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靠近一点
每当我充当一名倾听者的时候。
我总是希望彼此近一些。
因为倾听的时候,
我最好就沉默,偶尔应和。
要把更多的空间和自由留给真正需要说的人。
这种时候,不打断是最好的尊重,也是最大的温柔。
但是我什么都不说,时间长了,总会让人觉得我志不在此。
所以我想,近一点就好了。
最好最好是面对面,我们就隔一张桌子,桌子也不要大,如果面对面尴尬的话,我们就同侧坐在一块吧。
这样我就不必像在社交软件上要不停的发送附和的消息,一次又一次的打断对方的陈述以证明自己在听着。
这样我就能和对方拥抱,或者接触,倾听者就在近旁,本身就是一件很慰籍的事情。
我很讨厌这种情况下去应和。
说一些“理解理解”,“我懂的”,这样的话。
“自己的事情终归是自己最清楚,你不是我你怎么能够真的理解我的悲伤?”
这样的逻辑很简单,所以这样的话总是让我觉得很尴尬。
我当然不会完全懂某人的悲伤,但是如果在这种时候说:“我不懂/我不是很懂”当然都不适宜。
所以说和不说都不好,思来想去,还是我们近一点最好,这样我就可以绕过这种应和,避免这样进退两难的问题。
我们足够近的话,你就可以偶尔看看我,静默无声的确认我存在着,看看我的神情,很自然的晓得我在听着。
这样就很好。
说到底我肯定不会完全懂你,或者别的什么人的悲伤。
但是我仍然很建议你或者别的什么人和我说。
因为人多的是抱团取暖的时刻,重要的并不是我有没有完全懂,重要的是不管懂不懂,都能够传达到的认同与激励,都能够做到的分担与鼓励。
我当然不是什么超级英雄,但是偶尔帮你,或者别的什么人遮遮风,挡挡雨,还是全然做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