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剖析|“套娃式收费”如何界定?这里有一些典型案例

2023-06-30 09:31 作者:流媒体网  | 我要投稿

2023开年,智能电视就因为“套娃收费”等问题数次登上热搜,引来了广大网友、明星大V,以及官方媒体的吐槽与声讨,人民日报更是三评“套娃会员”。

与此同时,由舆情引发的监管随之而来,从召开相关整治会议,到《治理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问题,推进互联网电视传播秩序规范管理工作方案》的出台,有序化、合规化成为互联网电视行业2023年无法避开的关键词。

当下,正处于这一轮行业整改的关键时期,而此轮整改长远来看也有望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过,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套娃式收费”的具体定义,或者说什么才属于“套娃式收费”,在产业层面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对此,流媒体网尝试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进行说明,帮助业界更好地解答疑惑、厘清边界。

需要指出的一个行业现状或背景是,由于互联网电视产业链条的参与主体众多,如内容版权方、内容服务平台、牌照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且产业各方在实际分工方面并未完全遵循相关政策规定,加之产业长期以来在商业探索方面的急功近利等原因,共同导致了互联网电视收费主体多、名目多、渠道多的情况,也成为“套娃式收费”产生的根源所在。

具体来看,“套娃式收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种场景中:收费专区

互联网电视端存在大量专区,这些专区或按版权来源划分,或按节目类型划分,但除了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终端厂商设立的收费专区外,还有很多专区分别需要单独付费,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少儿专区、体育专区等一些垂类专区。拿体育专区来说,专区内甚至还会进一步划分出不同赛事,需要用户单独进行付费。


单片付费

用户开通某些专区的影视会员后,专区内的一些内容仍然需要进行单片额外付费,尤其是一些新近热播的影视内容,除了存在于专门打造的特色影视收费专区内,也经常以单片付费的形式混排在其他已收费专区内。

强制绑定

主要是电视端会员对移动端会员的强制绑定,即用户可以单独开通移动端会员,而无需开通电视端会员,但如果要开通电视端会员,就必须同时开通移动端会员。不能单独购买电视端会员权益,是目前“爱优腾芒B”等视频平台共同存在的问题。

权益不互通

主要是同一视听应用的会员在不同品牌电视终端上无法通用的问题。比如A品牌电视上的爱奇艺专区和B品牌电视上的爱奇艺专区,不仅需要分别购买,而且会员权益并不互通。甚至,两个品牌电视上单独安装的爱奇艺APK,也存在这种权益不互通的情况。


以上这些共同形成了“套娃式收费”的种种,也让用户心理上产生了明明已经交了钱为什么还要再交钱的错觉,在这种需要重复消费、一充再充,以及半诱导半逼迫的举措下,用户的耐心和信任也不断被消磨,最终引发了口碑的反噬。

由“套娃式收费”为开端,从今年一系列“动真格”的整改措施来看,不难看出监管层面对纠偏行业乱象,确保互联网电视行业合规有序发展的决心,这虽然有望使产业迎来更加长期的繁荣,但短期的阵痛必然也会不断传导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同时,由互联网电视引发的“套娃式收费“的整顿,也势必会从OTT传导到IPTV、有线,因此,对于IPTV和有线而言,也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调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当下的环境中,管理者在电视大屏追求市场效益的情况下越来越注重社会效益和用户体验,提升人民满意度正成为首要目标,因此对于所有的大屏运营方来说,必须重视这一趋势,并及时调整。

当下,正处于一系列整改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时期,接下来的整改情况具体如何,行业政策又会有哪些新动向,产业链各环节会有哪些新变化,整改之下的OTT乃至整个电视大屏行业又会有哪些新趋势,流媒体网将持续关注。


剖析|“套娃式收费”如何界定?这里有一些典型案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