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秦始皇如何处理六国权贵?

2023-09-04 19:54 作者:解读黄金时代  | 我要投稿

《秦砖》《汉瓦》的作者刘三解写了新书,叫《青铜资本》,有up推书,简单提到算秦始皇时代秦国的经济账。 秦砖汉瓦写的很好,我还没看完,但青铜资本我单听简介就知道有大问题。 我最近读史书有所得,有些窃窃自喜,旋即告诫自己,我能读史得到的别人也能,所以我觉得有个问题应该是大家都该知道的共识,结果刘三解这本书似乎并没有采信这个非常基础性的共识。如果我的观点是对的,那么刘三解的新书只怕得从头新写了。 秦始皇统一后咸阳城的物价上涨,可不是秦国普通百姓造成的,也不是秦始皇或者秦国政府卸磨杀驴要宰秦国百姓,而是史记记载的“十二万户豪富”迁入咸阳。很容易想象,这么多富翁带来巨量货币,必然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问题和粮食紧张。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 按理说不应该,稍微细读秦始皇本纪就能得到这个结论。 首先提个问题,秦灭六国后,六国贵族什么下场? 再提几个似乎理所应当的问题,为何秦汉的六国文字(包括秦国官方文字)突然消失了,只剩下隶书变成汉代官方文字? 为什么项羽要烧咸阳?如果咸阳有大量原本居民,项羽十二月份烧咸阳,到四月份离开咸阳,几十万流离失所的难民难道不会让诸侯很烦恼吗? 秦始皇本纪里确实提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咸阳城有过饥荒,但那是秦始皇夺权(跟嫪毐斗等)过程中造成的。嫪毐虽然历史形象不佳,但他和吕不韦一起,两人的人把持了秦国的行政,秦始皇干掉两人,驱逐两人的宾客,于是造成秦国瘫痪,所以才有咸阳城饥荒。 秦始皇三十一年咸阳突然粮食价格飞涨,突然治安变坏,为什么? 因为十二万户豪富终于到咸阳了。 徒十二万户豪富到咸阳,史记把这件事写在二十六年,然而这么多人进入咸阳是不可能没有问题的。然而没啥影响。直到三十一年物价上涨,治安变坏,所以只能是直到三十一年,十二万户人才真正被迁入咸阳城。 司马迁写三十年无事。无事?第二年就塞进去十二万户六国豪富,前一年怎么可能无事?肯定鸡飞狗跳的。 恰好,吕太公就是富豪,他从单父县到沛县是哪一年呢?三十一年是个好年份,值得参考。 我倒要怀疑司马迁的治史态度了,实际上这一篇有着很深的模仿尚书的痕迹,司马迁很可能想要模仿鲁史春秋,鲁人写春秋,会避讳自己的丑事。秦人司马迁,是不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在秦始皇本纪里写下线索,但不写明呢? 研究秦汉史的人肯定都知道七十万囚徒,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四年后,三十五年出现的。 四年时间,豪富的钱花光了,早进入大逃杀模式,咋不管就死光了,死光了秦始皇就没有玩具了,所以得给他们活路,把他们组建成囚徒干活。 这群人想必死亡率极高,因为大概5年以后,项羽刘邦到咸阳摆鸿门宴的时候,项羽烧了咸阳城。 咸阳城既然能容纳十几万户,必然是一座大城,如果里面住满了人,项羽烧城,里面的人可能会以外烧死几个,但大部分人不至于不知道逃跑,则必然会有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 十二月份烧咸阳(或者一月份,没细查),四月份诸侯就国,中间四个月时间,这群几十万的难民该怎么办? 诸侯军杀了?那史记肯定得记一笔。 关中不止是咸阳,还有其他秦人,如果发生集体屠杀,秦人会流传下来告诉司马迁的。没有就表明诸侯没杀难民。那么难民该怎么办? 不存在不就不需要处理了。 如果项羽烧的咸阳城,根本上一座空城呢?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如果有平民,几十万,咸阳城焚毁后他们变成难民,这群难民在咸阳城活不下去只能流散开,去别处乞讨,秦人记忆会很深刻,司马迁肯定会知道,记上一笔。 没有。我武断但肯定地得出结论,咸阳城就是空城,只有如此烧了才没有影响。 另一个证据,十二万户精英三十一年才全部被强迫迁入咸阳城,如果他们没死光,那么大概十年后,将开启四年左右的楚汉争霸,这群人哪怕有一半活到最后,都得有十万六国贵族,十分之一人才,那就是一万人才,怎么就楚汉争霸没见几个像样的贵族精英呢? 我再提出一个结论:很多人认为汉初三杰很牛逼,比汉末三国人才牛逼,刘邦项羽那茬人随便一个搁汉末三国都是王炸;然而恰恰相反,秦末起义和楚汉争霸的人马,除了蒯彻、张良、项梁这几个真正的六国贵族精英,大部分人的水平都极差,放三国会被无名小将从能力到人品全方位吊打。 刘邦推诸侯那么快,是因为这些被推的诸侯根基脆弱,而这些诸侯根基不稳是项羽分封的时候故意的。 汉末的争霸者那么难打,是因为他们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诸侯式的争霸者,而楚汉争霸的诸侯其实就是土匪式的争霸者,除了刘邦、项羽、田荣外,其他诸侯基本都根基都不稳。 汉末起义军杀官吏,这个模式跟秦末差不多。秦末会稽郡守殷通、沛县县令这种主动造反的都被杀了,秦宗室被杀绝,所以当时从官僚到皇帝宗室都怕,好不容易达成一致,那就是权力下放,不惜让地方政府诸侯化。 与之相同的是清末,太平军要杀满人和皇室,还要带来基督教学说代替儒家学说,这促使官员和皇帝达成一致,不惜权力下放也要答应太平天国。所以到清末中国已经诸侯化,持续到老蒋还是如此。 这种情况很难打,但不是这种情况很好打。虽然面临类似问题,可是明末没有诸侯化,所以被起义军推,又被满八旗推。 总之就是好推。 楚汉争霸的诸侯也好推,刘邦干掉他们不是本事。刘邦的本事放三国出不了头,因为他名声不好,而且他的本事在三国也平平。 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说,真正的贵族家学是很犀利的。项梁继承名将项燕的家学,侄子项羽要学什么他都能教,要学文字他能教,学兵法他也能教,学剑法他也能教。项梁教出来两个学生,侄子项羽,和跟着项梁项羽当执戟郎中(贴身护卫)、偷学两年多的兵仙韩信。 蒯彻虽然辅佐的主人都失败了,但不能说他不行,他后来写了《蒯子》一书。 张良不用说了,那人脉极强,而且非常神秘,甚至不向刘邦透露。黄石公那个故事,石头教他本事?不就是不想说自己的底细嘛,还真有人信黄石公云云? 这几个人都不是咸阳城十二万户六国精英里出来的。咸阳城十二万户精英全瞎,没出一个人才,你信吗? 都死了,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秦汉之际,汉初突然文字就变成隶书了?阻力呢? 十二万户啊,基本就是全部精英了,漏网之鱼如张良、项梁、蒯彻等人已经无法组成强有力的贵族阶层了,就几个几十个了,十二万户都折在咸阳城里,死了。 总而言之,十二万户六国精英存在,且真的在秦始皇三十一年被迁进咸阳完毕,引起物价飞涨和治安变差(秦始皇微服被抢劫,从此修筑甬道,跟咸阳城人在物理上隔开;修甬道的大概就是负责督造的少府章邯,因为几年以后他就在巨鹿城下修甬道运粮,老本行了属于是)。 这期间秦始皇迁秦人数万户(赘婿、商人)到边境垦地守边。 十二万户贵族里当然有皮囊不错的年轻贵族,他们钱花光,入赘秦人女人家也不错,秦国女人也喜欢有个真正的贵族入赘。秦始皇不乐意,所以他说要迁走赘婿,不能让六国贵族占便宜。 商人很容易理解,六国人里的齐人、宋人等都擅长做生意。秦人以前以物易物,用货币的历史并不长(没仔细查,一二百年到几十年),不擅长做生意。 秦始皇这几条狙击的就是六国人。 秦始皇从灭第一个国韩国开始,花了十年时间灭了六国,在咸阳北边山坡上修宫殿。每灭一国就把宫殿拆走运到咸阳北坂原样修复,再把该国王的后宫美人放进去。 谁看啊,得让失败者看到才过瘾,所以有了迁十二万户的事情。 秦始皇在北坂宫殿里玩一玩美人,看着山下咸阳城各个角落里昔日高高在上的六国权贵们为了一块馍馍相互抢夺,美得很。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似乎没有临幸任何一个女人,或者每次临幸过后就采取避孕措施,秦始皇最小儿子胡亥出生在秦灭韩国之前,这些美人待在咸阳北山宫殿里,短则十三年,长则二十年,都没有身孕,秦二世继位后显然这群女人就太老了,被胡亥全部殉葬给了秦始皇。 而六国权贵们带来钱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升,很快花完钱,开始大逃杀,彼此抢劫。然后谋出路,女人嫁给秦人,男人入赘,或者做生意。是否有自杀的,肯定有。有被抢劫杀死的,有饿死的。 咸阳城原本的秦人呢?最有权势的秦人(如在汉朝失去权势的一个秦朝侯爵召平,史记有三个召平同名)或许会像秦始皇一样建筑甬道跟已经疯狂的六国权贵们物理隔开。普通人或许搬走了,或许住在单独的区域,禁止外人进入。 秦始皇的宫殿由驰道和甬道连接。他的宫殿要么在北坂高处,要么是很高的极庙,要么是阿房宫。突出一个高,且容易俯瞰咸阳,看看昔日的敌人现在如何卑微地活着。 总之,终于四年后的三十五年,秦始皇得到了七十万囚徒。 七十万,跟十二万户是不是很搭配? 或许里面有其他人,不全是十二万户所化,但七十万人里的大部分是十二万户六国精英,是没错的。 史记提到有人向秦始皇提议,求神不来是因为鬼,让秦始皇隐匿行止。 是有人建议的吗?有没有可能是秦始皇自己想要隐藏行止呢? 僵尸多了还能灭了速度快、眼神好、武器强的主角呢,十二万户被逼入地狱的精英们想不想剁了始皇帝?如果被他们找到位置,来个小小的刺杀,秦始皇活不活? 我认为读史书需要一个精度问题,不能尽信也不能一点不信。 我再不信,我也认为中国存在一个朝代叫汉朝,再小的精度依旧是可以采信的,比如有个叫刘季的建立汉朝,他老婆是吕后。 这个精度依旧可以更细,但不能细到我要信史书的每一句话。 秦始皇本纪的方士向秦始皇提议因为鬼而真人不来,秦始皇需要隐藏形迹,真人才来,从此秦始皇自称真人,不称朕。 这个史书资料在精度上不太能采信。我认为秦始皇不称朕称真人,这件事是存在的,可以置信。但方士劝告这件事不可信。秦始皇不需要别人劝他自己也知道他招人恨,所以不敢自称朕,也不敢暴露形迹,怕刺客。 也就是说,这时候秦始皇也觉得不太安全了,察觉到咸阳城里滔天的恨意。 七十万囚徒,六国权贵的归宿。最后他们怎么样了? 七十万是一直的数目吗? 从前面我的结论:十二万户六国精英全部死在咸阳看,六国精英就以七十万囚徒的身份死了。 七十万囚徒里当然有十几万的秦人。 这些秦人后来被章邯编入二十万囚徒军里,最后被坑杀。坑杀他们的理由是六国人曾经被他们欺负过。 首先这些囚徒军的囚徒,在七十万里也肯定不是最惨的城旦舂,而应该是有管理其他囚徒权力的伺候(是这个名字吧)。这些秦人囚徒管理沦为最惨的城旦舂的六国权贵们。 其次坑杀二十万秦军是六国人跟秦人矛盾,后来韩信也说三秦将导致二十万秦降卒被坑杀,秦人恨入骨髓。 而七十万人,里面十几万秦人,剩下五十多万六国精英(跟十二万户在数量上对上了吧)下场如何呢? 章邯挑走囚徒里的秦人,还剩下的几十万囚徒什么下场? 是周章来战的时候,七十万囚徒只剩下十几万了?还是这些囚徒在章邯击退周章后被章邯杀光了? 如果留下五十多万囚徒,关中五万秦军能不能守住?谁给他们粮食? 本纪里写到李斯说山东诸侯强盛,需要停修阿房宫,胡亥不听,判李斯死,则这几十万囚徒至今在修。那么是谁在组织监督几十万囚徒继续修阿房宫的呢? 我们是否应该在史书精度上,对这段史料进行舍取呢? 司马迁的史学修养,我们还能相信吗? 司马迁可不是咸阳本地人,他是韩城人,很远了,他虽然访问本地人,如果是秦二世下令屠杀剩下的几十万囚徒,秦人是否不敢声张呢? 是有这种可能的。 是否存在司马迁为秦避讳的可能呢? 从始皇本纪“三十年无事”这个看,秦始皇要么被人被资料骗了,要么在扯淡。 三十一年塞进咸阳城十二万人,三十年无事发生? 这十二万人可是六国精英啊,地头蛇啊,是好拿他们的? 鸡飞狗跳的秦始皇第三十年,史记竟然写无事? 司马迁真看不出来三十一年一系列变法的原因吗? 是傻还是坏? 我们是否应该继续相信司马迁的史学素养? 好了,我等于是凭空夸大了史记的那行“徒十二万户豪富之咸阳”的影响,并认为这就是六国精英们,他们最后被编入七十万囚徒里死光了。 直接证据真没有,但我分析的间接证据,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吧? 如果捋出的这条历史是确定无疑的,那么秦始皇在咸阳北坂修宫殿,充美人其中,修甬道,咸阳突然物价飞涨,七十万囚徒,后来怕鬼,隐匿行踪,就能说得通了吧。 那么史记提到三十一年的物价飞涨问题,就不是秦帝国要宰秦人,而是十二万户六国精英到咸阳引发的粮食问题和物价飞涨。 那么刘三解的新书是有问题的,因为他算经济账的事实基础错了。 当然这个如果是真的,那么张良散财跑路,吕太公跑沛县,项梁曾在栎阳犯事后逃跑到吴中,二十八年秦始皇封禅迁三万户守琅琊台,刘邦何时去咸阳的,为什么韩信拿剑被人针对,这些都可以解答了。 张良很早就听说并确定了秦始皇迁十二万户豪富入关中的消息(韩国人突出一个喜欢搞阴谋),所以散尽家财混黑社会。 吕太公应该就是三十一年前后从老家跑熟人沛县县令这里来的,为了躲避豪富的标准而逃跑。 刘邦则应该就是这一年娶了吕雉。时间上也差不多对得上。 史记写项梁去栎阳,很可能是十二万户逐步迁移,先集体迁入栎阳,再三十一年集体迁入咸阳。项梁是项燕儿子,重点照顾对象,所以先迁来,最后再办吕太公这种人。 二十八年秦始皇封禅,主要是去实验的,带的是李斯、冯去疾,以及王贲、王离,文武都有。迁三万户到琅琊台,就是看过程有什么问题,积累经验。三年后就在咸阳实施。 刘邦最早何时去咸阳。他既然见过秦始皇,肯定是秦始皇怕鬼之前,时间就可以有个大致的限制条件了。当然刘邦那句大丈夫当如此也,在史料置信精度上,因为跟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相配,太有文学范儿,所以可能需要列入不太能置信 史料。 而韩信拿剑被人嘲笑,则是因为六国正经贵族确实都被迁走了,穷贵族不算贵族。 而且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把兵器也收走了。 现在六国兵器少,贵族少,大家都好几年没见过一个拿剑的真贵族了,你韩信拿剑就很扎眼。 我个人认为韩信应该是贵族,妈妈爸爸爷爷都是贵族,所以他给他妈妈葬很大的墓地。他给妈妈葬大墓,难道只给妈妈这个待遇?还有爸爸呢,爸爸肯定也这个待遇,才能给妈妈这个待遇。所以他祖上是贵族无疑。 只是到他这一代,已经穷到一定地步了,连抓尽天下十二万户都能把他漏了,他家至少至少派六国第十二万零一户,穷得很。所以别人说你都穷成这样了,你妈妈不配这么大的墓。 所以韩信是贵族应该无疑。他带剑遛弯也确实扎眼。 秦始皇修甬道也能解释通了,因为他知道咸阳治安差,他故意让咸阳烂下去,他在高处宫殿里看着下面的六国贵族在人间地狱里挣扎。 章邯筑甬道也说得通了,他是少府,咸阳城的甬道就是他建造的。战国那么多战争,我随意搜了一下,就章邯打仗搞甬道,白起李牧等都没这玩意儿。 还有司马欣,算了,不抖机灵了,就算完了。 总之六国贵族都死在咸阳了,如此则秦汉快速完成各种度量衡的统一,以及文字的统一。 等等。要想完成统一,肉体消灭知识精英阶层,这个知识会不会太邪恶,是否是司马迁故意隐藏起来,不让我们知道的。 汉武帝迁六国豪强,然后推行独尊儒术就简单了。作为当代人,他应该很清楚地察觉到始皇帝迁十二万户豪富的作用和结果。 这是个邪恶有效的措施。他或许不想让大家知道。 今天我把它发出来,是因为这个办法不可能再用了,因为识字率已经很高。

秦始皇如何处理六国权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