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要想读懂孟浩然,首先要读懂他的孤独

2023-11-07 13:38 作者:无水无田  | 我要投稿

诗坛  /  布衣诗人孟浩然(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01





千余年来,孟浩然在世人眼中就是一个不问世事的隐逸闲人。


可仔细耙疏孟浩然的生平,便会发现隐逸的身份怎么看都极有水分。是,三十岁前的孟浩然是一直在乡下老宅避居苦读,可他并未因此而断了交际。相反的,在他读书期间,不仅与张氏子弟等一干好友往来频繁,甚至还屡到川蜀、江西等地游学。


中年落第之后,这老先生更是任性外出游历,一入吴地3年,与当地权贵、文士广泛交游,哪里有半分隐居的意思。而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不是在病榻上度过,就是以无聊的幕僚生活打发时间。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世人对其误会至深?


我想,应该是他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份独一无二的静谧和幽独罢。



02



孟浩然最脍炙人口的两首诗歌是《春晓》和《宿建德江》,都是短小精悍的五言绝句。


这两首小诗,孟浩然根本就没下功夫雕琢,喃喃自语一般的平易语言里,却藏着他最深的孤独,以及最真实的自我。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意渐深,一夜好眠,被婉转啁啾的鸟鸣声叫醒,不知道天光有没有放晓。昨夜风劲雨疾,也不知道满架蔷薇花落了多少。


此诗被后世诗评家疯狂点赞,通篇都是“妙悟”“清新”“婉约”之类的评语。私以为《唐诗镜》的点评最为独到精妙:“喁喁恹恹,绝得闺中体气,宛是六朝之余,第骨未峭耳”。细细读来,二十个字的简妙里,确实掩藏着细腻婉转的六朝余韵。



这是孟浩然在拂晓蒙寐之际的呢喃自语,却被他写出了清新悠远的独臻妙境。


整首诗里唯一的主角就是清晨早起的鸟儿,它们早早地在雨后的清晨里醒来,啼声在空幽的春晓里婉转应和,悦耳动听。它们也是春的信使,把我们引向了生机勃勃的闹意春景。下了一夜的雨,静夜中的沙沙声响让人仿若置身于如烟似雾的凄迷意境,也不禁让人遐想微雨后的众卉新姿。想必有芬芳零落一地,也想必有新卉绽放于枝头。


孟浩然这一生既满怀济世壮志,又追慕隐士高逸。这种动荡和宁静并存的矛盾性格,也微妙地通过文字传递了出来。他的隐逸秘境里永远都有一股不宁静、不甘心的活力。



03



我们再来看看他最著名也最隽永的一首小诗《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经》有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日暮黄昏,仿似就是归家的信号,总是会催生游子更多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他的行舟停泊在烟雾迷蒙的富春江畔,如画的风景并没有消减他心中的惆怅,夕阳西沉,反而让他更想家。于是他在难以排解的寂寞中,到自然中寻求温暖。极目之处,矿野无边无际,低矮的树木便觉得尤为可亲;江水清澈见底,晃晃悠悠地将一轮圆月送到你的身旁。


这是独属于孟浩然的盛世里的孤独,所以他把矮树和圆月都扯了进来,用以排解这份孤独。



04



唐宋两代里把孤独写得极好的诗人很多,但能把孤独写得如此圆融生动的,在他之前也只有一个天才王勃。王勃的山扉往往有“涧户风前竹,山窗月下琴”。孟浩然的孤独显然和他一样,都生机勃勃而又兴味悠长。


或许是富裕安宁的盛世背景,才让他的这份孤独有了别样的意味。仔细品味,你就会发现孟浩然的诗作有清寂,但没有柳宗元那种“千山鸟飞绝”的孤绝;他的诗作有清幽,但没有韩愈那种“山石荦确行径微”的奇峭;他的诗作有清雅,但没有王维那种“新家孟城坳,古木余衰柳”的清瘦;他的诗作中有清逸,却没有柳永那种“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的市井气。


开元盛世里的孟浩然是孤独的,也是失意的,但他平和、从容、恬淡,用一笔素淡写出了盛唐诗坛的别样春秋。



05



孟浩然有个乡友丁凤,两人家境相似,又同为莘莘学子,所以特别有共同话题,也常常结伴同游散心。


孟浩然在家乡苦读期间,非常喜欢到禅寺和山院度假静心。有一段时间他住在业师山房,好友丁凤知道后便相约拜访,结果到了约定的日子,丁大却迟迟不至。就是这么个寻常日子里极不起眼的小涟漪,却也被他写成了诗。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夕阳渐渐从西岭消隐,转瞬之间群峰成墨色。如剪影一般的松树无端让人生出了些许凉意,万籁俱寂,唯有泉声叮咚。山道上渐渐看不到樵人的身影,暮霭中鸟雀们纷纷归巢,几乎听不到声响。


这是何等清寂又何等幽远的境地。



他就这样用明暗的交接,动静的相替,来揭示时间的流逝,将黄昏的寂寞形象地传递到我们眼前。


对于好友的来访,他隐隐有些期待,所以携琴亲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丁大久久不至。可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焦躁,也没有因此而不耐。他抱琴独立于长满女萝的小径,在暮霭里静静地享受着这份不期而至的孤独。


这一刻,孟浩然将自己完全消融在了这份静谧里,并在这份亘古的静谧里悟得了一份超妙自得之趣。



06



所以清人翁方钢才会说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举唐初以来诸人笔虚笔实,一洗而空之,真一快也


善于写孤独的孟浩然,他最好的作品都创作于他“想一个人静静”的时候,《春晓》是,《宿建德江》是,包括这一首名不见经传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也是。


所以,要想读懂孟浩然,首先要读懂他诗歌中的孤独。




要想读懂孟浩然,首先要读懂他的孤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