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完整实拍记录,不愧为广东最巴闭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

陈家祠堂是清朝末年的民间建筑,始建于光绪十四年。
陈家祠堂最初的时候叫做陈家学院,是由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等事务提供临时的居所。
作为捐资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以将其祖先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
大门前的一对石狮,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
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它曾被评为“羊城十大美景”之首,又以“古祠留芳”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并与中山市孙中山故居、佛山祖庙、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一起被誉为广东四大文化景点。
【挂线砖雕】
祠前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砖雕作品之一。
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
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石雕铁铸】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
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
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
【彩绘木雕】
正门两扇大门上,一边是红脸的秦琼,一边是黑脸的尉迟恭,气宇轩昂,神情威严,这两个门神图案便是彩绘,即便历经风雨,依然艳丽如新。
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
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20扇雕花门档。东厅四扇为《三国演义》故事,其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长坂坡救阿斗”、“赤壁之战”、“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等)
中间门档雕刻的内容为从商周到宋代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隋唐演义》中的“太白退番书”,《说唐全传》中的“郭子仪上寿”、“薛仁贵东征”等,共计12幅。
西厅四扇为《水浒》中的“拳打镇关西”、“血溅鸳鸯楼”、“三打祝家庄”等内容,这20扇门档堪称“木刻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灰塑陶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
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1959年,这里改造成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内除长期设有《广东传统雕刻艺术》、《广东象牙雕刻艺术》、《广东刺绣》、《百年陈氏书院》《旧广州家居》等展览外;
还不定期展出馆藏具有浓郁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广东民间工艺品,如古朴浑厚的石湾艺术陶;金碧辉煌的广州织金彩瓷;精雕细刻的潮州金漆木雕;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高贵典雅的套色蚀花玻璃等。
开放
参观时间:早上9:00-下午17:30
重要提示:下午17点停止售票及入场
免费开放日和闭馆日:
2023年实行每月一日免费开放,具体日期如下:
1月18日、2月15日、3月15日、4月19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19日(中国旅游日)、6月10日(中国遗产日)、7月19日、8月16日、9月13日、10月18日、11月15日、12月13日。同时,5月12日国际护士节、8月19日中国医师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医师、护士、教师、环卫工人分别凭工作证可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