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弘农杨氏与普泰之变—陕西华阴北魏杨舒墓发掘简报
弘农杨氏崛起之快生命力之强的特性使其在中古一直都是望族
其发家先从杨喜因为击杀项羽从而封侯 ,再到杨敞拜相,最后到关西孔子杨震时成为四世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因为杨修被杀暂时消沉,仅仅一代因为司马炎的关系杨骏等三杨又重新执掌朝政 接着就是长时间的过渡期 一直到了北魏杨懿一系重新抬头 这就是本期的主角——北魏的弘农杨氏 。

我本来想拿《华阴潼关出土的北魏杨氏墓志考证》来叙述北魏的弘农杨氏的。 然而这篇文章发表与《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五期 ,但是《考古与文物》全中国现在只有1994年以后的了 ,这些属于内部资料了, 所以我只能借杨播弟弟杨舒的发掘简报叙述弘农杨氏 。另外想看南北朝隋朝的弘农杨氏去看《隋代华阴杨氏考述ー以墓志铭为中心》


北魏弘农杨氏因为杨播重新发达, 因为孝文帝汉化改革 ,本来就是关中大族的杨氏开始重新抬头,杨播深受孝文帝信任,最终成为一方节帅,步步高升的时候却因为高肇陷害郁郁而终,随着高肇被诛,杨氏就更受重用,杨播的儿子杨侃,弟弟杨椿杨津杨顺皆手握重权,在灵太后毒杀孝明帝,董卓二世尔朱荣进京发动河阴之变后,杨氏一门虽然受到影响(杨懿幼子杨暐被杀 ),但杨氏一门拥立孝庄帝有公,加之尔朱荣欲加猖狂,杨氏一门成为孝庄帝最亲信的朝臣之一(颇有东汉杨彪故事),孝庄帝不愿受尔朱荣掌控,于是杨氏出谋划策暗中诛杀尔朱荣,然而杀一个可没用,尔朱荣的党羽早已布满全国各地,尔朱荣一死其党羽便立刻起兵为尔朱荣报仇,奈何孝庄帝吾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的精神也抵不过兵缺将寡的现实,洛阳随即被尔朱兆攻破,孝庄帝被杀,而作为同党的弘农杨氏一门也难逃厄运。普泰元年,尔朱兆残忍的对弘农以及洛阳长安的杨氏一门展开无差别屠杀《杨播传》:“东西两家,无少长皆遇祸,籍其家。(我没记错的话以前看过一个北魏宗室远支元某墓志 这位元某当时在弘农也稀里糊涂的掉了脑袋,足以证明屠杀的无差别性)弘农杨氏一门被杀百余人 随着近代北魏弘农杨氏墓志的陆续出土(重要人物杨侃杨椿杨津墓志皆出土)近百方弘农杨氏墓志皆写其死于普泰之变,但是却放走了一条大鱼:杨津的三子杨愔自小有异于常人,小时候叔父杨暐就说他有先祖杨震之风。这位幸运儿逃过了尔朱氏的屠杀,逃往投奔高欢,旋极成为高欢重臣(先后成为高欢两个女儿的女婿),其后高欢攻灭尔朱氏,杨愔得以安葬宗族,于是史上最大的葬礼开始了:
遭罹家难,常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常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顷之,表请解职还葬,一门之内,赠太师、太傅、丞相、大将军者二人;太尉、录尚书及尚书令者三人;仆射、尚书者五人;刺史、太守者二十余人。追荣之盛,古今未之有也。及丧柩进发,吉凶仪卫亘二十余里,会葬者将万人。是日,隆冬盛寒,风雪严厚,愔跣步号哭,见者无不哀之。寻征赴晋阳,仍居本职。


虽然后面杨愔在北齐拜相成为托孤重臣,然而却陷入北齐宫廷斗争中惨遭毒手,于是弘农杨氏的重心转到了西边北周的杨敷系 这是后话了(开新坑kana?点赞过20吧)











此发掘简报刊于《文博》1985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