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苟利国家生死以:为什么说林则徐差一点扼杀了太平天国?

2020-08-18 11:02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共有八块浮雕:虎门销烟、太平天国、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长江。但鲜为人知的是,虎门销烟的领导人林则徐曾差点扼杀太平天国。

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廷将林则徐当做战败的“替罪羊”,将其贬官到新疆伊犁。著名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句就是林则徐在前往新疆伊犁前夕写的。

然而清朝的衰败不是贬黜林则徐就可以掩盖的,道光帝后来在焦头烂额中又想起了林则徐。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复出担任陕甘总督(后兼陕西巡抚),成功缓解了陕西省的社会矛盾。

林则徐在西北的政绩受到了道光帝的表彰,成为清廷的“救火队长”,后又出任云贵总督。在林则徐贬官新疆到复出担任地方督抚的几年里,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广西迅速发展,太平天国呼之欲出。

“拜上帝会”的发展引起了清廷的一定警惕。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并前往广西,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拜上帝会”。以林则徐的威望能力,“拜上帝会”很可能被扼杀在成事之前。

然而在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九日(1849年11月22日),清朝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病逝于普宁行馆,享年六十六岁。随着林则徐的去世,清廷对“拜上帝会”的处置也就搁置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为什么说林则徐差一点扼杀了太平天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