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十五)——量
本篇讲量,前面也已经提到过,量与质不同,量的变化不影响存在,或者说,至少看上去是外在于存在的。

99-100.纯量。纯量也是纯粹的存在,不过纯量的规定性不被认为与存在本身同一,而是被认作是扬弃了的或者无关轻重的。量在直接的自身联系中是连续的量,就其中包含的一的另一规定性来说是离散的量,连续的量也是分离的,分离的量也是连续的,两者的区别只在于我们说明的角度不同。
PS:这两段话都可以作为当时非常先进的科学指导思想,质与量的区别告诉人们,我们研究事物不可以仅仅从量的角度去入手,通过简单地区分量来区分事物,而是应该注重质的区分。如果知道数据挖掘或者从事社会学某些方面研究的人可能很清楚,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分析数据的方式来找到因果关系,数据不经过人脑的话只能判定为相关关系,而找到因果关系是比找到相关关系难得多的(其实《理科生坠入情网》最近的几集里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举例还挺生动的,不过第二季进行到了一些动画党可能接受不了的剧情,如果有没看的请慎重,这里也不多剧透)。连续与离散的辩证统一也是黑格尔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101-102.定量。“量本质上具有排他的规定性,具有这种排他性的量就是定量,或有一定限度的量”。这和定在的定义是相似的,或者说,定量是量中的定在。与定量有关的关键词即“数”。“在数里,定量达到它的发展和完善的规定性”。从分离的环节看,数是数目;从连续的环节看,数是单位。
与质的发展环节是完全相同的,在纯量里,连续性与分离性的区别是潜在的,而在定量中,两者开始对立起来,这种对立最终导致定量被扬弃,到达下一个阶段。
PS:黑格尔把这种思想运用到了数学上,不过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103-106.程度。量的自为存在即为程度。就像之前定在时提到过的异在一样,限度与定量本身的额全体同一,限度自身是多重的,是一种外延的量,同时限度自身作为简单的规定性即是内涵的量,深量或程度。
这样,就出现了新的矛盾,即内涵和外延的矛盾,两者依然是辩证统一的。连续的量与分离的量只是关于一般的量的区别,而内涵的量与外延的量关涉到量的限度或量的规定性本身。
到达了程度这一阶段,我们才可以反过来设定定量的概念,即定量是自为中立而又简单的量,换句话说,量成为定量的规定性在其之外,中立的限度是绝对的外在性,这样量就要从有限走向无限,即直接性走向间接性,并且间接性走向直接性。这就更好地体现出了量与质的区别。
与质不同,既然定量的自为存在的规定性外在于它本身,这种外在存在就是它的质。定量在它的外在存在里,正是他自己本身,并自己与自己相联系。于是我们观察定量,发现其外在性是量,自为存在是质(再次强调,质是与存在同一的),两者是联合的。于是定量便建立起量的比例。比例两边是两个定量,比例即是两个定量的关系,这里的关系并不按照两个定量的数计算,两个定量的数只是存在于比例当中。
量在外在性里也同质一样,达到了与自身相联系,成为了自为存在的量,自为存在的量与中立于规定性的量结合,就形成了尺度。
PS: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中一个经典的矛盾了,例如传统的逻辑认为概念有内涵与外延,内涵就是这个逻辑的意义,或者说是定义,而外延是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对象。例如对于人类,我们给出定义:“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或者“人类会使用工具”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人类的内涵,而所有的人自然是人类这个概念的外延,但内涵与外延是存在有矛盾的,当我们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来作为人类这个概念的内涵时,我们就会问婴儿是有理性的吗,疯子是有理性的吗等问题,而外延似乎就不存在这样麻烦的问题。关于内涵和外延矛盾的经典思想实验非常多,例如孪生地球、会“改变”的颜色等,这里不多展开。
PPS:上面所说的思想实验是哲学中一种非常常用的工具,即在头脑中构造出一些场景来进行分析,这种构造可能是现实中遇不到或难以实际实验的。思想实验的好处很多,例如构造容易理解(经典的电车难题等,不像什么侦探现场那样混乱)但提出的问题却耐人寻味。

到这里大概已经看到了黑格尔哲学绕的地方了,质有三个阶段,量有三个阶段,量最初始作为质的否定出现的,其发展依然是遵循质的发展规律的,也就是质一开始也是作为一种存在出现的,这样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这样层层套娃,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环节里反复出现,就会让人觉得很乱,例如为什么谈量的发展的时候还要扯到质。当然,黑格尔的另一大问题是对于很多抛出来的词语解释仍然是欠缺的,明明是作为一本教材,却不能完全面向哲学小白,必须要有一定的哲学基础,估计很多哲学小白看到同一性、统一性、普遍性、必然性就头大,分不清楚(没错,说的就是我,我也没有完全分清)。
下一篇就是存在的第三阶段——尺度了。还是很兴奋的,毕竟“量变引起质变”可以说是哲学中最中二的理论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