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细雨中呼喊

2023-03-24 11:46 作者:小森的梦鱼  | 我要投稿

这部小说以主人“我”第一视角展开。 苏宇是“我”在青春期遇到过最好的一个朋友。“我”与他有着相类似的家庭悲剧,彼此的父亲都因与村里寡妇有染而使家庭破碎。在冗长的日子里“我”与他同样也拥有着相同的孤独。我们都会沿着路边走路,一语不发,不理会那些走在中央哈哈大笑的人。直到我们走在路的两端,为彼此驻足,从那一刻起,两个孤独的灵魂便碰撞到了一起。我们同样为深夜中的欲望而羞愧,同样也对女性的身体和对青春的爱有着浓烈的渴望,我们同样也是如此赤诚的自己。 苏宇后来因为突然抱了一个少妇进了劳改所一年,在批斗会上,别人对他只有唾弃,只有“我”和郑亮在众人的目光里向他呼喊,这声呼喊一定传到了他心中吧。 苏宇劳教回来后,“我”见到他的机会就少了,我们在一起时依旧很少说话,可“我”渐渐感觉到了他对我的疏远。后来我明白,责任在“我”,我应该向他提起劳教的生活,提起我没有看不起他。 有一天,我们在月光下行走,“我”在月光下看着苏宇,斑斓的夜空下,月亮在穿过云彩,就像穿过苏忽明忽暗的脸。 他说:”就是前几天告诉你的,我抱住女人时的感受.” “其实不是抱住郑亮的肩膀,是抱住你的肩膀。我当时就这样想。” “我”看到苏宇的脸一下子明亮起来,月光的再次到来让我看清了苏宇生动的微笑.苏宇的微笑和他羞怯的声音,在那个月光时隐时现的夜晚,给予了“我”长久的温暖。 而就是这样温暖的苏宇,在一个不为人知的上午,没有发出一丝呼喊,就那样静静地离开了。(附原文描写如下:) 一贯早起的苏宇,在那个上午因为脑血管破裂陷入了昏迷,残留的神志使他微微睁开眼睛,以极其软弱的目光向这个世界发出最后的求救。 我的朋友用他生命最后的光亮,注视着他居住多年的房间,世界最后向他呈现的面貌是那么狭窄。他依稀感受到苏杭在床上沉睡的模样,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封住了他的出口。他正沉下无底的深渊,似乎有一些亮光模糊不清地扯住了他,减慢了他的下沉。那时候外面灿烂的阳光,被藏蓝的窗帘吸引了,使它自己闪闪发亮。 苏宇的母亲起床后,沿着楼梯咚咚走下来。母亲的脚步声,使苏宇垂危的生命出现了短暂的追求健康的搏动。母亲发现苏宇没有像往常那样去茶馆打来开水,她提起空空的热水瓶时,嘴上立刻表达了对儿子的不满: “真不像话。” 她看都没看我在苦难中挣扎的朋友。 第二个起床的是苏宇的父亲,他还没有洗脸刷牙,就接到妻子让他去打水的命令。于是他大声喊叫: “苏宇,苏宇。” 苏宇听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从遥远处传来,他下沉的身体迅速上升了,似乎有一股微风托着他升起。可他对这拯救生命的声音,无法予以呼应。父亲走到床边看了看儿子,他看到苏宇微睁的眼睛,就训斥他: “还不快起床去打水。” 苏宇没有能力回答,只是无声地看着父亲。医生一向不喜欢苏宇的沉默寡言,苏宇当时的神态让他恼火。他走入厨房提起热水瓶怒气冲冲地说: “这孩子像谁啊?” “还不是像你。” 一切都消失了,苏宇的身体复又下沉,犹如一颗在空气里跌落下去的石子。突然一股强烈的光芒蜂拥而来,立刻扯住了他,可光芒顷刻消失,苏宇感到自己被扔了出去。父亲提着水瓶出去以后,屋内仿佛大雾弥漫。母亲在厨房发出的声响像是远处的船帆,苏宇觉得自己的身体漂浮在水样的东西之上。 那时的苏宇显然难以分清厨房的声响是什么,他的父亲回来时,他的身体因为屋外阳光的短暂照射,获得了片刻的上升。父母的对话和碗筷的碰撞声,使他滞留在一片灰暗之中。我的朋友躺在一劳永逸之前的宁静里。 苏宇的父母吃完早餐以后,先后从苏宇床前走过,他们去上班时都没有回过头去看一眼自己的儿子。他们打开屋门时,我的朋友又被光芒幸福地提了起来,可他们立刻关上了。 苏宇在灰暗之中长久地躺着,感受着自己的身体缓慢地下沉,那是生命疲惫不堪地接近终点。他的弟弟苏杭一直睡到十点钟才起床,苏杭走到他床前,奇怪地问: “你今天也睡懒觉啦?” 苏宇的目光已经趋向黯淡,他的神态让苏杭觉得不可思议,他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 说完苏杭转身走入厨房,开始了他慢吞吞地刷牙和洗脸,然后吃完了早餐。苏杭像父母那样向屋门走去,他没有去看哥哥,打开了屋门。 那是最后一片光明的涌入,使苏宇的生命出现回光返照,他向弟弟发出内心的呼喊,回答他的是门的关上。 苏宇的身体终于进入了不可阻挡的下沉,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开始旋转。在经历了冗长的窒息以后,突然获得了消失般的宁静,仿佛一股微风极其舒畅地吹散了他的身体,他感到自己化作了无数水滴,清脆悦耳地消失在空气之中。 我是在苏宇死去以后来到这里的,我看到苏家的门窗紧闭,我站在外面喊叫了几声: “苏宇,苏宇。” 里面没有任何动静,我想苏宇可能出去了,于是我有些惆怅地离去。 看完这段文字,我久久不能平复,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情绪,我羡慕主角“我”和苏宇这段赤诚的友情,可我也想,他们或许也羡慕我的人生。 虽然我还没有读完整本书,进度只有40%左右,可我也大概明白了余华为什么要给这本书起名《在细雨中呼喊》了。就像在细雨中的小草,它们在摇晃,颠沛的过程中,同样也在向大地和天空呼喊,对光的呼喊,对生的呼喊。同样,也就像“我”和苏宇的人生一样,像余华笔下许多生动的形象一样,他们一样在生活中遭受着摧残,可也是在这样的苦难的生活中,他们仍在细雨中呼喊,对希望的呼喊,对美好的呼喊。

在细雨中呼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