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政官方宣讲会图文汇总⑦传播学院

2023-07-21 10:27 作者:华政震川考研  | 我要投稿


本文的“内容”,实际由华政官方出品,由华政老师专门介绍各自的专业,震川考研整理、收集其中的图文信息,分享给大家,这样大家就不用看那1-2小时的视频啦!

以下,内容上具有权威性,但多数内容较为“抽象”、可以作为一定程度上的报考参考。

只想看【法学类】的同学,可以直接看下文第四部分:传播法学。


新闻学专业


(一)你选择的专业方向有哪些方向?

1、法治新闻

以法学+行文的专业特色,聚焦法治新闻理论与实务,对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及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

2、新闻史论

依托新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的特色和优势,重新审视和反思“媒介本身”,聚焦当前新闻传播技术变革的复杂历史关联,关注新闻重大理论转向与承继,关注历史上的新媒介技术与法的复杂互动关系。

3、新闻伦理与法规

关注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实践的职业道德伦理与法治建设,用伦理和法治的方式促进新闻传播专业主义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具有伦理和法治意识的新闻职业从业者和数字媒介实践者。

(二)你选择的专业有什么特色?

1、法治新闻理论+法治新闻实务有机结合

2、紧密对接法治国家建设需求

3、塑造未来法治传媒精英

(三)教师团队

新闻学硕士专业具有一支从事新文学研究的精英团队,学科团队的职称合理。

专职教授11人,包括:3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高级职称占64%,博士学历占100%,平均年龄42岁,在法制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史论、新闻伦理与法规等方向各有侧重和专长。

(四)就业前景展望

1、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

普法宣传工作需要大量法治新闻和法治宣传专门人才,各类媒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法治新闻专门人才

2、2017年其全国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3、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


传播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

1、研究方向

政治传播与社会传播:突出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研究,着重研究公共关系、网络舆情、媒介与基层治理等内容;

媒介史与传播理论:着重研究基本传播学理论及媒介史、传播学的相关问题;

媒介文化与认同:着重研究文化传播本土化资源和路径,以及跨文化传播理论。

学制:三年

学位:文学硕士

2、培养方式

(1)导师组指导与导师个人指导相结合。导师组设计整体培养方向,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基础、特长、专业重点、发展方向等指定个人培养方案和计划,导师组会定期集体导论执行情况。研究生在校期间还应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

(2)课堂教学和读书会、讲座三位一体。

(3)倡导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与互动。

(二)特色优势

1、研究设计了:政治传播与社会治理、媒介史与传播理论、媒介文化与认同三个方向和研究团队。

为增强师生交流的管道,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传播学专业导师组策划举行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

(1)沪上青年学者交流会

(2)闻思读书会,由本专业老师带领全体硕士生进行文本细读和讨论。

(3)论文写作工作坊,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思维和写作水平。

2、师资情况

导师9人,包括2名教授5名副教授、2名讲师,高级职称占78%,其中由政治学兼任导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100%。师资力量主要来自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内外著名大学。

目前导师包括:郭恩强、阙天舒、陈阳、孙祥飞、刘展、秦朝森、陆新蕾、张梅芳、李静。师资组团队近几年成功申请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 《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当代传播》等新闻传播学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各类著作10多部,论文或著作多次获得各类学术奖项;智库研究成果多次获得觉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3、就业前景

传播学专业的同学参加各类实践比赛活动,获得过中国数据大赛的奖项,奥情分析成果有很多也受到省部级领导的批示。

传播学专业毕业后可继续读博深造,从事媒体记者编辑工作,考取公务员从事党委和政府宣传工作,以及各种企业工作和自媒体实务工作。

2023届毕业同学目前的去向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

公司、国有企业(建筑、城投)等。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


(一)专业简介

1、专业简史:我们从哪里来?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专业,起源于2004年学院新闻学本科专业和2005年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近二十年来累积的专业建设基础。

•2013年传播学院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设立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点,同年学院成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教育基地,至今己有近十年高层次学科人才培养经验。

•201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传播学院正式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子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子权。

•2021年,依靠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宇传媒与文化产业二级硕士点正式获批!

•2021年新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

“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点,为建设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学科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专业内涵:我们是谁?

全国第一个将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交叉融合的特色硕士专业。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天然具备新文科属性,既具有人文科学的情怀素养、又拥有自然科学的科技理性。

•本学科旨在通过扎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实际,采用跨学科思维科学识别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机遇,运用多学科方法深刻揭示新时代数字传媒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规律,探索建构新理论和新思想。

•数宇传媒与文化产业学科设置两个研究方向:数宇传媒经济、数字文化产业。

•本硕士专业学制为三年,授子文学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网络新媒体传播与运营管理岗位

•各类新老媒体机构的经营管理岗位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传播与管理岗位

•各级政府和政法系统新媒体传播与管理岗位

•各类文化产业机构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岗位

•各级文化传媒相关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

(三)学科基础与特色

•数宇传媒与文化产业学科拥有较强的学术科研基础实力:

•主持中英联合国际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承接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若干项;

•在SSCI、CSSCI等国内外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文章200余篇,出版《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数宇创意

产业研究》《文化产业空间演化机制研究》《美国音乐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版权因素研究》等学术著作10余部;

•荣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部级)、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部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和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一系列高等级科研奖励。

(四)优秀师资力量

学科团队共有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达到100%,“80后”占80%。

传播法学


(一)学科特色

华政法学强势学科下设交叉学科传播法学,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绝无仅有。

充分打造法学、新闻传播学、和公共管理相结合。

聚焦于新闹传播专业中的法律现象与法律问题,不同于刑法、民法等其他部门法。

互联网平台治理、與情信息管理与法治、传媒侵权、传媒著作权与娱乐法等。

旨在为传媒实践行业和法律实务部门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

(二)招生情况

•2016年9人,2017年12人,2018年12人,2019年10人,2020年10人,2021年10人,2022年14人,2023年12人

•2020年报录比9:1,2021报录比13:1。2021年保研4人,2022年保研5人,2023年保研5人,连续三年完成保研名额

•2020年,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85高校以及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11高校共计25人报考;2021年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学校报考并录取;2022年南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学校报考并录取;2023年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学校报考并录取

•2023年,211以上考生占报考总人数的18%:2022年是14.5%:2021年是7.5%:2020年是5.6%:2019年是5.2%

(三)师资介绍

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师资博士后2人


新闻与传播专业


(一)专特特色介绍

新闻学专业设立情况介绍

•司法部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培训中心

•华东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

•上海市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建设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二)专业类别简介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是研究媒体与媒介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特征,运用相应的策略与方法的专业领域。

是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治理而设置的。

其目的是培养据欧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对象:一定媒体工作实践经验

学习年限:两年

培养方案:以课程教学为主,兼由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现场实习等

培养方式: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课程安排

学分要求:总学分37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0分、实践学分4学分,讲座学分3学分)

课程类型:学位课5学分、必修课1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4学分(理论课程、方法类课程)工作坊(实务)课程

论文要求:学术论文按照学术论文的要去执行;实务论文指案例分析类、调研报告类、专题研究类

课程实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3——6月)考核

(四)就业前景

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事业单位法制新闻、法制宣传及相关需求。


往期好文 | 震川考研,专注华政考研第10年


华政官方宣讲会图文汇总⑦传播学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