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谌洪果:亚当夏娃,和善恶树的果子

2022-03-28 20:17 作者:知无知的果老师  | 我要投稿

如果没有亚当夏娃没有偷吃善恶树果子的事件,伊甸园的生活就是丝毫不值得向往的。


亚当夏娃为什么要垂涎于树上的果子?是果子作为客观物在诱惑他们吗?不是。亚当夏娃看树上的果子,他们所看到的,总是比果子呈现给他们的要多得多。他们看到了果子,同时看到:果子是好吃的,吃了果子可以拥有智慧,而且吃了果子不会死。那条狡猾的蛇,压根不是从外面潜入伊甸园中的,蛇一直在那里,就是他们的意识本身。蛇唤醒他们,让他们睁开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他们的意识必然指向这个世界,才有意义。他们若不和这果子建立相关性,他们也就无法真正看清自己并看清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


上帝吩咐:“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只是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上帝拥有绝对的自由。他的命令是随意的。亚当和夏娃把这种随意性强劲地转变为必然性,也就是说,把自由任意转化为自由意志。他们因堕落而存在,不顾一切地触碰世界:先破碎,再修复;在具体的直观的体验中,触摸到整体的普遍的真相。那一刻,他们看到果子是美的,如同上帝看自己创造的一切都是好的。



他们吃了果子,眼睛亮了,他们看到了更多。看到自己裸体,他们躲了起来。以前在上帝面前,他们是被动听命的,所以他们从来不需要躲避上帝。而现在,他们违抗了命令,只好躲到大树背后。然而,他们的逃避行为,却证明他们在开始展开积极的属人的行动。他们第一次得以从自己的身体性出发,面对上帝的询问——“你在哪里?”他们回应说:“我在这里”,在这个世界上。


作为一种原初的、原本的、本真的欲望的存在,人啊,就在这里,在这个有限的世上,在意向性的结构当中,必然地敞开着,总是在看见中看到更多,在经历中体验更多,不是为拥有的现状而活,而是为那多出的可能而活。这是他们摘果子的唯一动机。唯有这样去做了,他们才可能开启发现世界和发现自我之旅。他们对果子的每一种切身的、独特的体验,都包含着超出这个体验本身的渴求。人的存在的特殊性在于:他不是在这里,而是从“在这里”出发。人有无可回避、无可推诿的扩张性。通过“我要”和“我能”,人才成其为“我是”和“我在”。



康德说,人的理性能力体现在人有追求整体性、无限性,超越性的本能。由于理性总想超越认识的边界,由此可能导致理性的幻象。然而,人终究停不下来。一旦停下来的,就不配称为具备人格性的人了。康德在反对休谟的同时,却在无意间生动地诠释了休谟的命题——“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或者更准确地说,理性本身就应该饱含激情。尼采的权力意志,不过是对此的赤裸裸的再次宣示而已。在这个意义上,人命定地要摘下那果子。这种原初的冲动基于对理性和知识的欲望;而理性和知识的获得又催生了更多的欲望和激情。


《传道书》说,“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人吃了果子的日子必定死。知识和死亡就这样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如果能够永生,人就不需要分辨善恶的知识了。在永生的状态里,人只是高贵而野蛮的存在,他对世界的认知无疑是极为有限的;而在死亡设定了人的界限后,人却可能在时间性的生存状态中,从特殊而多样的善恶经验里,不断地获得对无限的认识。好奇可能会害死猫,但爱智慧本身是好的;自由可能意味着危险,但自由本身是最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人也只能通过求知来应对死亡,通过冒险来面对危险。


而且,当人犯下罪责而推脱责任的同时,人也学会了伦理责任的担当。偷吃了禁果的人,在上帝的审判面前,也开始辩解了。然而,人必须为自己辩护。辩护是理性的公开运用,以对抗意见的众说纷纭。在人偷吃了果子的那一刻,人被抛入世界的公共性当中。只有在共同生活的语境下,人才有必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向其他人、向上帝进行说理、做出解释。这恰好表明人要对他自己的生活状况负责。辩解的理由五花八门,辩解本身也很难说就是普遍的知识。但是,辩解是以承认理性法庭的存在为前提。辩解在指向说服人的同时,也必然指向某种自我的反思。亚当夏娃最终无法说服自己,只能接受上帝的裁决。



意识向世界敞开的有效性,取决于意识本身的通透性。所以,亚当夏娃偷吃果子后的第一任务是:认识自我。而在这之前,他们不需要认识自我。动物也不需要。


亚当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成为彻底的在世存在了。这是一种介于地狱和天堂的中间状态。它是公共性的、社会性的和政治性的。这种中间或中介的状态,说明人永远在路上,方死方生。人不能以理性和智慧自居,人却可以尊重理性、热爱智慧。在非此即彼的知识与意见之间,在善与恶之间,在欲望的冲突之间,在有限与无限之间,人有必要从大地的活生生的经验中,去学会明智的实践理性的知识。在我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其中的人生事业里,我们已经直观到了天空,已经在时时召唤那先验的、纯粹的自我。



人的中间性还意味着人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既是指人固守的各种特殊世界,更是指人在时间意义上的必死性。然而,时间是最丰富的东西,它使已死者、活着者和未来者组成了一个共同体,它使记忆和期待在当下绽放,它使一切缺席和在场都富有意义,它使我们敞开目光,看到我们所失去的和所复得的,从而珍惜自己所经历的、所拥有的和所遇见的。它使我们从亚当夏娃的教训中看到我们自己,明白人的不幸可能是万幸,人的不配可能是标配。


时间是公平的。上帝正是用时间性来审判人类,而人类也正是在时间性中塑造如其所是的独特性,并通过时间的绵延和洗礼,成就其不可替代的无限与永恒。


知无知的果老师   公众号 :igwise


谌洪果:亚当夏娃,和善恶树的果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