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血液科:基于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识别风险

2021-09-01 16:14 作者:天行健六西格玛  | 我要投稿

本案例在实战中将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主要分为了五个步骤:

①确定研究主题:血液科护理风险识别

②建立专家咨询小组:强调专家小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相关领域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标准纳入成员20名,其中60%学历在研究生及以上。

③信息收集与流程图绘制: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从质量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列出血液科护理所涉及的所有风险,按服务流程形式,探寻可能产生的原因.

④风险评估:认为风险评估是FMEA操作成败的关键,采用风险优先指数(RPN)评分。计算公式:RPN=O×D×S。

O代表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分别1分表示容易,9~10分表示困难,见表1;

D代表探测度同可能性,1分表示容易,9~10分表示困难,见表2;

S代表严重度1分表示无,10表示极为严重,见表3。

RPN最低分1分,最高分1000分,根据公式计算分值,再依据分数值高低进行排序,分数值越高代表越需要优先处理。结果显示:由高到低依次为输血风险、用药风险、和职业暴露、针刺伤、坠床跌倒、患者投诉、压疮和医疗器械风险。输血风险、用药风险、和职业暴露排名居前三位,且≥125分,因此,是此次亟待改进的区域。

⑤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对服务流程中可能潜在的风险,薄弱环节予以重新设计和改善。最后固化了5个内容:

a. 加强制度管理,落实质量控制;

b.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与素质能力;

c. 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d. 重视医患沟通,加强健康教育;

e.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工作行为。

这个案例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关键环节在第4步和第5步,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血液科:基于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识别风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