固有命数。”
“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也就是说,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所谓“修”,就是自身有过错,就应当彻底改正,永不再犯。哪怕有一点点的邪恶的念头,都应当彻底斩断。达到这种境界,就是达到了不动念的境界。如果我们对丰足和短缺不起分别心,那么就可以在贫富方面乐天知命,不被贫富所牵累。如果我们对潦倒和成功不起分别心,就可以在贵贱方面顺应天命,不为贵贱所牵累。如果我们对短命和长寿不起分别心,就可以在生死方面得大自在。看破了生死,一切的顺境和逆境都能够安之若素。”
听了云谷禅师的教导,我把自己的名号改了,由原来的“学海”改为“了凡”,意思是领悟了关于创造自己命运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样反复被命运束缚。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谨慎小心。以前只是悠游放任的生活,现在则过着战战兢兢、心存敬畏的生活,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常常担心生出什么恶念,得罪了天地鬼神。遇到别人诋毁我憎恨我,也能坦然接受,不以为意。
第二年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孔先生推算我得第三名,而我考了第一名,命运开始出现了变数。但反省下自己,做的其实还不够好:要么想做善事而不敢行动,要么帮助了别人心中却还有迟疑,要么虽做了好事却言语不当。认真反省了自己,觉得过失要大于功劳。
之后,我发誓要用十年时间做三千件善事,待到三千善事完成后,又发愿再行三千善事,为求得一子,后来三千善事还没有完成,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孔先生算定我五十三岁时寿终,而如今我已六十九岁了。
孩子,将来不论怎么样,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要保持谦卑;即使一帆风顺,也要多想到艰难险阻;丰衣足食的时候,也要想到忍饥挨饿;人家对你好的时候,要想想有什么值得人家对你好的;家道兴隆时,要懂得居安思危;已经很有学问了,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学问远远不够。
孩子,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天天把自己的过失改正,一天不改,就会心安理的继续错下去。
云谷禅师传授给我的改变命运的道理,实在是精深而精辟。值得反复玩味思考,并且尽力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