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丨从家长的扫兴联想到学校的服从性管理丨服从性丨Obedience

刚才刷到了一个视频,【中国家长为什么特别爱扫兴?】

视频中很大部分我是同意的,根据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情景,下一步可以续写为:
然后你沉默,他们怪你不跟家人交流;
然后你交流,他们分贝拉满斥你叛逆;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了,所以我很庆幸
所以高考是很多人能抓到的“阶级跨越”的好机会,所以我们会同情父母,去带着父母的期待去实现这些东西。其实想想,我们的父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恶意,只是因为“太现实了”而已。但这并不能否定有大部分控制欲惨杂其中
但父母的期待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的,成功者迫于分享自己的成功,因为这样会让自己更快乐;大多数失败者只会在背后自责或者去治愈自己,因为他们不想说出去。
因此,网上那些成功者当然是极少的,觉得多只是错觉而已。

这就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学校。
其实学校也是这样。
俗话说,强者从不抱怨环境,那么我身为一个弱者,就来抱怨抱怨。
接下来我会以跑操为代表案例进行阐述。
唯一让当时处于“扫兴期/控制期”的人的办法就是:服从
服从性,某些军事化管理的学校的过严的宿舍管理、晨跑、大课间跑、放学跑,跑的时候必须挤到某种近乎变态的程度,这不是什么通过纪律性反映到学习生活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服从性测试,你服从了,你是好孩子,你将自己的想法的地位置于校领导利益的下位,你很不错。
所以我一直庆幸自己没有在我高中前些年的私立时期上过,因为当时就是有晨跑这种东西。
我会在离开高中后有一点怀念高中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几周取消了高三跑操,这当然是因为我体重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次跑操都会很大程度上扫兴一天仅剩的好心情。
在跑操的时候,你跑,跑到跟不上,跑到跑不动,然后执勤的看到你,扣分,然后校领导“调侃”,批评,甚至少数学校和少数时候会关系到工资,班主任“脸上没光”,开始批评教育那些偷懒不跑的。
跑了,累死累活的,不跑,被人身嘲讽,所以,你跑不跑?
其实我挺羡慕那些叛逆的孩子,我也想当着校领导的面摆烂摊子当面不跑,所以我高三下学期的时候照做了,最少跑0.7圈,最多跑一圈,剩下一圈直接走,就算还能跑得动也要走,不为什么,就是为了在这上千人组成的绕圈跑操队伍中,碍碍那些校领导的眼,而且,我是比一般人爱出汗的,再加上体重摆在这,所以如果选择废力气跑完,在这之后,总会直接宕机,因为跑完后的不适,完全不能上接下来的两节课,你可以说我耐力差,三观歪,但你怎么说,我都跟不上,你还是闭嘴吧。
在高三后期,我的班主任还是比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怎么管这些了,所以还是相对比较满足的。
强制性集体跑操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并不客观,所以我现在就来主观主观:
是为了取悦校领导们,扫去校领导心理的部分坏情绪,增强校领导的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控制欲。学校的升学数据并不那么好看,或者是,数据好看但还感觉缺了点什么,那么就开始搞跑操。站在操场中央,看全校千余人以你为中心围着你跑;或者在主席台上,看全校千余人围着自己所管理的学校的学生在宽阔的操场上进行一次全体动员性的集体活动,然后时不时来拉拢相关部门的领导来视察检查,说:“看,这就是我们的学生!”,想想确实是能理解了。
以严格的纪律性和管理来反映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们做更好的自己是纯纯放屁的。两者的联系十分稀少,如果宽松管理,学校的整体所谓数据肯定会大涨。因为前者是压榨学生在其环境中的成绩,而后者是开放环境从而发掘学生的特点。
你们的前辈们,学长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们也应该坚持下来!
从来如此,便对吗?
苦难从来都不值得被歌颂,值得歌颂的是跨越了苦难后取得的成就。
获得了成就的学生跨越的苦难是和老师共同度过的学习的苦难,而不是学校严格管理的苦难,学生们跨越了严格管理的苦难后获得的是灰色的校园记忆;老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管理和学校对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管理不是一回事。
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会在前些天的和网友的语音唠嗑中说道:
“我会怀念在这高中三年遇到的很多事,同学和老师,我会怀念在这之中的经历,无论好坏,即使是自己出了意外那段时间。但我绝对不会怀念这个学校。”
在平常,老师们说:
“也许学校给你带来过不好的回忆,但你别忘了,正是在这里,你获得了成长的快乐。”
这句话当然是对的,只有经历过这三年的人才能将这句话和自己学校连在一起真正的体会勾引起你美好回忆的那种感觉。
但是,偶尔我也会想起很多学校带给我很多不好的回忆,这时,我想说:
“也许学校给你带来过成长的快乐,但你别忘了,正是在这里,你获得了不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