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这么重视经典教育?
视频号:吴守立国学智慧
国人在科技思维的作祟下,认为过去的都是落后的不好的,不加分析就加以抛弃,这种思维倾向在教育中很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讲究“先模仿再创造”,所以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这些古代日积月累的教育经验难道一点价值也没有了?
有些人拼命反对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记背,斥之为死记硬背,他们这些反对者对传统文化很少有仔细研读过,反对理由多是出于对西方的盲目膜拜,认为西方的就是科学就是好的,实在太让人觉得可悲了。
科学类科目自然要培养自由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更好的学好,人文知识必要的背诵却是基础。他们机械的以为一旦提倡中国传统经典的背诵就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那么历史上众多仁人志士又是何以产生的呢?杨振宁、李政道这些从小背诵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并有着极高文学修养的科学家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不是只有我们中国人强调经典的背诵,这一点在犹太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欧美人、日本人中都提倡背诵经典。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人民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传统经典吧!
犹太人向来以较强的记忆力而自豪,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聪明,而是因为父母会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诵《圣经》,每天背诵一部分,并形成一种习惯,在满十三岁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经全部会背诵最基本的学问了。
犹太人认为,如果不能培养出一个好的记忆力,今后就没有办法学习其他事物。一旦记忆容量变大了,大脑就有能力不断地储存新的信息。
日本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普法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日本著名教育家阴山英男在其所著的《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列出要求学生背诵的书目,其中包括:《日本国宪法全文》、《源氏物语》、《平家物语》、《伊氏物语》、《论语》、《老子》、《孟子》和《徒然草》等。
在西方亦如此,他们对荷马、对维吉尔、对但丁、对歌德的重视就是从背诵他们的经典作品入手,很多基督徒则对《圣经》异常重视,会背诵许多经典经文。在莎士比亚、叶慈等大文豪的家乡英国,小学生会学习各种各样的诗歌。在德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孩子们必须要会背诵经典诗歌。
在世界范围内伊斯兰国家和民族,所有的清真寺都是学校,“至高无上”的课本是《古兰经》。伊斯兰教徒的儿童从三岁起就得背诵《古兰经》,尤其是男孩,《古兰经》都将伴随他们度过一生。
印度人对于自己的经典如《吠陀经》、《往世书》、史诗《摩诃婆罗多》 和《罗摩衍那》非常重视,让孩子从小接受经典熏陶。
每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都重视自己民族的古老智慧,为何我们却不懂得尊重和熟悉自己民族的经典?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经典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而留下来的智慧精华,是人类生活的准则。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到底该怎么学?欢迎关注天第书院,共同学习。
PS: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吴守立国学智慧】,以国学智慧为出发点,分享关于个人成长、夫妻关系、孩子教育、企业管理等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