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负电荷”治疗感冒,接地气,科学原理,补充电子

2023-09-30 12:38 作者:叹希奇0  | 我要投稿

用“负电荷”治疗感冒

就连罗蒙诺索夫也注意到,雷雨过后人们会感觉好些,他将此归因于空气中“液体”的影响。  当时还不知道带负 电的空气离子的存在。 我一直患有感冒及其并发症(流感、扁桃体炎、扁桃体炎、鼻窦炎、额窦炎、喉炎、咽

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因此我很注意自己的健康。

我注意到一个特定的模式:当我感觉更糟时,我的日常衣服在下班后脱下或换衣服时开始裂开。 此外,随着健康 状况的急剧恶化,当我接触其他人或金属表面时,我自己也开始“放电”。 我听说这很糟糕,但没有人能合理地 告诉我原因。

在我的生活中,我遇到了几个我很熟悉的人,他们也有放电“射击”。 我的两个具有这些特征的熟人在相对年轻  的时候就去世了,不到 40 岁。 我无法将电荷的出现与衣服或工作性质(外部“电气化”)联系起来,因为我实际 上没有穿“合成材料”,而且我的工作性质与静电荷的积累无关(通常的工程硬件开发人员的工作)。

在 1988 年的某个地方(大约),我在一本杂志(“健康”或“科学与生活”)中读到一篇关于“负电荷”治疗 的文章。 有人指出,该治疗方法具有改善全身健康的作用,改善血液成分,降低接受过大手术的患者因血栓堵塞 血管的风险。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房间,天花板上有一排排针状电极,高约 3.5 - 4.5 m,有人站在里面。

文章中没有给出安装和处理方法的工作细节。 作为一名工程师,我弄清楚电极上的电压应该是多少才能发生“暗 放电电流”。 所需电压为数十-数百千伏。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企业里开发并制造了一种“负电荷”处理装置  (为我自己)。 我大大降低了工作电压,即使其更安全,做了一个病人躺下的桌面式装置,并在我自己和自愿病 人身上测试了 10 多年。

安装确实改善了一般状况(接受手术的额窦区域持续发红和疼痛的瘙痒消失了,我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右 鼻孔的周期性流鼻血消失了)。 该装置是一个“P”形结构,由 3 面墙组成——面板相互连接。  底部面板有一个 金属化

涂层连接到“地线”(grounding)。

顶部面板是铰链式的,包含数百个针脚 - 发射器。 来自电源的高负电压(几千伏的数量级)提供给顶部面板。 与 目前存在的用于治疗“负电荷”的装置和设备(空气电离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等)不同,我装置中的患者身体  处于恒定电场中(在面板 - 电容器板之间)。  这会产生恒定且可调节的(在电源的帮助下)空气离子流和对患者 身体表面的均匀“冲洗”。 使用此装置的指示(根据教授的建议,我测试了他的想法,以及我的观察):

/

2. 神经和体力过劳引起的抑郁状态。

3.慢性感冒(支气管炎、气管炎、扁桃体炎、扁桃体炎、鼻窦炎、额窦炎、咽炎、喉炎、中耳炎、肺炎)。

4.血管通透性增加,牙龈出血。

5.血管疾病、蛛网膜炎、血栓形成。

6. 加速手术、受伤、伤口后患者组织的愈合。

7.术后并发症伴有组织愈合不良,发生血栓和血液分层。

该装置可用于在用药物治疗患者时增强治疗过程。 该装置适用于诊所,易于制造。 该过程令人愉快,不会给患者 带来不便,需要 15 到 30 分钟的时间。  手术次数为 5 至 15 次(每天 1 次)。 程序的数量,时间,根据经验确    定。 该装置目前位于我工作的设施内。 我认为装置本身与原型非常不同(记住“天花板上有电极的房间......”)可 以成为发明的主题并获得专利(目前有专利)。

由于缺乏资金和医师资格,我无法完全测试安装。 我目前有一个限压电源,不允许在不同模式下测试设备,没有 治疗前后身体功能系统状态的比较结果。 对我来说,使用该装置进行治疗的主要标准是患者的健康状况,这显然 是不够的。

尽管如此,我经常在秋春季节使用“一般健康”设置。 有安装的设计文档,以及技术说明和操作说明。  由于安

装、测试和思考,我发展了自己的“负电荷”影响理论(这当然是大声说:有专利研究,专利,没有直接测量的 结果,科学研究,长期的临床试验,只有某些规定的间接证实),我的理论主要规定:

1. 如果因暴露于病原菌群而导致细胞结构受损,以及受伤和伤口,则会产生局部生物电势。

2. 每个人(患者)都有自己的生物电势(电荷),其值可能会随着时间或气候(天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随 着病原菌群引起的疾病(ceteris paribus)、伤害和伤害,生物电势向正值变化(增加)。

在这些规定的基础上,我完成了为“一般健康”装置提供食物的装置,并改用负电位接触治疗法。 这就是为什么 我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电荷中和处理”(将这种方法称为“负电位接触处理”会更准确)。

治疗方法如下:我用连接到设备(充电)的触点触摸患者的手指。  然后我用触点接触炎症区域并驱动它,我不时 将触点转移到邻近区域。  除了治疗效果外,该方法也是一个指标,因为在炎症区域(在用设备治疗之前无法目视 观察,例如上颌窦),患者有更强的“刺痛”感和皮肤发红,让您准确判断发炎部位 。

我注意到最大的效果(治疗)表现在患者生物电势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间接表现为特征性爆裂声和治疗期间(患 者)“刺痛”的急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患者仍然没有发烧。  因此,我认为这种方法也是一种预防疾病的 预防措施。   “刺痛”的程度由设备调节(改变模式)。

对于患者来说,治疗是容易耐受的。 该过程需要 5-7 分钟,会话数为 3-7。 我相信在用这种方法治疗期间,微生 物群落不会死

1 以急性和慢性形式发生的感冒(流感 ARVI、急性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扁桃体炎、鼻窦炎、额窦炎、咽炎、 喉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

3 皮肤病,包括治疗营养性溃疡。

4 牙体形成前的处理。

5 急性和慢性形式的胃十二指肠炎、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在恶化期间。

6 除了电荷中和的治疗效果外,我还确定了此方法治疗的以下平行效果:对自主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积极 影响,类似于针灸的效果,对治疗高血压患者脑血管运动中枢,消除脑血管痉挛性 植物性肌张力障碍。

2 问题分析。

2.1. 确定患有炎症过程的患者的电荷迹象。

这里出现了一些问题:

a) 这种对一般病人出现指控问题的陈述是否合理?

b) 如果是这样,我们在谈论什么样的电荷:全身的局部或一般(整体)电荷。

c) 患者在炎症过程中的充电迹象是什么。

d) 为什么负电荷有治疗作用。我收到了与“一般健康”装置一起工作时提出的问题的答案。考虑一个简化的安装 模型(见图 1)

图片1

这里:

1- 发射带电极的空气离子面板。

2 - 下部接地面板,即患者的“床”。

4 - 散热针。

/

当一个不带电荷的点体(即非常小的)被放置在面板(电容器板)之间的任何一点时,它获得的电势(电荷)等 于给定等势线(即,越靠近源“-E”,电位越高,越靠近地面,电位越低)。 在患者身体存在的情况下,等电位 线的分布会发生巨大变化。 患者躺下的电容器应被视为层状介质电容器。

因此,引入的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越高,其厚度越大,电介质中的电压降就越大。 人体70%以上都是水,而皮肤应 该被认为是一个绝缘的电介质壳。  因此,位于扁平电容器电场中的人体将获得近似均匀的表面电势。

由于人体的介电常数(g.h.)约等于水的介电常数g.w.@e g.h,远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g.w.,所以主要电压降会发 生在人体上。  因此,在空气负离子源存在的情况下,人体被充电到接近“-E”的电位。  隔热介电垫片的存在对电  势的重新分布几乎没有影响,因为使用厚度为 0.5 至 1 cm 的泡沫塑料作为垫片,其介电常数约为 1。

空气离子源(散热板)有一定的容量,而人体本身也有容量(C h \u003d 60-250 pF),所以人体需要一定的时 间才能获得电荷达@ -E。 这些理论假设得到证实,凭经验,我确定了这一点。 所需的充电时间约为 5 分钟。 用空 气负离子处理5分钟后,我习惯用指尖触摸接地的底板来检查身体是否有负电势。

同时,我发现一个规律:身体不好(头痛、喉咙痛、轻微低烧等),没有分泌物,而正常人总是有分泌物(身体 “刺痛”的感觉)。触摸面板时的指尖)。 排除主观和气候因素(天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我反复测试了“刺 痛”程度的感觉,从电源充电到“-E”,5分钟后放电到底板的治疗。

这种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很明确:负电荷(空气离子)被中和,在治疗期间,病人的充电电位接近或等于接  地板的电位(“0”)。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中和负电荷,患者自身电荷的符号必须为正 (+),其值及其幅度最大 值必须接近“+E”(在装置中为几千伏的数量级)  ).

因此,负空气离子(电荷)的治疗过程主要减少到中和患者的正电荷。 这一结论得到了实际结果的证实:在“一 般康复”设施进行了几次治疗后,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并且在触摸接地面板时会发生“放电”。

2.2. 人体整体电荷的成因。

以下问题是相关的:

a) 积分电荷是全身带电,还是只带表壳(皮肤)。

b) 电荷分布是否均匀。

c) 什么限制了人体的电荷量级。

d) 积分费用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人体是一种高导电性的半液体介质,而表壳(皮肤)本质上接近于电介质(干洗皮肤的表面电阻为20 - 100 kOhm至10 7 Ohm 。 )

例如,当从具有负电势的电流源为人充电时。

“ -E” 用手指接触源电极,整个表壳(皮肤)均匀带电,实验证实:健康人带电体的任一点接触接地板,都会发 生放电。 当然,不能同时触摸“-E”源和接地面板(形成短路,有生命危险)。

/

人体就会排出体外。 整体正电荷出现在患者身体表面的哪个位置(以防生病)。 考虑物理学中的一个例子(见 图):

这里:

1. 球壳或任何封闭形状的物体。

2. 带电体放在里面。

图 2

众所周知,当带电体被放置在导电球内并且带电体接触到物体的内表面时,电荷出去并转移到外表面,而外表面 获得均匀分布的完整(总)电荷在球的表面和内部,电荷(或电荷)消失。 可以存在任何封闭形状的表面而不是 球面。 因此,当在患者体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正电荷区域时,会产生完整的正电荷。

2.3. 人体正电荷区域的出现。

八十年代后期,《科学与生活》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艾滋病病毒侵入“T”淋巴细胞的机制的文章。 那里似乎首 次表明,病毒表面在与“T淋巴细胞”细胞接触后,形成了一个带正电荷的区域,帮助病毒破坏细胞膜进入细胞。 我认为这是微生物群落(细菌、病毒等)对细胞结构膜作用的普遍机制。

暴露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暴露于微生物群产生的有机毒物。 大多数生化反应都是基于价电子和共价电子的添 加和释放的化学反应,而微生物群根据“最小能量成本”的原则影响最弱的结合电子。 例如,考虑这种交互的简 化模型:

/

图 3

这里:

1 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

图 2 蛋白质分子的连接节点。

3 细胞膜碎片。

4“影响剂”(微生物群落的代表或有机毒物的蛋白质分子)。

细胞膜由形成空间网络的相互连接的蛋白质分子组成。 蛋白质分子在键节点处相互连接,键节点中有共同的电子 壳层。   “影响剂”通常是电中性的,但具有强极化区域(电偶极子)。

当“代理人”的正电荷区域接近电池外壳(通信节点中)时,会产生强电场,拉动松散结合的普通电子,使“代 理人”带负电,然后放电进入通过的血液(或血浆)流中,并再次变为中性。 在连接节点处,失去公共电子后,  形成未补偿的正电荷,在静电排斥力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发散,形成空间空穴。

因此,随着人体微生物群落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正电荷区域。  因此,当细胞结构的膜由于微生物群落的影 响而受损时,会产生内部正积分电荷。 如果现在,随着血液(血浆)流动或其他原因,自由或弱结合的电子进入 细胞结构受损区域(并且血液相对于周围组织带负电),那么它们会加入正极蛋白质分子与后者在蛋白质分子力 弹性作用下再次汇聚,再次形成“连接节点”。

可以说,血液(血浆)具有天然的“自愈”能力,血液负电位越高,人体自愈能力越高,反之,血液负电位越

低。血,其治疗能力下降。 但这种说法只有在血管壁也具有负电位且该电位等于或接近血液电位的情况下才是正 确的。

在血液负电位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例如,随着微生物群落的快速发展,这是可能的),血液的动态粘度由于带负 电的血液元素的静电吸引而增加到更正带电的容器壁。 人体对这种现象的独特反应是增加排尿,然后是血管扩

张、发烧和出汗。 在这种情况下,与尿液和汗液一起,部分负电荷会释放出来,从而使血液和血管壁的电位相 等。

2.3.1. 在细胞结构受到机械损伤的情况下出现电荷。

/

而形成的,电子的迁移率比蛋白质链相对部分末端未补偿的正离子大得多。

因此,在损伤的瞬间,电子很容易进入血液(血浆),蛋白质链带负电的一端变为中性,损伤部位的总电荷变为 正电

。 

由于蛋白质链末端分为正极和负极是随机的(在受伤时),因此两侧(或伤口的所有侧面)都带正电荷。

由于同时损伤血管及其血栓形成,负电荷不会随血流进入损伤(受伤)区域,不会发生内部中和。  因此,在受伤 (受伤)的区域一段时间内,总的正电荷,即静电性质,会保留下来。  伤口壁上的正电荷会阻止蛋白质分子的聚 集和融合。

2.3.2. 在炎症过程中形成完整正电荷(或完整正电荷区域)的动态过程及其内部中和。

在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下形成正积分电荷(或正电荷区域)的过程本质上是动态的,因为在电荷形成的同时,它们 的内部中和过程也发生了。  由于旧细胞的自然破坏、新细胞的出现以及不同人体组织的不同再生率,情况变得复 杂起来。 然而,根据炎症过程的性质,可以区分以下典型的正电荷发展情况:

a) 一种急性炎症过程,其整体正电荷(电位)迅速增加,而电荷区域具有局部特征(扁桃体炎、急性额窦炎、急 性阑尾炎等)。 人体是一个惯性系统,血液中负电荷的增加作为对正电荷增加的反应,不会立即发生,也不会很 快,因为血液的动态粘度会增加,炎症的局部性质(“额外”电子仅在炎症区域倾倒到血液中)。 炎症区域正电 荷发展的动力学可以描述为条件无量纲图。

图 4

这里:“t为时间轴;+U,  -U为电势(电荷)轴;+j 0为初始正电荷,大小等于血电荷-j 0(即I + j 0 I= Ij 0 I ), 此时正电荷开始超过负电荷;

1 - 积分正电荷值(在局部区域)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 - 血液负电位随时间增加的线(“中和”电位的增加);

3- 整体正电荷的内部中和区域;

4 - 整体正电荷的变化区域与“内部”中和的同时作用;

该时间表对于疾病过程的有利结果是有意义的。

b) 慢性炎症过程,整体正电荷缓慢增加(进行性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正电荷随时间发展的动态具有以下形式:

图 5

这里:1——局部区域积分正电荷值的变化曲线;

2-阴线生长线,血势及时;

3 - 负血电位线的及时可能位置;

4 - 正电荷的内部中和区域;  5 - 整体正电荷的变化区域与“内部中和”的同时作用。

DU 是局部区域的最大积分正电荷。

在慢性炎症过程中,观察到积分正电荷缓慢增加。  在“内部”中和电位下降的情况下(第 3 行),内部中和面积 (4) 减小,D U 值增加,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恶化 。

内部积分正电荷发展的其他特殊情况是可能的,包括将急性炎症过程强加于慢性炎症过程,积分正电荷缓慢增

加,电荷快速增加并形成总电荷D U 具有重要价值(“射击”费用)。在任何情况下,以下因素都会影响积分正 电荷(1)的变化曲线:

1.血液负电位升高(或降低)。

2. 以自然方式抑制微生物群落的活性:

2.1. 身体产生保护剂(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量增加)。

2.2. 开发保护物质(干扰素等)。

/

虽然后一个因素是对抗微生物群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它会相对较快地耗尽身体的防御能力。 这里应该注意炎 症过程中整体正电位增加的首要性和体温升高的次要性质,作为身体的保护反应。

3. 人为抑制微生物群落的活性(通过服用药物和适当的治疗)。

2.3.3. 内部电荷向外壳(皮肤)转移的机理 上述内部电荷向封闭体表壳转移的物理模型只是一种概念,与人体的 真实过程相去甚远。

体内的正电荷与“编织”到蛋白质链中的正离子有关,因此特定离子的移动性非常有限,而电子的移动性要大得 多。 从半导体物理学可知,“空穴”导电的机理是,当正离子留在晶格的节点上不动时,在外部电场的影响下,  轮流从相邻原子中“拉出”电子晶格并产生“空穴”(正电荷)运动,这会产生电流。

在生物电子学中,使用了大量不同的有机结构来执行导体和半导体(Langmuir-Blodgett 薄膜)的功能。  因此, 可以通过生物结构将内部正电荷转移到身体表面,而无需正离子的物理运动。 在正常状态下(在没有炎症过程的 情况下),由于电子损失(与衣服摩擦,电荷流入环境),身体的外壳(皮肤)通常比内部组织带更多正电荷).

在内部整体正电荷区域和外壳(皮肤炎症过程除外)之间,存在更多带负电荷的组织间隙。 所有这些使得离散的 正电荷难以到达身体表面。 然而,当炎症区域的整体正电势超过皮肤的电势时,就会出现一个内部场(由于电势 差),它将离散的正电荷“吸引”到表面。

表面存在所谓的电荷“漂移”,但离散正电荷到达身体表面的可能性取决于内部电荷 (DU) 的值、炎症区域的深  度、大小炎症区域,以及身体“中和”正电荷的能力。  当在积分电荷发展的动力学中出现平衡情况时,可能会出 现一种情况(在实践中最常观察到),即所有从炎症过程区域“漂移”到表面的离散正电荷被中和,而炎症内部 区域的积分动态电荷保持不变或缓慢变化。

这种情况对应于慢性疾病,而血液 (j 0 ) 的内部“中和潜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在积分内部正电荷    (DU) 的显着值的情况下,“漂移”离散正电荷沿着最短路径到达表面并增加皮肤的积分正电荷(或多或少均匀地 分布在其表面上)。

2.4. 空气负离子对人体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已经考虑了内部和外部整体正电荷出现的原因。 让我们回到负电荷(空气离子)治疗的问题。 空气 负离子通常是电离的氧分子(O 2)或臭氧分子(O 3),因为氮分子比氧分子需要更多的电离能量,而剩余的气 体(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只占一小部分空气的总体积。

到达身体表面,空气负离子落在上面并失去电荷。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积分正电荷减少,并且在某些条件下,可 以将符号从正变为负。 在任何情况下,自由电子始终深入身体并通过皮肤毛细血管系统进入血液,增加血液的负 电荷(即增加中和电位值 /j 0 / )。

由于电子最初穿过毛细血管壁,达到一定限度(直到壁变得比血液更负),这会降低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阻力 (降低动态粘度)并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中和电位 /j 0 / 的增加减少了炎症过程区域的动态积分正电荷。空气 负离子影响身体的另一种方式是空气负离子进入呼吸道。

同时,除了中和炎症区域的正电荷外,高度活跃的负氧离子有助于血液中氧气的增加和氧化还原过程的增加。 该

方法并非没有缺点。 该方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置的性能(即取决于装置产生的空气负离子的数 量)、与患者的距离、暴露时间(患者接受空气离子“治疗”的时间), 和空气湿度。

/

2.5. 电荷中和法的本质。

2.5.1. 电子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和治疗效果的发生。

考虑炎症过程和内部整体正电荷之间的同一性。 炎症过程是由微生物群落的发育引起的。 在微生物群落的发育和 生命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细胞结构膜的破坏(或细胞的破坏),并且细胞结构的膜上出现了离散的正电荷。

离散正电荷的总和创建了一个内部积分正电荷区域。  因此,存在依赖性:微生物群落破坏电荷。  离散电荷是细胞 破坏的中心,因为微生物群落生命所必需的细胞内容物(由于较高的细胞内压)流入由此产生的空间孔中。

此外,由于可能在内部电场的影响下沿着分子蛋白质链移动离散的正电荷,细胞的正常功能被破坏,从而加速它 们的破坏。  同时,积分内部正电荷的区域是外部自由电子静电吸引的中心。

想象一下,在积分正电荷区域出现了相当多的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在正电荷区加入微生物群落(细菌、病毒等) 的代表(见图 3),暂时剥夺它们的活性,直到后者摆脱“不必要的”电子。

有机毒物的蛋白质分子是微生物群落重要活动的产物并帮助后者破坏细胞膜,在分子正电荷区域添加“额外”电 子后,它们失去了作用于细胞膜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落入细胞表面离散正电荷区域的自由电子有助于细胞膜的 修复,并剥夺微生物群落中生命所必需的蛋白质。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微生物群落的活性急剧下降,并且考虑到保护剂在体内(白细胞,干扰素等)的积累,导致炎 症过程的减弱。 在实践中,不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炎症过程区域放置中和积分动态正电荷所需的电子数。

所需的电子流可以通过在距内部炎症过程区域最短距离处向患者身体表面施加电场来从外部引导,这是通过在所 需的区域应用带负电的电极而产生的地方。 在带负电的电极的表面接触处,观察到两个电子分布流:在皮肤表面 上和向内定向到积分动态正电荷 (DU) 区域的流。  当 DU 值较小时,电子的主要部分分布在皮肤上,反之亦然, 随着 DU 的增加,电子流增加,指向炎症过程的区域。

2.5.2. 在细胞结构受到机械损伤的情况下,电荷“中和”方法的治疗效果。

2.3.1 节描述了细胞结构机械损伤后静态整体正电荷的出现。 在伤口和损伤的情况下,可以在由伤口和损伤感染引 起的静电荷上增加动电荷。 伤口的表层壁就像 Langmuir-Blodgett 极性薄膜,带有正电荷。

当壁彼此靠近并且足够数量的电子被引入它们之间的空间时,蛋白质链就会发生交联。 在伤口和损伤感染的情况 下,损伤区域的过量电子也有助于减弱炎症过程。 损伤区域神经末梢的兴奋增强了组织再生过程。 所有这些因素 都会加速愈合。

2.5.3. 方法和范围的缺点。

该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缺点。  当带负电的电极在皮肤表面移动时,它的电阻是不一样的。 估计在 20-100

kOhm 到 107Ohm的范围内(对于干性皮肤),但即使在皮肤的小范围内,这个值也不相同。众所周知,皮肤表 面含有角质上皮,其具有高欧姆电阻和相当多的汗腺和皮脂腺孔,其具有低得多的电阻。

此外,汗腺和皮脂腺的入口加深,因此进入炎症过程内部区域的电子流具有不均匀的脉动特征。  电子流通过单独 的通道冲向炎症过程的区域,从而增加了通过单独通道的电流密度并降低了患者的疼痛耐受阈值。 这反过来又需 要降低电极上的电压并增加炎症过程区域的治疗时间。

受性的障碍(“强烈刺痛”)。

皮肤电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湿度,并且会显着降低(从相对空气湿度小于 50% 时的 ~10

kOhm 到相对

湿度大于 85% 时的 20 kOhm 或更低)。  在这种情况下,皮肤对电荷的表面耗散大大增加,充电电流增加,降低 了患者的疼痛耐受阈值。 这反过来又需要降低电极上的电压,减少流向内部炎症过程区域的有用电子流,并增加   炎症过程区域的治疗时间。

如前所述,该方法不会杀死微生物群落,但会抑制其活动。  因此,在炎症区域(例如,内部血肿、脓)存在营养 介质时,该方法的有效性会降低。 该方法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炎症和其他与急性过程中细胞结构破坏相关的过程

(具有大 DU)。 可以(治疗效果较差)将此方法用于慢性和迟缓性疾病。

2.6. 问题的量化。

前面的推理和陈述的缺点是缺乏定量估计:需要多少电子(空气离子)来中和炎症区域(或多个区域),以中和 表面正电荷,D U 的这个值是多少或推荐的治疗方法 等

我认为目前无法准确回答这些问题。 让我们试着从一般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  中和人体中所有可能的干扰(错

位)所需的最大电子数(空气离子)是多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以下试探性推理给出。 人脑中的细胞数量从 2´10 9到 10´109 (根据不同的作者)。让我们以单元格数 10x109为例。人脑约占人体重的 2%。 因此,人体细胞总

数 » =5´ 1011。一个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数(假设平均值)»104 ,以及一个蛋白质分子中的原子数»10

4. 因此,人体中的原子数为5´ 1011´ 104 ´ 104 =5´ 1019。 人体平均有 70% 的水分。 细胞中的损伤量,它仍 然可以运行 ~10%(同样, 一个假设的数字)。因此,“需要”修复的“原子”数量 N:N =5´ 1019´ 0.3´

0.1=1.5´ 1018。

取代位错所需的最大电子数为 1.5´1018。这个数字有很大的余量,因为蛋白质分子的主要部分集中在细胞内。 给 出推理是为了确定问题的顺序,不需要确切的含义。 现在从另一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根据“不伤害”原则,可以

同时向一个人转移多少费用? 已知 I pendant 中的电荷 = 1.6´ 10

e,其中 e 是电子电荷。  因此,I 吊坠中的电

荷包含 1.6´1019电子。根据欧盟采用的安全标准,100 毫安(0.1 安)的电流被认为对人体是致命的,10 毫安   (0.01 安)的电流是最大允许电流,5 毫安(0.005 安)的电流是安全的. 因此,对于 5 mA 的安全电流值,每秒

移动的电子数:   n \u003d I´ R \u003d 0.005 1.6´ 10

\u003d 8´ 10

16

这里:n 是电子数,I 是电流,单位为 mA(0.005 库仑每秒),R 是电荷中的电子数,单位为 I 库仑。

由于通过皮肤的电流是脉动的(脉冲),为了降低电流密度(电子流),以及以绝对安全的电流值工作,我们将

这个速率降低到 I mA。 在这种情况下,每秒流动的电子数 n= =1.6´ 1016。仍然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替换体内所有可能的错位(“中和”所有正电荷)?

T= @94 秒。

从技术上讲,提供这种电子流在电荷“中和”方法的处理中不是问题,但在负电荷处理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2.1 节 中描述的负电荷处理装置的最大空气离子输出为 5.2´ 1012 (大约)。

/

2.7. 证实所述假设的实验描述。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验纯属实践性质,实验与处理过程相结合。

我的病人主要是同事和亲近的人,我可以在治疗前后长期观察他们的情况。 这些人最常在疾病初期(头痛、喉咙 痛、鼻塞等,但仍然没有高烧)或在医生开出的疗程后与我联系,要求治疗(医生)病情没有好转。 现在介绍

“电荷中和”方法的治疗方法。

我用手指触摸负电极并检查设备正常工作模式下的电荷量(我有几种工作模式,每种模式都有不同的电压)。 充 电应便于携带,其特点是有轻微的刺痛感。 如果充电很强(我根据刺痛程度和耳朵充电噼啪声的外观来判断),  我会调整设备模式。 通常,在我的正常健康状态下,电量的增加与湿度的增加有关。

然后我用电极接触病人的手指。 我已经根据充电程度(微弱的刺痛、强烈的刺痛或非常强烈的刺痛,并伴有充电 噼啪声),首先判断患者的状况。 这里有一个依赖,病人的冲力越强,他的病情就越差。 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为 一种“标准”,用于比较患者的状况。

接下来,我为患者调整设备模式,以确保正常健康(刺痛是容易忍受的)。 为了让患者“习惯”,我开始将电极 从身体的健康部位(皮肤下没有炎症灶)驱动到皮肤上,不断弄清患者的刺痛程度并逐渐转向炎症过程的区域。  通常,在急性炎症过程中,刺痛会加剧。 让我们尝试将最具特色的案例系统化。

2.7.1. 确认炎症过程中存在内部动态积分正电荷区域的实验描述。

1. 病人用手指触摸带负电的电极时,刺痛的程度,因此带电比主治医师控制的带电强(病人有“刺痛”的感觉, 常为证)伴随着充电噼啪声的声音特征)。

2.在急性炎症过程中,炎症过程区域的刺痛感加剧。

3. 我进行了一次治疗,对坐在我面前的患者进行治疗,例如,在上颌窦或额窦区域使用电极进行治疗。  以患者容 易忍受刺痛的方式选择装置的模式。 然后我让病人站起来继续处理炎症过程的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刺痛会加

剧,这已被患者证实。

4. 通常情况下,在使用最佳选择的设备模式的正常治疗过程中,患者宣称:“有些东西变得非常刺痛”(在炎症 区域),同时我听到特征性裂纹,表明电荷增加。

5.治疗急性内科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体内有刺痛感(患者自证),之后疼痛减轻或消 失,症状明显好转病人的情况。

6.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排尿增多和口渴的情况。 排尿正常化通常发生在一天之内。

让我们尝试分析上述事实(实验)并反对在炎症区域存在内部正电荷区域。可以假设这些实验与以下原因有关, 我认为这也是在“电荷中和”方法处理过程中发生:

A)。 由于炎症过程区域神经末梢的兴奋,炎症过程区域的刺痛感增加。

b). 充电电流的总体增加是由于患者身体的电抗降低。

五)。 治疗效果是由于充电电流脉冲对炎症过程区域神经末梢的影响。

当带负电的电极施加到内部炎症过程区域上方的皮肤区域时,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离散的正电荷从该区域漂 移身体表面(到电极)的炎症过程增加,当正电荷“云”到达身体表面时,电荷急剧增加(刺痛感增加)。

可以假设(反对)该设备存在简单故障,但为了控制,我检查了自己的刺痛感,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感觉到电   荷增加,同时在患者身上观察到(实验 4)。 站立时电荷增加(实验 3)证实了炎症区域整体正电荷的动态性质。

由于站立时窦区的静水压降低和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流对炎症区的内部中和作用降低,DU相对增加(见2.3.2 ) 患 者在没有温度的情况下排尿增加和口渴增加(实验 6)可以通过血液负电位急剧增加 (-j 0 )、动态粘度增加和身体 反应来解释 ,  “倾销”超额费用(第 2.3 节)。

让我们回到对物理经验的考虑,如图 1 所示。 2 第 2.2 节。 众所周知,当从球表面或封闭表面的外部充电时,电 荷会沿着外表面传播,而不会渗透到内部。  因此,在没有内部动态正电荷的情况下,电子流不可能渗透到身体表 面。 经验5表明电子流冲入了内部炎症过程的区域,内部刺痛就是证明。

因此,存在积分动态正电荷的区域。 实验 1 和 2 表明,由于离散正电荷从炎症过程区域漂移到表面,皮肤正电荷 普遍增加,这增强了充电过程中的刺痛感(手指触摸实验 1). 在炎症过程区域上方的皮肤区域,由于向内冲入动态 正电荷区域的电子流中和漂移到表面的离散正电荷,会出现刺痛感增加,导致充电电流增加(实验 2)。

2.7.2. 实验描述确认在细胞机械损伤区域存在静态积分正电荷。

在前面的2.7.1小节中,由于作者无法直接观察炎症过程的区域,所以根据间接迹象(刺痛感和充电噼啪声增加) 将实验系统化。 对于机械损伤,通常可以直接观察损伤的性质,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在治疗过程中直接接触 损伤区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根据损伤的性质将实验系统化:

A)。 皮肤机械损伤的治疗:

1.血痂、水肿、皮肤抓挠。

2. 皮肤区域烧伤。

3. 由于昆虫叮咬和出现过敏反应而导致的皮肤损伤。

根据项目 a.1 的血腥老茧和水肿的治疗最能说明是否符合假设,即在损伤区存在带静电正电荷的极性薄膜

(Langmuir-Blodgett 型)。 体验的本质 - 在通过挤压并将皮肤涂抹在受损区域去除渗出液后,我以通常的方式 处理皮肤。 通常,如果在受伤后的第二天(而不是更晚)进行治疗,则皮肤会在一天内粘附,然后生根。

梳理皮肤区域时(例如,用鞋子擦拭时),如果皮肤未被污染,处理方法类似,但不去除渗出液。  根据第 2 段: 我在损坏的烧伤区域周围驱动电极,而渗出液先前已被清除。  随着皮肤受损区域变黑,我开始通过小心触摸电极 (1-2 次治疗后)来处理直接烧伤的区域。

将使用“电荷中和”方法处理受损区域的程序与用沙棘油润滑烧伤区域相结合是很有用的。 根据我的经验,愈合 会在 3-5 天内发生。 根据 p.a.3,进行类似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立即处理过敏反应区域(无需等待变黑)。

b) 割伤、伤口的治疗。

面八方)就足够了。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切开和撕裂的伤口壁会在 1-3 天内迅速粘在一起。 当然,在这种情况 下,必须将伤口壁固定在闭合状态,例如用绷带或手术胶带。 通常没有观察到伤口化脓。

c) 骨折的治疗。

我不得不治疗一名肘关节手部两根桡骨骨折的患者。 治疗是在未加工的石膏模型上进行的(第 I 阶段)。 刺痛的  感觉与第 2.7.1 节(实验 5)中描述的相似。 疗程结束后,肘关节的疼痛消失了,几个小时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  平。 为了提高效率,在随后的疗程(总共 3 次)中,用伏特加预先润湿石膏模型(以增加导电性)。  10天后拆除 石膏绷带,换上纱布。  手的功能完全恢复了。

3 使用上述设备的安全问题和特点。

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电荷中和”治疗对患者的安全性如何。 对于治疗,使用具有电压阶跃变化的负极性高压 电流源。 最大电压为数kV。 这个值可能会让外行的人感到震惊。 但由于最大充电电流值较低(1mA),最大模式 下的输出功率只有几W,相当于一个手电筒消耗的功率。

由于人体的低电容 (~60-250 pF),患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充电(第一次充电)。  随后的电荷仅与皮肤区域电阻的 变化和炎症区域电荷的中和有关。 但与此同时,充电电流远小于初次充电(第一次充电的电流)。 此外,如前所  述(第 2.5 节),来自带负电荷的电极的电子流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散布在皮肤表面,只有一部分向内涌入并   被患者身体吸收。

因此,患者身体吸收的功率的平均值从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瓦特,这比例如在相同时间段内的电泳期间要小得

多。 因此,该设备应归因于潜在的电流源(输出充电电流值较小)。  即使患者同时接触带负电的电极和大地(这 是不可接受的,可能会受到心理冲击),也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为最大充电电流被限制在1 mA。

在结构上,为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意外触地(^),患者位于距离设备主体和患者周围的接地设备和设备至少  0.7 m的距离(例如,家用冰箱、暖气片等),连接电极与设备的高压线长度为1.5m。治疗时需要高压,原因如 下:

1.需要提供足够强的电场,将正电荷从发炎区域“拉”到表面。

2.皮肤角质上皮的高欧姆电阻阻止了电子流深入患者体内的渗透。

在这方面,为了与患者正常工作,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的房间和一般康复单位的地板不应导电,房间应潮湿(相 对湿度超过 80 %)。 由于可能会导致尿频,因此每个患者通过“中和电荷”方法进行的治疗时间限制在 3-10 分  钟内。

在一般康复单位治疗期间,时间被限制在 30-40 分钟,只是假设可能存在过度氧合和长时间躺下给患者带来的不 便。 不建议主治医师在通过“中和”方法治疗期间接触患者的手或身体,因为这会导致患者放电,相当于第一次  充电并且对患者来说是不愉快的。

4。结论

4.1. 要证实上述实验(事实)和假设,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工作。

4.2. 完成的工作可以是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的开始。 例如,测量患者的电荷(Q 计量)可以在人的体温升 高之前确定疾病的发作。

4.4. 在复杂的治疗(药物或其他治疗,这些方法被称为物理治疗程序)中,需要使用“电荷中和”和负电荷(气 离子)的治疗方法来积累实用材料。 对该条款的某些规定产生了疑问。  除了所考虑的治疗因素(负电荷)之外,在一般康复单元(被认为是“电容 器”)进行治疗期间,电场同时起作用(“富兰克林化”),并且在通过“电荷中和”方法进行治疗期间,强电 场,电针的作用还可以作为治疗因素和宽带脉冲无线电发射。 尽管如此,治疗患者的实践经验已经证实了“电荷中和法”在治疗机体机械损伤、烧伤、急性感冒和炎症过程中 的高效性。 综合医疗机构的治疗适用于慢性和迟缓性感冒和炎症过程、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过度劳累以及许多 其他情况。

用“负电荷”治疗感冒,接地气,科学原理,补充电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