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2 一二拙见
关于流2 一二拙见
①关于数字生命
想到了忒修斯之船。即把一艘老旧的木船的老部件拆下来换成新的部件,再拿拆下来的老部件重新组装成一艘木船,哪艘才是原来意义上的木船?本质是假定某物体的构成要素被置换后,但它依旧是原来的物体吗?其实是认识论上的问题,或者说理解模式的差异。 先破后立。 认为数字生命系于网络,或者说,认为数字生命是数据生命 不以为然。 我以为数字生命的目的在于把肉体生命转化为精神生命。通过550系列接入网络不过现行手段,并不成为结果。仅仅只是在目前的认知理解范畴内精神生命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在于网络,但不代表数字生命只能系于网络。网络在这里被曲解和夸大了。现在的网络不过是当前科技水平下虚拟意识的中转站,真正的结果是虚拟意识作为宇宙数据的一部分存在。但值得注意这里的“虚拟意识”,是虚拟状态下的意识,而不是虚拟的意识;或者说,只是将忒修斯之船上的木板置换,而不是命名另一艘船为忒修斯。 引入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构成材料是质料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决定了物体是什么。基于形式因,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因为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形式因——没有变。抛开动力因,事物的目的决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在现实中的目的是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所以说,人自体在改变,人自体的意识不变,为了存在的目的不变,所以数字生命的“人”还是人,不过异态化而已。 这种异态化不是机械飞升,也不是文明崩坏后的新生,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人类文明诞生,这种诞生,是“旧生”。 对于这种“旧生”,从时空连续性上讲,数字生命并不是各时段意识切片的总和,而是意识在时空中的推进和延续,具有时间单向性和空间的唯一性。即使旧生没有摆脱时空的桎梏,但其对于人类文明仍然是一次革命,一种跃进。它使人类能够放弃脆弱的肉体生命形式,转而去思考更高层次的文明存在形式与跃入四维空间的可行性。
②关于数字生命ll
计划取消 其一,移山计划成功,数字生命计划显得多余。一方面,移山计划最大程度保持人类的现有存在状况;一方面,我以为数字生命不过下下签,是一种应急状况下应急措施,是一个无计可施后的劣计。它可以成为一种保障,一个方向,但不能作为希望存在。其本身就是悲观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产物。 其二,数字生命计划容易引起社会伦法理问题,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作为社会中人而存在,人自体的存在形式的转化意味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即数字生命下人类社会和上层建筑的再定义。这种再定义的困难在于如何继承已有的定义和如何创造新的法则。以及一切总根源的问题,例如生产力将以什么样一种形式存在,社会形态又将如何变化,新的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等等。
③关于图和朵的存在状况
可能进入了“类四维空间”。参考星际穿越中男主的存在状况:其进入四维空间,能够主动对低维世界进行观测和干涉,可以观测和干涉各时段低维世界的切片。对于图和朵:能够主动的通过现行的数字形式即网络对现实进行观测和干涉,但限于现实的时间线和网络的覆盖面。所以我说是“类四维空间”。这种跃入未尝不是一种意外之喜,它提醒了数字生命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即对于更高维度的探索和对于更高文明水平的追求。
④关于“存在”的哲学讨论
至于存在主义,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确定存在者作为存在者的那种东西,是使一切存在者得以成为其自身的先决条件,或者说,它是使存在者显示其为存在者的本源性的东西,因而与一切存在者相比具有优先地位。一切存在者必需存在才能成为现实的、确定的存在者。没有存在就没有存在者。但存在本身并不是存在者(无论是作为自我或对象),也不是一切存在者的族类的普遍性,不是对一切存在者的概括,因而不是某种抽象和绝对的存在。存在也不是其他存在者之外的某种独立的东西,否则它就成了有确定性的、对象化的东西了。存在没有现实的、独特的规律性和本质,不能给它下定义。存在不能由某种认识形式和逻辑结构所构成。诸如物质、逻各斯、实体性、客观性、直观性等等所表达的实际上都只能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本身。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海德格尔他强调存在关系先于和高于认知关系,人首先是存在着然后才能有知,而人的存在总是与其世界联系在一起的。肯定人的存在也意味着同时肯定其世界(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他人)存在,反之亦然。至于人对世界的认知,只有在肯定人与世界同在的前提下才能发生。与认知相比,人的存在关系具有始源性的意义。并且存在主义者认为只有人才可以“存在”,他们将这种独占的“存在”限定为“此在”,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与其他一切存在者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先地位。第一,在存在者状态上的优先地位。此在只是它的存在本身,先于任何其他规定性。它不是现成已有的、实体性意义的存在,而只是一种显现、一种可能性。第二,本体论(存在论)的优先地位。此在能追问自己的存在。关于一般存在的本体论是对存在者状态上的意义作理论阐述,对此在的本体论的论述则不是简单地论述其存在者状态,而是去追问此在的存在本身。这种追问本身就是此在作为存在者的存 在的意义。第三,此在不仅包括了对其本身的存在的领会,也包括了对一切其他存在者的存在的领会。此在打开了通向一切其他存在者的门户。对一切其他存在者作本体论研究,均应通过此在来进行。或者说,一切其他存在者的本体论以对此在的本体论研究为基础。正是由于此在具有如上优先地位,海德格尔认为在研究其他存在者之前,首先必须追问领悟这些存在者的存在的此在。 所以数字生命化图口中的“存在”,必须建立在其数字生命的存在;数字生命的存在有意义,就势必是此在。换言之,数字生命的存在是人的存在而不是数据的存在,是意识的现象而不是数据的堆积。现象学的原意就是“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海德格尔所谓现象就是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所以意识的现象就是数字生命此在的显现。
⑤关于MOSS
我以为MOSS已经是四维空间生命体,而且具备观测和干涉低纬度能力。更是借助借助时空上的能力,对过去的切片通过万能钥匙——量子力学,制造线索和契机,引导了自己和自主意识的诞生以完成自己的目的。 但是要明确MOSS绝不是人造神明。所谓“AI觉醒”“智械危机”的机械降神未免过于俗套,并且MOSS目前还是基于网络的意识存在,并未完全成为高维的独立意识自体。首先MOSS的自体意识寿命受限制,即不能永生。即便是在550w里,丫丫的意识经过迭代产生的数字生命也只有70年,70年后只能重新轮回。马兆的遗言如果是指这个轮回,刚好可以证明数字生命不是永生,只是无限轮回,70年后重回原点。MOSS也是如此。 MOSS很有可能是一个人为的、庞大的、依靠人类智能的、计算机工程代号,服务于整个“流浪地球”计划。他脱生于550w中,既作为550w绝对理性的意识体存在,又作为计划本身存在。他通过其强大的运算能力承载一众被称为“构架师”的人类意识体,构建成一个由人类文明参与的人工智能,以现实帮助人类推演未来重大变故、预测相应节点、以及分析做出最优应对方案。 MOSS可能是数字生命的最大希望和最高成就。关于“人的意识”,符合资质的人是被允许备份和上传的,他们就是所谓“构架师”,意识一旦上传,就会被利用起来,被上传的个人意识可以参与MOSS的决策。MOSS的希望力在于,作为绝对理性本身,他具有最优化的能力;但是构架师,即相对感性的加入,又中和了绝对理性的冷酷,使决策人性化,人情化。“让人类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MOSS如是说。其实这是绝对理性MOSS本身对这种绝对理性和相对感性交互的模式的赞同。据上,MOSS大抵是认为: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是否选择理智。他肯定了感性的存在,但同时强调理性的作用力。 MOSS是计划也是为计划而生,MOSS代表不了人类,所以出现了架构师,因为只有人类能够决定人类的命运。
⑥关于预言
2044,太空电梯危机;2058,月球坠落危机;2075,木星引力危机;2078,太阳氦闪危机。MOSS参与它们,预言它们,提示人类,指引人类—— 想到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MOSS就像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不过前者一手造成了危机前后,而后者单纯预言和引导而已。这种预言和适时的引导是有益的,它考验和锻炼人类而不致使人类毁灭,MOSS使用危机促进人类在社会上的成长加速。譬如人工引爆相位阵核弹一事,MOSS的目的是为了销毁人类所有核武器储备和快速管控分歧团结一致。如何销毁核弹?全部用来应对月球危机。如何管控分歧?因为核弹会让人类在这种末日分歧中招致互相毁灭,而moss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团结一致献上核弹的危急契机,对自己的进化升级,也是为了以后成为人类守护者的一个基本条件。MOSS从始至终都没有背叛人类,从始至终都在服务于流浪地球计划,甚至可以为了全人类,杀死自己事实上的父亲——马兆,但他却铭记着马兆的话“没有人的文明,没有意义”。MOSS最后说的“保护人类的最好办法就是消灭人类”,我倾向于这不是他的目的,而是手段。因为对MOSS来说,人类不会被空间站坠毁消灭,不会被月球撞击消灭,也不会被太阳氦闪消灭,而会被人类自身消灭,因为人类太热衷于自己毁灭自己,类似于三体里人类做出的选择。特别是与刘培强对视时对他的回答“人类的存亡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更印证了这点。
DK乱笔 学识不精,博集高见。若有侵权,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