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根本解决考试粗心问题的总纲、心法与招式 (一)

2023-08-30 10:20 作者:引光小站  | 我要投稿

作者:小海

系列:数学教育

出品:奇辑教育研究室


之前也写过不少关于粗心的问题,视角多集中在解释粗心的原因、让大家理解粗心的合理性。
而这个系列,算是换个视角给粗心问题做个总结。将集中在“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克服考试粗心”的角度,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

因为之前总想着在一定篇幅之内,把一定框架的内容解释完毕,因此会忽略很多细节。这次就以随笔的形式来写,想到哪里就详细说清楚。
此为第一篇,主要说一说欲练此功的总纲,包括基本认知、适用人群和基础要求。


                                                     细心大法 总纲


欲练此功,必先......了解以下三点。

其一,理解与同情
需要深刻地明白,粗心是人脑的自然运作机制。在没有长时间修炼本法之前,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结果。

一定程度内的考试失误,家长不该盲目责怪孩子态度有问题,更不太可能通过抄十遍、责骂体罚等震慑方式来杜绝。那样,只会进一步增加孩子的自我怀疑、学习厌恶,根本上来讲是弊大于利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前额的发育渐渐完善,即便不做特殊矫正,马虎大意的行为也会渐有好转,但很难根本杜绝。这是一种魔咒,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都想摆脱,但它不受我们主观控制,极难摆脱,孩子本身也深受其扰。

想解决任何问题,先产生基于理解的同情之心是先决条件。这也是我们放在第一来讲的原因。

理解他们的无奈,同情他们,真正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忽视他们的人性,训斥他们不用心,打击摧残他们。


其二,划定粗心的范围
根据我们之前的统计,93%的家长反应孩子有粗心问题。但当我们对照着试卷,把那些“粗心”问题与孩子一一校对的时候,却发现绝大多数问题,根本不是粗心,而是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或者是我们稍后要讲的某些考试技巧训练不足问题。

家长习惯把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统称为粗心,这也会带着孩子错误归因,遇到什么都一句“粗心”带过,而不去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般来讲,我们想判定孩子的错误是否为粗心,需要根据错题,先问一问他当时做题的思路,然后问一问这题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更改某些条件再试探,最后再以这种类型更拓展深入的问题作为结尾。

如果全程孩子对答无碍,既能清楚说清自己当时为什么错,也能说清有关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还能无障碍搞定同类变化、甚至是拓展问题,我们才可能判定他确实是会的,是失误导致的错误。

而从宏观角度来,一个孩子整张试卷答得清晰顺畅,只有1-3个细微之处,因为极为简单的审题或抄写问题产生错误,但整体分数仍高于95分,我们可姑且判定是粗心导致。

其他的情况,比如好多题因为“疏忽”产生各种错误,试卷只有80多、甚至70分,这根本不该说什么粗心,要好好加强基本功、搞懂基本问题、增加熟练度,才是正道。

其三,此功的适用人群
考虑到细心大法是顶级的内功心法,并不建议水平一般的同学练习,性价比不高,还容易走火入魔。

欲练此功,最好先具有如下基础:

课内成绩拔尖,平时遇到的问题基本都会,考试稳定在95%得分以上,却总因为一些简单的失误问题,不能稳定在满分。如果你对此有所苦恼,想要进一步精益求精获取满分,可以悉心钻研。

之所以要求如此苛刻,是因为它多数并不是在讨论具体的知识和方法,而是在讨论如何调整自己的心念,如何监控各种琐碎细节,它会占用不少的精力资源,如果本身成绩不是很好,反而会因为过度关注这些,影响专注答题的部分,反而更难取得好成绩。

考试成绩中,90%左右是知识水平决定的,而我们今天要聊的东西,充其量影响不到10%。如果已经能稳稳拿到90%以上分数,它或许能帮你多拿最后那一点,但如果本身90%的硬功夫还不够,请关掉文章,安心回去打好基本功。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想修炼本法,大致要完成这样一种过渡:

首先,提升自己的绝对水平,让自己水平略微凌驾于要征服的试卷之上。提供一个硬性的指标参考,比如一张1.5小时的试卷,能在1小时左右全部做完,且能保证基本的正确率

想达到这个速度,一张试卷里最多有2-3题(填空、应用的最后部分)需要略微想一想,其他题必须在读到大致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理清楚解题思路,读完题可以立刻下笔,不用再耗费额外的时间思考。

5年级学生做4年级卷子,大致就是这种“水平凌驾于试卷之上”的感觉。想要深耕细心大法,这是一个基础要求。

当你可以有能力把试卷做得足够快时,再刻意压住自己的速度,以腾出多余的精力,对审题、对抄写、对检验等方面额外用力,以达到更高的精准度,这就是更高考试境界的来源。

打个比方。像是开车,一个司机如果本身水平就一般,只能勉勉强强上路。如果突然要求他在很大的压力下、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到达某地(考试压力大、有时间限制),他一路上是很难稳住心态的,出现小小的违规甚至剐蹭,都在所难免。

开车的技术动作本身、加上严格的时间限制,已经让他力不从心了,根本不可能再有精力进行路径规划、精确注意到前后左右车辆等方面。

这就是一般学生很难做到考试不失误的原因。以他们的水平,想完整做完卷子就很困难了,再加上考试环境的压迫,哪里还有精力去关注审题、验算、抄写这些细节?细心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他们无法支付。


但对一个老出租车司机,开车的技术动作已经成为本能,根本不用再占用任何精力资源。以他们的极限速度,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是绰绰有余的。这时候,你给他们一个半小时,他们完全不会有任何技术上的压力。

如果想要绝对的安全性,他们可以主动降低速度,把时间稳稳压在一个半小时到达,中途就有更多的精力,去规划路线、礼让行人、观察车流,开车就会给人无比稳健的感觉。

再举一个例子。
像是通信传输。人们在进行电信号传输的时候,时常会因为干扰而产生误码,这本该相当常见,毕竟干扰无处不在。但我们现在的通讯传输,是依赖什么方法,让几乎所有数据都正确传输的呢?

答案是牺牲一部分数据传输带宽,分配给校验功能。

假如两个电脑之间的真实传输速度为10M/s,我们是不可能让它全部用来传输有用信息的。我们会分出一部分来,比如2M/s,传输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信息,用来帮助我们校验那8M/s的有效信息是否传的正确。

你看通讯系统有关提升稳定性的设计,跟细心大法的基本思想如出一辙。当你的速度足够快的时候,就有能力分出一部分精力,去额外承担保障正确率的工作。
所以,如果考试的要求是传输5M/s的数据,这就会很轻松,即便分出2M/s的带宽去校验,还有8M/s的真实流量,足以满足需求。

但如果你本来的带宽只有5M/s,只能勉强满足考试的要求,这时候就会有两难选择。如果还要校验,带宽就不够用了。如果不校验,误码就在所难免。

所以大家现在应该明白了吧,
我们通常认为细心是一个态度问题,但实际上它不是的。
细心本质上对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当水平超过考试要求较多时,才有能力腾出额外的精力用在校验工作上。

像是我,做小学卷子固然很容易细心,稳定在100分。但如果现在真的要去做高等数学,我想自己根本不可能不失误,别说100分了,我能拼了老命全做出来就很不错了。

所以,如果孩子的水平目前还无法稳定在95%以上,一般先不要在这个地方找太多原因,多去仔细抠抠错题,搞懂搞透,把绝对水平提升来,这才是性价比更高的路。

(这篇就说到这里吧,下篇继续说说基本心法,对孩子的要求依然很高)

根本解决考试粗心问题的总纲、心法与招式 (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