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自杀真的无痛又安详吗?

无意中首页刷到这个视频,大致能猜想到评论区的状态,随便分享一点东西。
我很小时候是非常开朗的小孩,话多、爱笑、好动甚至有点社牛的雏形,很受大人们喜欢,但上了小学四年级左右开始吧,校园80你懂得,主要80人还是我妈好闺蜜的孩子,当时的家长很少有校园80这个概念,出于“怕我学坏”的理由,我妈甚至有点拉偏架,某种意义上她居然还成了80人的帮凶;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
这段黑暗的日子,我在学校遭受苦难,回到家父母要不就是工作忙,就算回来了我也往往成为一个大人工作不顺心时的情绪垃圾桶(但我现在也能理解,他们确实也很忙很辛苦),那时候的我,真的无助到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难道我就没想到离开这个世界吗?
当然有!
那段日子我至少有三次冲上房顶,其中一次真的就是在房顶边上一步之遥,只差纵身一跃了!学校被欺负,家里也挨骂,我妈还站在80的孩子一边盲目听信他的话,连父母都这样,我一个小孩子能做什么?换你你不绝望吗?
还是遗传了我爷爷的胆小性格,要是我胆子稍微再大一点点,我这辈子别说敲字,都没机会见到智能手机长啥样了。
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迎来了转机,中考前我坚定的避开他填报的志愿学校,宁可不上重点(他成绩不差,报考的就是我们市重点),在后来他家里也准备出国移民,到了高中,我终于脱离了这个人的控制,而且由于分数线的门槛,我也切实感受到高中的同学素质比初中高了不少,虽然还有一些不好的遗留(总有几个初中认识我的人,知道我以前的经历),但大致上,我终于开始过上一些正常学生的日子了,再到上了大学后,朋友也慢慢多了一点,时间确实正在治愈我的伤痛。
但有些东西还是回不来了。
现在的我,性格变得安静、沉默、话更少思考更多,息怒不形于色,很享受安安静静一个人,那种小孩子时期那股开朗和笑容,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折磨下已经不可逆的消失了。
但我还是很庆幸,初中的我没有选择那一跳。
现在已经是社畜一枚,白天工作很累,但我下班后还能回跟同事合租的公寓开着空调,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聊天,安安静静的看喜欢的新番和电影、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我很珍惜这些时光。
当然,我的经历只能代表我个人,虽然一度去看过精神科医生(还是我自己去的),但我始终没得过那种病理性的抑郁,不敢以便概全,但是,对于那些并不是病理上的抑郁症或者身体上的绝症,但深陷绝境,看不到未来的朋友,我真诚的建议,忍耐、等待,一旦机会来临,请紧紧的抓住不要放手,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能让你立马结束痛苦,但也会让你失去未来,失去一切,你的人生句号就永远定格在苦难。
就像埃德蒙说的那句话:
“等待,并心怀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